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大麥地村隸屬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鳳儀鄉,地處鳳儀鄉西南邊,距鳳儀鄉政府所在地1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98公里。東鄰鳳儀鄉駐基,南鄰甸沙鄉,西鄰鳳儀鄉新城村委會,北鄰鳳儀鄉多姑村委會。轄大麥地、新發村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16戶,有鄉村人口1255人,其中農業人口1255人,勞動力6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6人。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該村國土面積21.12平方公里,海拔2250米,年平均氣溫12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馬鈴薯、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856 畝,人均耕地1.4 畝,林地12135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56畝(其中:旱地1856 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135畝,主要種植梨、蘋果、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60畝;草地120畝;其他面積17212畝。
基礎建設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16戶通自來水。有316戶通電,有1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戶(分別占總數的15.8%和14.6%)。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6.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24萬元,占總收入的30.5%;畜牧業收入150.42萬元,占總收入的6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35頭,肉牛325頭,肉羊425頭);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5.2%;其它性收入11.4萬元,占總收入的5.5%。農民人均純收入105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4人(占勞動力的9.4%),在省內務工61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馬鈴薯、玉米,主要銷售往縣內。
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1.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5%。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馬鈴薯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3戶,村人口1260人,農業人口126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0,勞動力685人。該村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60人,彝族67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88人,參合率94.6%。享受低保10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5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45人,距離鳳合鎮中學1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5人,其中小學生145人,中學生4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8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4 人,少數民族黨員8人,其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2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07人。
人文地理
該村原為一片耕地,種大麥較為豐收,故名“大麥地”。聚落呈三角形,山區。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地處高寒山區,交通不便,進村及村內道路差,農副產品輸出、輸入困難;教育發展落後,教育教學設施薄弱,經濟條件差,入學率低;無文化娛樂場所,思想意識落後,科技普及率低;醫療設施簡陋,看病難;種養業基礎薄弱,產出低;第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民眾生活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逐步改善進村及村內道路;改善教育教學設施;建立文化娛樂場所,大力推廣科技知識;改善村醫療室設備,增加人力資源;改善種養業基礎,提高產出;促進第二三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