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農場

大院農場

炎陵縣大院農場位於羅霄山脈中段,總面積83.8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年降雨量2294㎜,年平均氣溫12.6℃,年日照時數1650小時,相對濕度85%,土壤疏鬆肥沃,為黃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壤,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及通透性好,無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具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天然基礎。

添加模組:插入概述插入基本信息欄 [編 輯] [刪 除][編 輯] [刪 除]炎陵縣大院農場概述 炎陵縣大院農場位於羅霄山脈中段,總面積83.8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年降雨量2294㎜,年平均氣溫12.6℃,年日照時數1650小時,相對濕度85%,土壤疏鬆肥沃,為黃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壤,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及通透性好,無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具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天然基礎。近年來,該農場依託自身資源優勢,擴大對外開放,招商選資引項目,以特色蔬菜、高檔茶、筍竹為主打產業,打造成高效生態農業園,實現了產業基地與銷售市場對接,促進了生態資源優勢向生態經濟優勢的良好轉變,高效生態農業產業格局日趨成型。什麼是概述?修改名片[編 輯] [刪 除]基本信息欄中文名稱:炎陵縣大院農場 地區:湖南省炎陵縣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區碼: 4125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東南部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什麼是基本信息欄?編輯基本信息欄 生態農業園計畫:
一是做大做強綠色蔬菜產業。大院農場蔬菜基地始建於2004年9月,蔬菜產品當年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認證;2007年獲綠色農產品認證;2009年,蔬菜基地達3000畝,蘿蔔複種面積過7000畝,全部實現標準化生產,預計年總產2.2萬噸,產值2000萬元,年創利潤500萬元以上。該基地蔬菜遠銷台灣、香港等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已成為我省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解決了當地600多名剩餘勞動力的就業。
二是著力開發烏龍茶產業。自2002年該農場引進台灣軟枝烏龍茶品種以來,便著手開發高山烏龍茶產業。2007年該農場選送兩個烏龍茶茶樣參加第七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雙雙獲得第七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2009年基地面積達1500畝,第一季試採茶0.3噸,產品全部銷往台灣。農場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擴大茶葉種植規模,並計畫五年內將烏龍茶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畝以上,年產烏龍茶產量300噸以上,茶葉產值達到6000萬元。
三是穩步提升筍竹主導產業。按照“擴面、提質、增效”要求,推動筍竹產業標準化發展進程,以提升精深加工能力為突破口,不斷提高筍竹產業效益,實現產業的跨越發展。今年,筍竹產業克服了2008年冰凍災害帶來的影響,經營形勢進一步好轉,上半年加工清水筍罐頭100噸,其中出口50噸;生產煙筍乾210噸、鹽漬小竹筍80噸;加工銷售楠竹15萬根,實現筍竹產值650萬元。
四是不斷完善農業配套設施。近年來,該農場共修建場內道路30餘公里,建保鮮冷庫9個,建清洗包裝廠房及車間1000㎡,建員工宿舍8棟。投資1000萬元的大院場部至蔬菜基地龜龍窩、石洲鄉至大院場部兩大工程於今年6月完工投入使用。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農場高效生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大院高山烏龍茶
高山烏龍茶種植高山烏龍茶種植
第八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近日揭曉,炎陵縣大院農場選送的 “大院農場小院茶園高山烏龍茶”茶樣獲得一等獎,這是我市惟一獲此殊榮的茶葉樣品。
大院農場高山烏龍茶基地自2001年建園以來,至今已開發種植1500畝。該茶外形顆粒圓結,色澤青綠油潤,香氣濃郁,有花香,湯色蜜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醇,葉底嫩軟、綠亮,在評審中再次贏得了評審的一致好評。此次評選,全國18個省、市(區)選送了657個茶葉樣品。
據悉,大院高山烏龍茶在2007年第七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中,首次獲一等獎。
大院中的茶鹽古道
茶鹽古道茶鹽古道
湖南炎陵文物部門在該縣大院農場境內的湘贛邊界處發現一條建於300年前保存完好的清代“商業通道”。
古道起始點為炎陵縣石洲鄉青石村,然後經該縣大院農場、大院江西坳以及湘贛交界處的趙公亭,到達江西井岡山遂川縣大汾鎮,總里程約為150公里,其中,在大院江西坳此路另一分道可以直接通往井岡山。據了解,通道修建年代為明末清初1663年—1665年之間,為當時朝廷組織修建,起初修建時為泥路。1883年左右,大院一位叫成啟昌的富商捐資將道路砌成了石頭路。
目前,整個古道保存良好,古道由近1億塊石板、石塊鋪就而成,石板、石塊或大或小,或方或長,取材皆為當地山石,山石經過加工,道路十分平整。整個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間蜿蜒穿行,周邊為一望無際的原始次森林,空氣清新,此外,沿途還有杜鵑花海、珍稀樹木、高山草甸、高山濕地等秀美風景。
炎陵縣文物局負責人介紹,“茶鹽古道”一直以來是湘、贛、粵三省的主要交通要道。當時,炎陵縣周邊地區的人通過肩挑人扛將當地的茶葉、石灰等土特產品從古道運到江西、廣東販賣,然後,又從廣東運回食鹽等物資。“因全靠人工挑重,來回一趟行程都在半個月以上,‘茶鹽古道’之名因此而來,可以算是當時連線在三省的一條重要商業通道”。
國內知名怒蛙網路策劃機構另悉,“茶鹽古道”因位於湘贛邊界,連線貫通井岡山炎陵縣等縣市,在大革命時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各個構成部分之間取得聯繫的“紅色通道”,毛澤東劉伯承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此道路上留下“腳印”,目前,大院農場境內古道旁還存有三四餘處紅軍當年戰鬥過的土壘戰壕。
大院中的天目杜鵑花:
天目杜鵑花天目杜鵑花
雲錦杜鵑又名天目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fortunei,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傘形花序有花6~12朵,粉紅,有香味。花期4~5月份。雲錦杜鵑屬杜鵑花科,它以“蒼乾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為《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記載的377種杜鵑花中的佼佼者,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 雲錦杜鵑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的一些高山上,如湖北神農架、南嶽衡山、浙江天台山等處,基本是零星分布的,僅天台山報導有集中分布,但面積只有2000畝,成片面積僅100—200畝,有古樹108棵。
通往杜鵑林有一條古道,以大院牛石為起點,井岡山為終點,全長10餘公里,用花崗岩石板鋪成,目前保存完好。在湖南與江西分界處,還有茶亭的殘壁。這條古路是大革命時期紅軍從井岡山往返湖南的主要通道。大院雲錦杜鵑林融紅、古、綠為一體,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它的發現為我縣旅遊產業的發展又增添了一個亮點。
通過查得相關資料驗證,大院農場的這塊雲錦杜鵑林是我國,也是全世界保存面積最大的一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