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特徵
青海亞種與另外2 亞種在形態上有明顯的差異:體型特大, 前臂長為186 毫米,而印度標本僅163.5-176.5毫米;頭部並不白,而印度阿薩姆
的標本頭部為白色;軀體背腹毛色均深灰褐色,頭骨之眶間寬在眶後突之前方與後方幾為相等,而另外2 亞種不具此特點。
分布範圍
模式產地:孟加拉(Bengal)
國內分布:青海
中國:見於華南區,包括台灣和海南省
世界:舊大陸熱帶,往東至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島嶼
現狀
在馬來西亞幾乎各地都可以合法獵殺馬來大狐蝠,只有沙撈越和婆羅洲地區禁止了該活動,保護馬來大狐蝠的形勢不容樂觀。
研究人員調查了馬來西亞地區33個馬來大狐蝠棲息地,將馬來大狐蝠數量與馬來西亞當局發出的狩獵許可證的數量做比較,發現每年在馬來西亞半島,有約22000隻馬來大狐蝠通過合法手續被獵殺,而被非法獵殺的數字不得而知。
有關數據分析表明,馬來大狐蝠實際被獵捕的數量無法估計,最樂觀的估計也達50萬隻。以這種速度繼續下去,該物種將在最短6年、最長81年內從地球上消失。
野生動植物信託基金會獸醫喬納森·愛潑斯坦(Dr Jonathan Epstein)博士表示:我們的數字模型顯示,在2002年至2005年期間,馬來西亞半島的狩獵活動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現在馬來大狐蝠面臨滅絕的境地。如果再有任何的非法捕獵行為,將加速該物種的滅絕。
保護級別
保護類型 | 保護級別 | 管理規定 |
CITES附錄: | Ⅱ | 控制商業貿易,除個人少量攜帶之外,所有標本,任何出口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 |
IUCN等級 | 未列入 |
紅皮書等級 | 稀有 |
國家保護等級 | 未列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