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是毛茛科鐵線蓮屬的一種植物,現分布於中國大陸、越南及緬甸等國家。模式標本采自於四川寶興。

生境分布

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

本種現分布於中國大陸、越南及緬甸等國家。中國大陸境內分布於廣西、廣東、雲南、福建、浙江、貴州、甘肅、湖南、湖北、四川、陝西、江西、西藏等省區,野外喜生於山谷、山坡、林邊、水溝旁或路旁灌叢之中。

形態特徵

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是一種常綠攀緣狀木質藤本植物,高可達6米。莖圓柱形,具縱條紋,小枝具棱,披白色短柔毛,後漸脫落至無毛,乾後黑褐色或微紅褐色。

葉為三出複葉,對生;葉柄基部膨大,具縱條紋,長約4-12厘米,與葉片近等長;小葉卵形、長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革質,先端較尖,基部圓形、心形或寬楔形,兩面均無毛,全緣,基出脈3-5條,於背面隆起,網脈兩面明顯,長約4-16厘米,寬約2-8厘米;小葉柄扭曲,長約2.5-4厘米。

大高良木通 大高良木通

花為聚傘花序或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常與葉近等長或長於葉;腋生的花序基部具有多數宿存芽鱗,芽鱗膜質,卵形、三角狀卵形至長圓形,長約0.8-3.5厘米;花序軸、分枝及花梗均疏披短柔毛;花為兩性花,直徑約2-4厘米;總花梗粗壯,具細縱條紋,披短毛或近無毛,長約3.5-7厘米;花瓣無;花序常為3淺裂,苞片膜質,上部苞片漸小,狹披針形,披銹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近長圓形,長約1.2厘米;萼片4-7枚,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大小變異極大,白色偶帶淡紅色,開展,無毛,僅外邊緣密披白色短絨毛,長約1-4厘米,寬約0.3-2厘米;雄蕊多數,無毛,長約7毫米;花絲絲狀;花葯線形,比花絲為長,藥室側向開裂;子房披柔毛;心皮多數;雌蕊披白色長柔毛。

果實

果實為瘦果,卵形至橢圓形,扁,中間微凹,邊緣凸出,疏披伸展短柔毛,長約4-7毫米,寬約2毫米;宿存羽毛狀花柱,具白色長柔毛,長約5厘米。

用途

本種全草與樟腦及水後煮沸榨汁,可作農藥之用,主治菜青蟲、橋蟲、地老虎、瓢蟲等植物蟲害 。

醫藥用途

本種以藤莖入藥,中藥名為川木通,味淡、微苦,性寒,有小毒,歸心、小腸及膀胱經,藥材主產於四川、貴州、甘肅、湖南、湖北、陝西、福建等地,中醫歸類為清熱藥、利水滲濕藥及活血藥,具清熱利尿、消腫、通經下乳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尿路感染、閉經、乳汁不通、風濕、胃痛、淋證熱痛、下焦濕熱所致的水腫、小兒麻痹後遺症等,外用可治腰腿痛及外傷後的腐肉,小便過多、精滑遺尿、氣弱津傷、腸胃潰瘍者及孕婦禁服。於秋季採收,去皮清除雜質後切片曬乾。本種根部及花入藥,具解熱、止痛等功效,主治喉痹、勞傷等;根部主治跌打癆傷;花主治乳娥 。

藥材鑑定

中藥川木通以乾燥的藤莖入藥,於春、秋兩季採挖,清除粗皮泥沙等雜質後曬乾或趁鮮時切片曬乾;本品呈細長圓柱形,畸為扭曲,表面黃褐或黃棕色,具稜線及縱向凹溝,節膨大,具葉痕及側枝痕,直徑3.5-6.5厘米;飲片外皮多已脫落,邊緣並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棕色,寬廣,密布小孔,髓部較小,偶有空腔,具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縫;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氣微無臭,味淡。《中國藥典》將本種植物列為中藥川木通的第一種來源,另與本種同屬的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同時收錄於《中國藥典》中,定為法定原植物來源種之一;傳統經驗則認為以條粗、斷面黃白色者為佳,容易與中藥關木通的原植物來源東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的藤莖混淆使用;因東北馬兜鈴含馬兜鈴酸類成分,長期大量服用可引致腎小管壞死、慢性或急性腎衰竭及尿道癌等病症,因此2004年香港衛生署已通報停止使用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毛茛目 Ranunculales

科: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屬: 鐵線蓮屬 Clematis

種: 大高良木通 C. armandii

二名法

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異名

Clematis armandii var. biondiana

(Pavol.) Rehder

Clematis biondiana

Pavol.

Clematis ornithopus

Ulb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