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亦稱《新華嚴經疏》、《華嚴經疏》、《清涼疏》、《華嚴大疏》、《大疏》等。佛典註疏。唐澄觀撰。六十卷。據《宋高僧傳》卷五《澄觀傳》載,澄觀因感到《華嚴經》舊疏“文繁義約”,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撰此書,到貞元三年(787)十二月完成。又據《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一八載,此書始撰於唐建中四年(783),歷時四年完成。本書介紹“八十華嚴”的主要內容,闡述華嚴宗教義,共分十門:(1)“教起因緣”,分十個方面講《華嚴經》出現的“先因後緣”,“以顯無盡因”;(2)“藏教所攝”,述判教理論;(3)“義理分齊”,分四門講別教一乘(即華嚴宗教義);(4)“教所被機”,介紹能夠接受華嚴教義的對象;(5)“教體淺深”,分十門從淺入深講《華嚴經》經典、教義等的“體性”;(6)“宗趨通局(別)”,論述《華嚴經》的根本思想;(7)“部類品會”,介紹《華嚴經》的梵漢本子、品會數量及別行經等;(8)“傳譯感通”,介紹《華嚴經》翻譯的時間、過程、概況等;(9)“總釋經題”,分十門解釋《華嚴經》的不同名稱及其含義等;(10)“別解文義”,劃分《華嚴經》為十段。從卷四中間開始分品注釋經文。從《如來現相品第二》之後,各品多分四門解釋,即“來意”、“釋名”、“宗趨”、“釋文”。引述經典很多,注釋細緻,篇幅也超過以前諸種《華嚴經》疏本。書中受《大乘起信論》及李通玄華嚴思想影響明顯;同時接受天台宗的性惡說,認為“是以如來不斷性惡,亦就闡提不斷性善”。註疏有澄觀自著的《隨疏演義鈔》九十卷、《疏演義鈔》三十卷等。見載於明版諸藏及日本《大正藏》。
相關詞條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我國華嚴宗以本經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立宗。簡稱《華嚴經》,或稱《雜華經》。我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
經題釋義 相關來歷 漢譯版本 末後歸宗 -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
經題釋義 來歷 漢譯版本 末後歸宗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是2012年3月1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宣化法師。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玄談淺釋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玄談淺釋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專著,責任者是宣化法師。
簡介 摘要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綜合表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綜合表解》是2008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梵暢。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綜合表解
3、十行品第二十一 1、十地品第二十六 1、十定品第二十七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綜合表解(上下)
夫說既稱性,則是恆常之說,所謂眾生說、國土說、三世一切說。 蓋摩訶衍藏,是文殊師利輿阿難海,於鐵圍山間結集。 此經收入龍宮,後龍樹菩薩入宮,見上、中二本...
內容介紹 -
《大方廣》
《大方廣》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華嚴經》、《雜經》。乃大乘佛教要典之一。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