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鄉轄16個村,總人口3.2萬人。
社會發展
該鄉政府依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先後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小農水項目、世行貸款三期節水灌溉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大力發展優質糧生產,以“八.一”林牧場為依託,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無公害西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實施養殖業致富工程,發展勞務經濟,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全力打造經濟發展平台。
數據概況
2008年全鄉實現了糧食產量4.5萬噸,肉蛋產量0.4萬噸,農業總產值1.69億元,人均純收入4830元,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2560萬元。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在鄉鎮績效考核中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第三方陣第一名、淮南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萬村千鄉”試點工作先進鄉,2007、2008年度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先進鄉鎮等。
特色經濟
大興集鄉黨委政府樹立以工業理念抓農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優質、專用、高效的農產品
這四大基地分別是以武集、界西為中心的2萬畝優質糧基地;以瓦房、趙王為中心的4000畝花生生產基地;以香山、界溝、大劉為中心的6000畝脫毒薯類及蔬菜生產基地;以尚王、後王為中心的1萬畝無籽西瓜生產基地。
這四大基地經過整合發展已初具規模,每年產值占全鄉種植業總產值80%左右。該鄉還依託四大基地引導農民發展間作套種,提高複種指數,同時,實施白色工程,使農作物優質品種覆蓋率達90%以上。
為抓好種植業生產,該鄉著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尤其大力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為四大基地生產打下基礎。為吸引農民對農業的投入,鄉黨委政府進一步深化林業及溝、渠、路和荒地等產權改革,採取租賃、拍賣等方式,吸收農民投資農業生產,激發了農民投資農業的積極性,使全鄉農業生產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興集鄉是農業大鄉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逐漸形成四大農業生產基地。全鄉5萬多畝耕地,長年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
由於各種惠農政策的落實,糧食作物的品種優質化越來越明顯。全鄉5萬畝小麥、4萬畝水稻,基本實現優質化。小麥種植品種以菸農19為主,搭配皖表50、皖表52等優質品種。水稻品種以豐兩優一號為主,搭配新兩優六號、協優系列、特糯2072等。品種區域化布局明顯,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2009年上半年,該鄉農業總產值完成0.91億元;糧食產量完成2.6萬噸;肉類產量完成1163噸;禽蛋產量完成327噸;水產品產量完成49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