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
鎮政府所在地杜代營子村。本鎮地勢屬東高西高中間窪,系閭山山脈的東北末端,八道河屬繞陽河東沙河系,由西向東貫穿全鎮境內,河道總長16.4km。境內交通便利,新義線鐵路橫貫東西,東西走向的朱彰公路與南北走向招富公路形成十字交叉。此外,以大巴鎮為起點的大老公路也是連結我縣東部各鄉鎮的主要通道。本鎮境內公路總長度為39.8km,其中縣級公路(朱彰公路)13.4km和大老公路12km為柏油路面。另外,鎮政府與各行政村均有村級公路相通,不同等級的公路已形成網路。
全鎮共有14個行政村, 2001年年底全鎮總戶數7123戶,總人口25191人。其中:農業人口22462人,非農業人口2729人,全鎮蒙古族人口11312人,占全鎮人口的44.9%。
全鎮總占地面積:298062.3畝。其中:法定耕地面積92923.2畝。全年平均氣溫7.2℃。10月份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的活動積溫3764℃,35℃活動積溫3647℃,30℃活動積溫3377℃,無霜期150天,年平均太陽輻射量138.47千卡/cm2,生活輻射量67.85千卡/cm2。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時數為2773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為62%,正常年降雨量為588mm。
幾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鎮的農業、鄉鎮企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均在全縣前列。
幾年來,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標,確定了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速發展為主題。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富民興村強鎮”為目標,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進一步鞏固和最佳化第一產業,調整壯大第二產業,加速發展第三產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躍式發展,推進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農業
在農業上,開闢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五條戰線。開發五個適合本地區的農業項目。一是高效農業,以水澆地開發和發展甘薯產、加、銷鏈條式生產為主,發展現代農業。二是蔬菜保護地生產,引進名、優、新、特品種。三是發展以小尾寒羊和肉牛生產為主的畜牧業。四是做強、做大葡萄產業。五是加大退耕還林、四荒開發力度,發展速生豐產林和大扁杏、大棗。
甘薯
大巴鎮栽植的甘薯均是從黑山、河北等地引進的868—4等高澱粉品種,畝產在2500——3000公斤。在大旱的2001、2002年甘薯平均畝產都在1500——2000公斤,與嚴重減產的高粱、玉米等比較,顯示出甘薯抗災保收的優勢。
農戶種植甘薯的畝效益都在500元以上,加工成澱粉後畝效益可增殖到1000元,加工成冬粉後畝效益可增殖到1700元。此項目是低投入、高產出、易操作的農產品加工項目,是種、加、銷於一業的新型種植業。通過深加工,實現農產品的二次、三次增值。
大巴鎮已有幾年開發甘薯生產項目的經驗,現今隨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又建立了一座年產冬粉1500噸的甘薯冬粉二廠。該項目生產用水為潔淨的清水,不循環使用,用後經沉澱淨化排放。甘薯冬粉廠生產出的冬粉品種有寬粉、精製冬粉、細湯粉等,執行國家標準QYLD032——1998。
蔬菜保護地生產
蔬菜保護地生產是該鎮的又一支柱產業。2001年,回響市委、市政府號召,該鎮開發了蔬菜保護地生產。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完成了400多棟高標準大棚的建設。大棚里種植的蔬菜有黃瓜、芹菜、西紅柿、茄子等,每個大棚的純收入都在5000——6000元之間。達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春建棚、夏育苗、秋移栽、冬受益”的要求。2002年的主栽品種是芹菜和黃瓜,長勢良好。由於連續幾年的乾旱,種植單一的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已達不到讓農民致富的目標,通過蔬菜保護地生產這設施農業項目,可擺脫雨養農業的束縛,增加農民的收入。
養驢第一鎮
幾年來,在市縣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市縣農委、畜牧、財政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大巴鎮立足鎮情,發揮優勢,把肉驢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來抓,使之不僅成為全鎮實施“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的重要增長點,而且還為阜新地區乃至全省、全國肉驢產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經過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大巴鎮已提前實現“打造中國養驢第一鎮、培育阜新關山驢品牌和成為全國優質品種驢集散地”的目標。
林果業
葡萄
大巴鎮共開發3000畝葡萄。2000年栽植的葡萄喜獲豐收,畝產都在2000公斤左右。再加上間種的矮棵作物,畝效益都在2000元以上。尤其是部分農戶在市農辦的幫助下,種植了脫毒馬鈴薯,畝產400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隨著葡萄栽植面積的擴大,產量也會逐年增加,所以我鎮建立了一座500平方米的鮮貯窖,可貯藏葡萄100萬公斤,春節前後上市。這樣,緩解了葡萄集中上市帶來的價格下降,解決果農賣難問題,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速生豐產林
藉助林業第二次創業的機遇,計畫在“十五”期間營造速生林及經濟林1.5萬畝。2001及2002年已完成5760畝,近幾期,按照市、縣政府的規劃,正在朱彰線、大老線兩側栽植速生豐產林,每側各60米,長25.4公里,合計2280畝。
根據林權轉制有關政策對鎮、村所有的大部分林地都進行了改制,保證樹木的看護及管理,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給林木茁壯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大扁杏及大棗栽植
長期以來,該鎮農業以傳統的糧食作物為主,廣種薄收,經濟效益很低,尤其是一些山坡地、薄地一遇到乾旱就減產嚴重,以致顆粒無收,農民增收困難。根據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計畫在“十五”期間栽植大扁杏8000畝、大棗7000畝,實現人均一畝果。大扁杏以二門、小洞、後朝陽、歐力四個村為主。大棗以道不歹、太平、葦子溝為主。採取集中連片的形成,由政府統一購苗、統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技術管理。大棗主栽品種為平頂紅,大扁杏主栽品種為龍王帽、豐仁、超仁等。
養殖業
大巴鎮土地面積大,耕地較多,牧場面積大,農業生產較發達,農副產品多,根據這些優勢,大力發展了肉牛和小尾寒羊的養殖。
工業發展
大力發展農機製造業。農機廠、農機修配廠立足於該鎮,服務於現代農業,利用技術優勢開發新的農機具,直接為加速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服務;大力發展礦產資源開發。以水泥、紅磚、河砂、花崗岩、膨潤土、石墨、銅、矽石等產品為主,興辦各種資源性開發企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搞好市場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現已投入資金406萬元,建設了柏油路和一批沿街小樓,吸引了眾多的工商業戶。實現了朱彰公路,大老公路全線通油路;大力發展私營經濟,我鎮貫徹貫徹“政策扶持、擴大領域、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方針,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鼓勵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
鎮辦企業現有農機廠、水泥廠、砂石廠、啤酒廠、預製板廠等7個,全鎮個體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逐年增加,社會總產值4450萬元,工業產值3207萬元,上繳稅金131萬元,年創利潤295.4萬元。農機廠生產的粉碎機分別銷往東北三省、內蒙等地,生產的小型農機具深受農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