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93.50 畝(其中:田1,421.00 畝,地 1,572.50 畝),人均耕地 0.95 畝,主要種植 糧食、烤菸 等作物;擁有林地 1,269.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00 畝,主要種植 板栗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48.00 畝;荒山荒地 2,054.40 畝,其他面積 2,945.10 畝。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2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25 戶;建有小水窖 42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2 戶。全村有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3。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20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96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595.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90.50 萬元,占總收入的64.55%;畜牧業收入 167.00 萬元,占總收入的27.6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473 頭,肉羊 54 頭);林業收入 1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1.65%;第二、三產業收入 27.50 萬元,占總收入的4.55%;工資性收入 1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1.65%。農民人均純收入 1,398.00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 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0.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8人(占勞動力的1.90%),在省內務工28 人,到省外務工 20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區內。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 798 戶,共鄉村人口 3191 人,其中男性 1630 人,女性 1561 人。其中農業人口 3162 人,勞動力1600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 族 彝族4 人,白族2 人,其他民族6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25 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79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840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9.82%;享受低保 101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80 平方米,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3,001.5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2 人,在校學生406 人,距離 鎮中學0.8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6 人,其中小學生286 人,中學生120 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79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111.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一事一議籌勞 3,200.00 元(勞均 2 元)。有固定資產 167.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3 個,下設 10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5人,其中男黨員 103 人、女黨員 12 人。該村2006年被平為烤菸生產二等獎;2006 年被評為平安西邑 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3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3 個,共有團員 80 人。
人文地理
據傳,大莊原是湯家莊園,因戶多村大,得名大莊。
大莊村是糧食主要生產地,村轄區內建有小二型水庫一座、塘壩2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農田水利教育基礎設施薄弱;2、交通發展滯後;3、產業結構單一;4、醫療設備有限,技術水平底;5、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村級經濟和社會發展;2、壯大畜牧產業;3、作好烤菸產業規劃;4、發展蠶桑產業;5、拓展招商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