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在中世紀前期各方面都明顯發達於歐洲的穆斯林世界,為什麼後來卻走向了與歐洲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甚至到現在,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仍然落後於歐洲,無數的社會科學家試圖對這個歷史之謎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本書的不同之處在於,綜合運用了經濟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各學科的方法,通過案例研究和歷史分析,對中世紀後期東西方的大分叉給出了制度上的解釋。本書是制度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稱經典。
目錄
前言
第1篇 緒論
第1章 導言
1.1 制度研究面臨的挑戰
1.2 比較歷史制度分析
1.3 制度和中世紀後期的商業擴張
1.4 本書的結構
第2章 制度與交易
2.1 什麼是制度?
2.2 制度作為規則、信念、規範和組織構成的系統
2.3 一個綜合性制度觀
2.4 外部效應與交易
2.5 交易間聯繫、制度及組織
2.6 總結性評述:自我實施的制度
第2篇 制度:多重均衡中的系統
第3章 契約執行的私序制度:馬格里布商人聯盟
3.1 商業、海外代理人與效率
3.2 承諾問題和以聲譽為基礎的社群執行機制
3.3 模型:代理人的承諾問題和多邊懲罰策略
3.4 馬格里布商人聯盟:理論證據和間接證據
3.5 結束語
第4章 在政府的掠奪之手中保護產權:商人行會
4.1 承諾問題和商人行會的作用
4.2 正式模型
4.3 結束語
第5章 內生制度與博弈分析
5.1 制度化規則、制度和均衡
5.2 博弈論與內生制度的建模
5.3 社會性和規範性行為的制度擴展
5.4 合法性和制度起源
5.5 總結性評述
第3篇 作為歷史過程的制度動態變遷
第6章 內生的制度變遷理論
6.1 制度的持久性
6.2 內生參數發生變化時的制度穩定性
6.3 準參數和制度增強
6.4 制度的自我增強:兩個城邦的故事
6.5 制度增強的正式分析
6.6 制度的生命周期
6.7 結速語
第7章 制度路徑:過去的制度如何影響當前的制度
7.1 制度要素的根本性不對稱
7.2 根本性不對稱的含義
7.3 主體能動性和歷史
7.4 知識、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方向
7.5 制度合成體:制度動態變遷的同時代含義
7.6 總結性評述
第8章 創建國家政權:熱那亞的興衰
8.1 為建立國家政權而簽約
8.2 一個相互阻嚇模型
8.3 1099-1154年的執政官體制
8.4 1154~1194年的外生變遷、削弱與制度失靈
8.5 1194—1339年熱那亞的最高長官制度
8.6 自我削弱的最高長官制度
8.7 總結性評述
第9章 論不同制度路徑的起源
9.1 代理關係與文化信念
9.2 馬格里布人與熱那亞人不同文化信念的起源與表現
9.3 文化信念、社會的代理關係模式與財富分配
9.4 超越博弈的界限:分割型社會與整合社會
9.5 超越博弈論的界限:組織層面的演化
9.6 結論
第4篇 比較歷史制度分析的經驗研究方法
第10章 非人格化交易的制度基礎
10.1 貨款與貨物相分離的交易
10.2 只做演繹分析不足以識別制度
10.3 基於微觀分析模型的理論不足
10.4 社群責任體制
10.5 制度的衰落和轉軌:向個人法律責任的演化
10.6 總結性評述
第11章 基於特定背景的互動式分析
11.1 演繹分析的缺乏
11.2 歸納分析的不足
11.3 啟動制度分析
11.4 推斷的形成:各種分析方法的綜合
11.5 推斷和基於特定背景的模型
11.6 用基於特定背景的互動式分析來評價理論推斷
11.7 總結性評述
第5篇 結論性評述
第12章 制度、歷史和發展
12.1 制度與“黑匣子”
12.2 比較歷史制度分析
12.3 中世紀晚期的商業擴張和西方的興起
12.4 面臨的挑戰:建構有效運作的市場和政治體制
附錄a 博弈論基礎
a.1 靜態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
a.2 動態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
a.3 重複博弈中的自我實施行為
附錄8 社會人是依策略行動的嗎?
附錄c 理論的作用:基於聲譽的私序制度
c.1 逆向選擇:不完全信息
c.2 道德風險:完全信息
c.3 總結性評述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阿夫納·格雷夫(Avner Greif),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斯坦福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1989年獲得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研究市場共同發展的比較歷史制度分析。博弈論學會和新制度經濟學國際學會的發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