據《張氏族譜》和發現的殘碑記載:張天師青少年時期沛國豐地遇水災,與母避難來此。一日母子同行,天師母林氏飄忽而沒,天師就地聚土為陵,稱之為‘天師娘墳’。天師成名後曾來此祭祀,並築壇布道,講經傳法。弟子云集,擊鼓扣鍾,執拂如雲,為當時一大盛典。
宋末元初,張毓對這處漢代遺蹟非常珍視,又將祖傳天師手書木簡一卷葬於‘天師聖母之次’,“為後奉者沿流尋源之根基”。於是天師林聞名遐邇。
據‘后土神位’碑載:當時面積為九畝九分九厘九。松柏蒼翠,綠草鋪地,古碑矗立,靜謐肅穆,焚香裊繞,遊人如織。是一處濃厚的宗教文化場所和宗族祭拜之地。惜乎隳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古碑推倒砸碎,樹木被毀。為了挖掘傳統文化信息,利用天師林這一歷史文化符號,建設和諧自然環境,擔供旅遊觀光、繁榮民眾文化生活的場所,由上戶主村委投資,將天師林修茸一新,成為人們休閒養生之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