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實驗中學

大興安嶺地區實驗中學

大興安嶺實驗中學是黑龍江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位於加格達奇區東山街啟明路北側,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的一所省級重點中學。

學校概況

大興安嶺實驗中學始建於1980年,地處風景秀麗的加格達奇,是大興安嶺地區唯一的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學校占地面積6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10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綜合樓、體育館、宿舍樓及千兆校園網等。現有40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40個,在校生3000餘名;教職工221人,任課教師118人,其中高級教師45人,特級教師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13人。
學校堅持貫徹教育方針和鄧小平"三個面向"的教育思想,確定了"堅持改革,強化管理,從嚴治校,建設五個一流"的總體工作指導思想,提出了"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辦學思想,確定了"多渠道、具有鮮明特色的升學預備型學校"的辦學模式,實施了計畫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三項管理工程。
學校以德育為靈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同時以師德建設為主旋律,加強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了教職工綜合素質;樹立了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了教育科研與教學改革工作,立足校本培訓,走科研興教、管理興校道路。
為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校積極開展了藝體特長教育,實現了"全面+特長+特色"的辦學目標,因而,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曾多次受到各級部門的嘉獎。先後被省評為"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單位"、"達標中學生團校"、"教科研先進單位"、"學習指導實驗先進學校"及"黑龍江省高中課程改革先進單位"等,被國家評為"校園環境文化藝術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推進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教研論文評選優勝學校"等;被確定為"黑龍江省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基點校"和"全國學習科學實驗學校"等
20多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6000名畢業生,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使學校成為大興安嶺地區的人才搖籃,為大興安嶺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興安嶺實驗中學是黑龍江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位於加格達奇區東山街啟明路北側。學校現有在校生1950人, 40個教學班, 在崗教職工129人, 專任教師109人, 全部大學本科學歷, 其中特級教師2人, 高級教師36人, 已獲得碩士學位的9人。校園占地面積80000多平方米, 公用建築面積46140平方米, 固定資產4124萬元。學校建有教學樓、科技樓、藝術樓、體育館和綜合樓。 男女生宿舍和公寓總計23000平方米, 可容納2000餘人住宿, 食堂2700平方米。學校還建有教學雙向管理系統和校園安全監控系統, 417個工作站的校園網和無線語音系統等, 有理化生實驗室8個、語音室3個、多媒體教室3個和多功能教室2個。建校以來學校向全國各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4000餘人。

辦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德治校,加強領導班子和教職工、學生隊伍建設,堅持素質教育, 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 全面提高了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2005年高考二表進線184人, 進線率較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陳黃山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攻讀工程物理專業。2006年高考二表進線251人, 其中本科達線396人, 佔畢業生總數的88.79%.
2007年高考學校獲600分以上考生52人,較上年增加了28人,提高了116.7個百分點;一表以上考生79人, 較上年增加了26人, 提高了49.5個百分點;二表以上考生人數也較上年增加了40.6個百分點。2008年高考,在全區50名總成績超過600分的考生中,有32名來自實驗中學。其中,徐卉同學以675分、李清雷同學以606分雙雙奪取全區理、文科狀元。在全區總成績超過500分的考生中實驗中學有326人。近兩年來學校的報考人數和高考招生比例均沒有增加,但2008年學校的二表進線人數超過了400人,比2006年的215人翻了兩番。為此,學校獲得行署教育教學成果獎二十萬元。
學校曾先後被國家、省確定為 “全國學習科學實驗學校”、 “全國創新學習實驗學校”等. 被省綜治委、省公安廳和省教育廳聯合授予“省級安全文明校園”稱號,被省文明委授予“黑龍江省文明單位”稱號,被省評為“黑龍江省百姓信得過單位”,被地區教育黨委評為“先進集體”。被國家、省和地區授予“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課題實驗校”、“國家教育信息化理事單位”、 “省創新教育實驗先進學校” “省級百姓信得過學校” 、 “大興安嶺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 和“興安名校”等光榮稱號.“服務社會, 服務林區, 服務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 是該校的辦學宗旨, “讓學生成才, 讓家長放心, 讓社會滿意” 是該校全體員工的共同追求. 學校實施“精緻管理奠基,校園文化固本,教學質量立校,教育科研強校”的發展策略,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科學執教的工作方針,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力爭為建設和發展林區經濟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連結

育人恆有志潤物細無聲
——大興安嶺地區實驗中學高考成績連續三年實現歷史新突破的背後
7月4日,連續幾天處於喜悅與興奮狀態中的大興安嶺地區實驗中學高三教師再次被幸福的感覺包圍。地區教育局局長王曉霞專程前來看望他們,並帶來了地委書記宋希斌的重要批示:“3年來,實驗中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升學率逐年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及學生思想素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值得稱讚,更應該給予肯定。”王曉霞局長還轉達了宋書記的親切問候,並高聲宣布:“宋書記說了,一定會在教師節期間到學校來親自看望大家!”頓時,教師們心頭湧起暖流,報以熱烈掌聲,許多人情不自禁把目光投向會議室前方寫著的一句話:“育人恆有志,潤物細無聲”。3年來,他們正是以此為座右銘,嘔心瀝血,披星戴月,走過了從高一到高三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讓600多個孩子以家長滿意的成績走向更高知識殿堂,為實驗中學連年拔高的成績再添一筆輝煌。
又聞喜報傳來
6月25日清晨,高考成績正式公布那一天,剛剛經歷了一個不眠之夜的實驗中學老師們激動不已地傳遞著一個喜訊:實驗中學重點本科進線人數突破百人大關了!
實驗人確實很自豪:高考進線人數由2006年一表47人、二表221人到2009年一表108人、二表430人,如此大的跨越,在全省強手林立的高中學校中幾乎沒有。
其實,今年高考實驗中學的好成績可圈點處還有很多。該校2009年應屆畢業生650人,其中統招生為269人。考生進入重點本科線人數108人,建校29年來首次突破了百人大關;繼去年二表以上進線人數突破400大關之後,今年高考實驗中學再創430人新高;全區本科二表A以上進線人數較去年增加34人,而實驗中學本科一表A以上進線人數較去年增加了41人,其高中教育龍頭學校的地位得到了凸顯;還有重要的一點,實驗中學本科三表以上進線人數預計超過了90%。這就意味著,實驗人可以驕傲地向社會宣稱:選擇實驗,就選擇了升學!
翻開實驗中學近幾年的高考成績榜,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高的台階——
2007年,實驗中學高考超過600分以上考生52人,一表以上考生達79人,較上一年增加了26人;二表以上考生達380人,較上一年增加了159人。
2008年,實驗中學一表和二表進線人數首次突破400人大關,全區共有50名考生總成績達到600分以上,有32名來自於實驗中學。全區文科、理科狀元雙星被實驗中學摘取。同樣是在2008年,國家第一年在我區招錄飛行員,該校學生姚磊以全區第一的文化課成績被順利錄取。
今年,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視,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考之後實驗中學再次傳出捷報,實驗人面對全區人民的熱切期望,又交出了一張優秀的答卷!
難忘“八角樓”燈光
實驗中學以實實在在的高考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品味成功的喜悅時,實驗人都說,實驗中學像個大家庭,有著濃濃的親情。正是這份親情,產生了無窮的動力,締造了一次又一次實驗中學騰飛的奇蹟。
在這個大家庭里,校長李軍總會以身作則,為老師們帶去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大家都無法忘記,每天早上,當他們披著星光踏進校園時,總會看到李校長辦公室的燈亮著,而他本人一定會站在教學樓前迎接師生們進門。夜色里,校長辦公室的燈光在晚自習結束後還會亮很久,老師們把這溫暖人心的燈光親切地叫做“八角樓的燈光”,從中也深切感受到,李校長常對他們說“育人恆有志,潤物細無聲”這句話中蘊藏著無形卻巨大的力量。
2006年11月,作為新一任實驗中學校長,李軍走馬上任。他帶領這一屆領導班子以發展的眼光提出:要秉承歷任校長辦學理念,努力打造學校優質品牌。在管理模式上,他倡導突出服務性和人文性,充分尊重教職工的付出和勞動,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向教學一線傾斜;在教學實施上,學校組織教學團隊從高一就開始謀劃,實施質量目標管理,以工程化模式推進。高二時,根據對高考形勢、生源質量、師資水平的綜合分析,給年級下達升學指標,並與工資直接掛鈎,既有壓力也有動力。進入高三,實行分層次教學,以“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為原則,在重點生、本科生、臨界生、普通生各個層次採取不同的教學辦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家長放心、學生滿意。從2007年開始,實驗中學的高考成績持續攀升,實現了年年都有新突破。
知人禮遇,競爭公平。實驗中學的老師們喜愛這個大家庭里的氣氛,也心甘情願為之付出。高三年級主任姜殿洲動情地說,有數字統計,荷蘭人平均一年的工作時間1600小時,美國人平均一年工作時間1800小時,而在我們高三年組裡,每位老師一年工作時間卻高達近4000小時,班主任還要更多。如此高負荷的工作,十天八天的會戰容易堅持,可我們的老師卻是年復一年在堅持。強烈的責任心驅使他們很少耽誤課,每天早出晚歸,冬天兩頭看不見太陽。他們中有的孩子很小,有的家中就有高考生,還有的病了好久,卻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奔赴外地去住院治療。長年的同甘共苦,讓高三年組的老師們成了親密的“一家人”,被老師們戲稱為“大哥”、“大嫂”的姜主任和副主任張斌每天為跟班上晚自習的老師送飯,在辦公室里,大家一邊吃便當,一邊熱烈交流一天來各自的情況,融洽的氣氛里,有什麼問題當場就可以解決了,有分歧大家也能正確對待。
育人恆有志,潤物細無聲。建校29年來,實驗人堅持不懈用愛心與恆心向各大院校輸送了各類人才8000多人,新學期開學在即,他們又將重返征程,為興安驕子騰飛奔向未來再一次鞠躬盡瘁、無私奉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