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旁牌舞

簡介

旁牌舞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創造的練兵和實踐中的戰鬥隊形和戰術動作(見戚繼光《練兵實紀》),後傳入民間經演繹編排成為武術健身和表演的一種軍事舞蹈。旁牌舞主要模擬敵我雙方步騎兩軍對壘破陣作戰情形。舞蹈表演所使用的道具是實戰兵器。兵器分防禦性兵器和進攻性兵器。防禦性兵器由旁牌(圓形、燕尾形盾牌)組成;進攻性兵器由刀、棍、槍、斧、鉤鐮、雙鐧、花耙等組成。旁牌舞表演形式分為陣式表演和擊刺表演兩大部分。首先進行陣式表演,陣式表演分四個陣式;擊刺表演分三種套路組合進行長短兵器攻防對打。整個表演過程充分展示了古代對敵作戰的激烈場景。

歷史淵源

大余旁牌舞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州與北方韃靼等部落騎兵作戰中,創造的練兵和實戰的戰鬥組合和戰術動作,後傳入民間被演繹改編成集武術健身和表演於一體的一種軍事舞蹈。

明朝萬曆年間,大余吉村人康明生放排到南京,拜南京鐘儀鳳為師習武,同時學到了旁牌舞。回到家鄉後,將旁牌舞列為族人必習相沿的健身和表演的技藝,在康氏宗族中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每年的中秋、春節,康姓族人都要聚集在宗祠廳堂,隆重地舉行旁牌舞表演。春節期間的正月初三至十五,還會應邀到鄰村和鄰鄉巡迴表演。

基本內容

旁牌舞表演主要由陣式表演和擊刺表演二大內容組成。首先是陣式表演,陣式表演的內容主要有“圓窩”、“長窩”、“四方”、“一字”四個陣式。陣式布局各異,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繫。“圓窩”陣式:是步兵埋伏偷襲、設定障礙阻擊敵騎的一種陣式。表演時由4個持園形旁牌步兵,分2人一組,先後做“開旁牌”、“持牌蹉步”、“埋伏偷襲”等動作,然後4人圍攏全身,用旁牌遮蓋全身,搭成堡壘形靜候;由另1人(敵騎兵)持燕尾形旁牌繞圓窩一周,從圓窩上按頭落地,模擬敵騎從遠方疾馳奔來,馬足踏在障礙物圓窩上,被圓窩連人帶馬掀翻在地,步兵速砍馬足。“長窩”陣式:是阻擋敵騎長驅直入,利於步兵進攻的阻擊陣式。表演時,由4個步兵持旁牌全蹲,用旁牌護住全身擺成橫陣;由一持燕尾形旁牌(敵騎兵)的人繞長窩一圈,站在長窩旁牌上,模擬敵騎隊被長窩陣阻擋,馬被掀懸,不能揚蹄。同時2步兵用刀抵住旁牌,做“搶背”(滾牌)動作至前,模擬步兵刺馬腹、砍馬足。“四方”陣式: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包圍陣式。表演時由4個持旁牌步兵分站4角,成包圍陣勢;由另1持棍者(敵騎兵)沖入陣中;4步兵站成弓步用旁牌阻擋,馬不能揚蹄,同時敵騎兵用棍擊打各旁牌。模擬敵騎兵試圖衝擊包圍,4步兵步步緊逼,迫使敵騎欲突不出,困在陣中。“一字”陣式:是步兵列成單列隊形或橫向隊形,以壓倒之勢進行橫向衝鋒的一種陣式。表演時由4步兵一字排開,單刀怒向敵騎,敵騎兵用棍橫掃步兵單刀,相互擊刺砍殺。模擬敵騎兵將被殲滅的戰鬥場景。

陣式表演後緊接著是擊刺表演。表演分三種組合形式進行。第一種組合由持旁牌的步兵分別與雙斧、雙刀、雙鐧、鉤鐮、掃子等短兵器對打。第二種組合由持旁牌步兵與棍、長刀、耙等長兵器對打。第三種組合由長短兵器對打。三種組合形式表演對打套路基本相同。套路是“打上”、“打下”、“左下打”、“右下打”、“後左下打”、“後右下打”。“打上”是意指擊馬頭,馬眼;“打下”是意指砍馬足;“左下打”意指擊馬左足;“右下打”意指擊右馬足。轉身做“後左下打”意指擊馬左後足;“後右下打”意指擊馬右後足。表演時由2人組合對打,以擊中點到為止。表演者進出場形式為:持短兵器者做“搶背”動作進出場,意為襲擊馬腹、馬足;持長兵器者小跑步進出場,意為衝刺馬頭擊刺敵騎兵。

基本特徵

旁牌舞是表現古代步兵和騎兵作戰情形的舞蹈。主要內容是模擬敵我雙方步騎兩軍對壘破陣的戰鬥情形。表演者己方(步兵)左手持園形旁牌,敵方(騎兵)左手持燕尾形旁牌,右手持長短兵器相互對打攻防。旁牌舞所使用的道具均為實戰兵器。兵器分為防禦性兵器(如圓形旁牌、燕尾形旁牌)和進攻性兵器(如刀、棍、槍、雙斧、雙鐧、花耙等)。

旁牌舞伴奏以贛南客家傳統打擊樂器大鼓、小鼓、大鑼、小鑼、大鈸、小鈸為主。伴奏音樂沿襲了古老的民間傳統,曲牌稱“過三板”。音樂主要根據舞蹈動作的需要,體現在力度上的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力度有張有弛,強弱變化得當。運動較多的是“突強”“突弱”“漸強”“漸弱”,形象地烘托出緊張激烈的戰場氣氛,增強了舞蹈表演的藝術效果。

主要價值

旁牌舞是一種罕見的集武術健身和表演於一體的民間軍事舞蹈。旁牌舞大多動作是以武術動作為基礎,強調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氣沉丹田、剛勁有力,將跳躍騰挪、靈巧迅猛貫徹於整個舞蹈動作當中,具有很好的武術健身的功效。通過表演,形象和藝術地再現了戚繼光的軍事戰術謀略和戚家軍英勇善戰、靈活克敵的戰鬥精神,具有較強表演觀賞價值及軍事史料價值。大余旁牌陣(舞)作為傳承了幾百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堪稱贛南客家傳統武文化的活化石。

保護措施

近年來,大余縣加大了對旁牌舞的扶持力度,撥出專項資金用於旁牌舞的挖掘整理,並請知名專業人員對旁牌舞進行藝術升華,以錄音、錄像、製作光碟的形式,對相關文物等資料進行妥善管理,並派出專家對旁牌舞藝人進行指導,集中精力排練,進一步提高了表演隊伍的藝術水平,使這一古老的舞蹈重新煥發生機。為了將這項傳統體育更好地傳承發展,大余縣組織康姓族人復排,對傳統旁牌舞進行了必要和適當的藝術提煉,增強了藝術性和觀賞性,賦予濃郁的時代氣息,迥異的表演風格、豐富的精神內涵,在民間舞蹈中獨樹一幟。通過挖掘整理,確定了重點傳承人,採取傳、幫、帶形式,培養一批又一批新的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