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省對岸,是一處延綿2000多公里的地段,它縱貫蜿蜒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岸242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這裡景色迷人、險峻莫測,水流異常複雜,生存著400餘種 不同類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這裡有魚類1500種,軟體動物達4000餘種,聚集的鳥類242種,並有著得天獨厚的科學研究條件。這裡還是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儒艮和巨型綠龜)的棲息地。
它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里(1,250哩),距岸16~160公里(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是數百萬年來由珊瑚蟲的鈣質硬殼與碎片堆積, 並經珊瑚藻和群蟲等生物遺體膠結而成。至少有350種色彩繽紛、形態多樣的珊瑚,生長在淺個水大陸棚的溫暖海水中。據鑽探,礁體之下是早第三紀陸相堆積,說明該地區原先位於海面以上。自早中新世以來,陸地下沉,間有數次回升。在海底礁坡上有多級階地,相當於更新世冰川引起的海面變動的停頓期。礁區海底地形複雜,有穿過礁區與現代河口相連的許多谷地,這是古代陸上侵蝕產物。礁區海水溫度季節變化小,表面水溫高21~38℃(70~100℉),向深處去溫度變化不大。海水清澈,可清楚看到30米(100呎)深處的海底地形。礁區海洋生物豐富,有彩色斑斕、形狀奇特的小魚;還有寬1.2米、重90公斤的巨蛤和以珊瑚蟲為食的海星。植物貧乏。養珠業發達,有對蝦和扇貝繁殖區。大堡礁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北昆士蘭岸外建有水下觀測站。有從大陸海濱城市到大堡礁的航線。其他資源有石灰、石英砂。又發現石油,已開始測量和試鑽。
形成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營造如此龐大"工程"的"建築師",是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體態玲瓏,色澤美麗,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 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澳大利亞東北岸外大陸架海域正具備珊瑚蟲繁衍生殖的理想條件。珊瑚蟲以浮游生物為食,群體生活,能分泌出石灰質骨骼。老一代珊瑚蟲死後留下遺骸,新一代繼續發育繁衍,像樹木抽枝發芽一樣,向高處和兩旁發展。如此年復一年,日積月累,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一起,堆積成一個個珊瑚礁體。珊瑚礁的建造過程十分緩慢,在最好的條件下,礁體每年不過增厚3-4厘米。有的礁岩厚度已達數百米,說明這些"建築師"們在此己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同時也說明,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地區在地質史上曾經歷過沉陷過程,使追求陽光和食物的珊瑚不斷向上增長。在大堡礁,有350多種珊瑚,無論形狀、大小、顏色都極不相同,有些非常微小,有的可寬達2米。珊瑚 千姿百態,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樹木和花朵狀的。珊瑚棲息的水域顏色從白、青到藍靛,絢麗多彩.珊瑚也有淡粉紅、深玫瑰紅、鮮黃、藍相綠色,異常鮮艷。
地質與地理
大堡礁為大分水嶺地區的特殊景觀之一。其北起荊棘岩礁(Bramble Cay,大堡礁最北端的島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間的托雷斯海峽,南至伊麗特女士島(Lady Elliot Island,大堡礁最南端的島嶼)與弗雷澤島(Fraser Island)間的海峽。荊棘岩礁與伊麗特女士島的直線距離為1915公里。其間900多座島嶼,約有600座大陸島與300座珊瑚島。
從新生代開始,原先與南極洲相連的澳大利亞大陸以每年7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因板塊移動,澳大利亞東部經歷了一段陸地抬昇的時期,在昆士蘭內陸400公里處形成分水嶺。另外,由於旺盛的火山活動而產生了層狀火山、盾狀火山及玄武岩流,其中一些堅硬的露頭成為高島(high islands,基本上為火山島)。
在珊瑚海盆地形成後,珊瑚開始在此生長,但直到2500萬年前,昆士蘭北部仍處於溫帶水域,水溫過低而不適合珊瑚生長。之後,昆士蘭移動到熱帶水域,水溫的上升及海水深度的變化都對珊瑚的生長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此時,珊瑚的直徑每年可增加1~3厘米,高度每年可增加1~25厘米。但因珊瑚生長需要陽光,故只分布在水深150米內的水域內。
2400萬年前,昆士蘭到達熱帶水域,部分珊瑚開始生長,同時,河流對大分水嶺山脈的侵蝕作用及堆積作用形成三角洲、遠海沉積物及濁積岩,這對珊瑚的生長形成了不利的影響。1000萬年前,海平面下降,這加強了堆積作用。同時,進入海中的砂石雖會阻礙珊瑚生長,但另一方面,砂石所堆積的地方也成為珊瑚生長的基底。另外,40萬年前,進入間冰期,此區的海水溫度上升了4℃左右。
環境破壞
氣候變化、污染、棘冠海星和漁業是對大堡礁生態系統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其它的威脅還有海運事故、油外泄和熱帶氣旋。骨骼侵蝕帶是一種發生在骨狀珊瑚上的由原生動物Halofolliculina corallasia引起的疾病,可以感染31種珊瑚。根據一項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自從1985年來,大堡礁已經因為上述危害因素損失了超過一半的珊瑚礁,其中三分之二的損失是發生在1998年以後。一份2016年三月的報告顯示,因為海洋暖化引發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導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數摧毀,占據大堡礁整體40%以上
地理位置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以東,巴布亞灣與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太平洋珊瑚海西部,綿延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的大陸架上,北面從托雷斯海峽起,向南直到弗雷澤島附近,沿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線綿延2000餘千米,東西寬20-240千米。
大堡礁由3000個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成,蔚為奇觀。這個世界上景色最美、規模最大的珊瑚礁群,總面積達20.7萬平方千米(另一資料:總面積達8萬平方千米)。它北部排列呈鏈狀,寬16-20公里;
南部散布面寬達240公里。 北起托雷海峽,南至弗雷澤島附近的大堡礁,長達2000餘公里。其寬度由北部不足2公里,向南展寬至150公里以上,由大約29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總面積達20.7萬平方公里。大堡礁退潮時,約有8萬公里的礁體露出水面,而漲潮時,大部分礁體被海水掩蓋,只剩下600多個島礁忽隱忽現。
水域
大堡礁水域共 約有大小島嶼630多個,其中以綠島、丹客島、磁石島、海倫島、林德曼島、哈米頓島、蜥蜴島、芬瑟島等較為有名。大堡礁的一部分島嶼,其實是淹在海中的山脈頂峰。俯瞰大堡礁,猶如在洶湧澎湃的大海上綻放的碧綠的寶石一般。這些各有特色的島嶼現都已開闢為旅遊區,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遊客。
氣候
大堡礁屬熱帶氣候,主要受南半球氣流控制。 這裡自然條件適宜,無大風大浪,成了多種魚類的棲息地,而在那裡不同的月份還能看到不同的水生珍稀動物,讓遊客大飽眼福。
居民
除土著人以外,白澳大利亞人也散居在附近島嶼。這裡旅遊業十分發達,並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大堡礁特別是它的北部區域,對居住在西北岸土著人和托雷斯島嶼居民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還有供人觀賞的石畫藝術館和30多處著名的歷史遺址,最早可追溯到1791年。
大堡礁的度假島
林德曼島(Lindeman Island)--澳洲歷史上最多英國皇室足跡的度假島,於2012年被中國白馬集團購得 [3]
哈密頓島(Hamilton Island)--大堡礁最大的度假島
海曼島(Hayman Island)--格調優雅高貴頂級的度假島
蒼鷺島(Heron Island)--大堡礁的縮影
當克島(Dunk Island)--最自然原始的度假島
歷史
形成歷史
大堡礁形成於中新世時期, 距今已有2500萬年的歷史。它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它是上次冰河時期後,海面上升到一定位置之後一萬年來形成的。
大堡礁堪稱地球上最美的“裝飾品”,像一顆閃著天藍、靛藍、蔚藍和純白色光芒的明珠,即使在月球上遠望也清晰可見。但頗令人費解是,當初首次目睹大堡礁的歐洲人未以豐富的辭彙來描述它的美麗,這些歐洲人大部分是海員,可能他們腦子裡想的是其他事情而忽略了大自然的美景。
人類發現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在昆士蘭北端受到暴風雨襲擊,駛過托雷斯海峽(此海峽以他的姓氏命名)到過這裡。1770年,英國船“奮進”號在礁石和大陸之間擱淺,撞了個大洞,庫克船長曾滯留於此。1789年威廉·布萊船長率領“邦提”號上忠於他的船員駛過激流翻滾的礁石來到了平靜的水面。
奮進號(HMS Endeavour)上的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看到大堡礁時驚訝不已。 船修好後,他寫道:“我們剛剛經過的這片礁石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從未見過的,但在這兒見到了,這是一堵珊瑚牆,矗立在這深不可測的海洋里。”班克斯看到的大堡礁的“珊瑚牆”,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態系統。但其平衡也最脆弱。如在某方面受到威脅,對整個系統將是一種災難。大堡礁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襲擊,當21世紀來臨之際,最大的危險卻來自現代的人類,土著在此漁獵已數個世紀,但是沒有對大堡礁造成破壞。20世紀,由於開採鳥糞,大量捕魚捕鯨進行大規模的海參貿易和捕撈珠母等,已經使大堡礁傷痕累累。
澳大利亞已把這一地區闢為國家公園,制止了此類活動,並對旅遊活動進行了控制。
世界自然遺產
1975年澳大利亞政府頒布的大堡礁海洋公園法, 提出了建立、控制、保護和發展海洋公園,其中涵蓋了大堡礁98.5%的區域範圍,海洋公園的建立不僅對保護當地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與當地土著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1981年整個區域被劃定在世界遺產名錄中。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縱向斷續綿延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大陸架上,與海岸隔著一條13-240公里寬的水道。
景觀
燈塔
由於大堡礁地勢險惡,因此周圍建有大量的航標燈塔, 有些已成為著名的歷史遺址,而有的經過加固仍發揮著作用。這些航標燈塔在發揮導航作用的同時也成為一道觀賞的景觀。
百態珊瑚
大堡礁由400多種絢麗多彩的珊瑚組成,造型千姿百態,堡礁大部分沒入水中,低潮時略露礁頂。從上空俯瞰,礁島宛如一棵棵碧綠的翡翠,熠熠生輝,而若隱若現的礁頂如艷麗花朵,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上怒放。
這裡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活珊瑚, 它的分泌物和其他的一些物質構成了現今的珊瑚礁。營造如此龐大“工程”的是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最早出現約4.7億年前的古生代奧陶紀中期。珊瑚蟲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的水域裡,水質必須潔淨。澳大利亞東北岸外大陸架海域具備珊瑚蟲繁衍生息的條件。珊瑚蟲以浮游生物為食,營集體生活。珊瑚蟲常常分泌出一種碳性物質,這種物質與珊瑚蟲石灰質的骨骼及單細胞藻類的殘骸混合、堆積,形成礁區。它們有的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珊瑚群就是海島。第一代珊瑚蟲死後留下遺骸,新一代繼續發育繁衍,向高處和兩旁發展。如此日積月累,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骸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在一起,逐漸堆積成巨大的珊瑚礁體。
在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有紅色的、粉色的、綠色的、紫色的、黃色的。它們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似開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紅梅;有的渾圓似蘑菇,有的纖細如鹿茸;有的白如飛霜,有的綠似翡翠;有的像靈芝……未可名狀,形成一幅千姿百態、奇特壯觀的天然藝術圖畫。
珊瑚群平時大部分隱在水中,只有低潮時略露礁頂。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靈芝形、荷葉形、海草形在海底擴展美麗的身軀。這裡分布有400餘種不同類型的珊瑚礁, 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約有350種珊瑚蟲與水母有親緣關係,每個珊瑚蟲的嘴周圍長著一圈觸鬚,從海水中吸取碳酸鈣,變成石灰質的外殼,無數外殼累積起來便成為珊瑚礁。
珊瑚蟲與一種叫做蟲黃藻的微生物共生於石灰質外殼中,蟲黃藻會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珊瑚蟲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氧,向蟲黃藻提供硝酸鹽和其他排出物。所以,珊瑚礁只能在有陽光的地方生長,即海水清澈且深度不超過40米處。
在遊客眼中,珊瑚礁美麗和安詳,其實裡邊經常發生爭奪食物和空間的搏鬥。珊瑚分為軟珊瑚和硬珊瑚(能建造珊瑚礁)兩大類,形態各異,大小不同。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很結實,可以禁得住浪濤衝擊,有的則只能生活在最平靜的水域。有些比其鄰居生長得快,以便遮掩鄰居搶奪陽光。有些會用含毒的觸鬚,或向水裡施放致命化學物質,清除其領域內的對手。
此外還有吃珊瑚的動物,例如能吃珊瑚的鸚嘴魚和刺冠海星。這種海星往往把腹腔吐出來貼在珊瑚礁上把它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數量會周期性地劇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得一乾二淨。海洋風暴和旋風也不斷破壞和侵蝕珊瑚礁。
白天在珊瑚礁陰影下的水中一片沉寂但夜晚各種動物都紛紛出來活動。 珊瑚蟲在夜間覓食,伸出彩色繽紛的觸鬚捕食浮游微生物。無數珊瑚蟲的觸鬚一齊伸展,宛如鮮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觸鬚,否則會遮住蟲黃藻需要的陽光。
在春季某些寧靜的夜晚,會出現最壯觀的情景。沿著大堡礁,不知受何種化學物質或光線的誘發,所有珊瑚蟲會一齊放出一片片橙、紅、藍、綠色的卵子和精子,漂浮到水面,使海水呈現鮮艷的顏色。然後卵子和精子混雜在一起,產生出幼珊瑚蟲,隨潮汐四散游開,尋找合適的空地建造新的珊瑚礁。軟、硬珊瑚都有多種,軟珊瑚的組織中含石灰質晶體但不形成外殼,硬珊瑚則形成外殼。
珊瑚礁不斷生長,新珊瑚礁露出水面,很快就蓋上一層白沙,上面長起植物。這些最先在珊瑚礁上生長的植物,繁殖速度十分驚人。它們結出的耐鹽果實可以在水上漂浮數月,漂到適合的地方,發芽生根,為其他植物的生長鋪平道路。鳥類為珊瑚礁上植物的生長作出重要貢獻,它們把植物的種子散布在礁上,其糞便則使礁石上的土壤肥沃。海鷗喜歡吃龍葵屬的漿果,把其種子散布在島上。黑燕鷗常在腺果藤樹上築巢,其黏性種子往往附在黑燕鷗的翅膀上傳播。
海洋生物
大堡礁海域生活著大約1500種熱帶海洋魚類,有泳姿優雅的蝴蝶魚,有色彩華美的雀鯛,漂亮華麗的獅子魚, 好逸惡勞的印頭魚,脊部棘狀突出並且釋放毒液的石魚,還有天使魚、鸚鵡魚等各種熱帶觀賞魚。珊瑚礁將瀉湖包了個嚴實,這裡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各種魚類、蟹類、海藻類、軟體類,五彩繽紛、琳琅滿目,透過清澈的海水,歷歷在目。成群結隊的小鮨(音yì)魚在大堡礁外側捕食浮游生物。體重達90公斤長相古怪得令人生畏的巨蛤每次至少產十億顆卵。欲稱霸海洋的鯊魚,柔軟無骨的無殼蝸牛,碩大無比的海龜,斑點血紅的螃蟹……被潮水衝上來的大小貝殼閃爍著光芒,安靜地躺在沙灘上,退潮時來不及逃走的長達一米的大龍蝦,及體肥味美的海參,可讓幸運者大飽口福。
每年7-9月,瀕臨滅絕的座頭鯨便會在珊瑚島南部出現。它們的體長在15米左右,大的座頭鯨體重在40噸以上,但這種巨鯨並不可怕,它們是一種溫和的海洋哺乳動物。這裡還能看到大量的儒艮,又叫海牛,它們和別的海洋哺乳類動物不同,是以植物為生的。海龜子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來到雷恩島產卵,它們如今已幾近滅絕,這裡是它們的一個主要繁衍地。
在大堡礁海域還生活著4000多種棘皮動物和軟體動物等其它海洋生物,如:海參、海星、海葵、蠕蟲、海綿、海蛞蝓、海蜇、管蟲、海膽、海鞘、水母、蝦,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某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物種(如人魚和巨型綠龜)也棲息與此,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大堡礁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取代雨林中的樹木,魚類和軟體動物取代了鳥獸。同雨林一樣,其中也有各種各樣的生物和生存競爭。夏季,母海龜爬到島上把蛋產在熱沙里。約8周后成千上萬的幼龜便從沙里孵出,爭先恐後爬入海中。在爬向大海的途中,往往被海鳥、螃蟹和老鼠捕食。在礁外的深水區生活著海豚和鯨等哺乳動物。在大堡礁的邊遠處,最兇殘的大白鯊和虎鯊則時刻在等待著海豚和海龜。
到處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用於求偶、警告、偽裝、欺騙。像緋紅的寶貝 魚和有藍點的紅色珊瑚鱒與珊瑚顏色交融在一起。紅白相間的長牙魚則以身上的條紋來隱蔽其身體。紅蓑蚰的魚尾像舞蹈演員的裙子那樣鮮艷奪目,警告天敵它身上有毒刺。花紋鮮明的神仙魚以其閃光的亮斑來威嚇闖入其領域的魚兒。鑽沙洞的斑彩鰨(音tǎ)改變顏色以模仿所處環境。
魚類覓食的方法形形色色。石魚的顏色與所居處的岩石一樣,以毒刺殺死獵物。鬚鯊皮上長有海草狀的毛狀物,靜臥著等待獵物。笛鯛群則見什麼吃什麼。清掃隆頭魚會清潔其他魚的傷口以及捕捉寄生蟲,因而受到歡迎而不會遭到攻擊。
珊瑚島是無數海鳥的棲息地,成群的海鷗遮空蔽日,為大堡礁增添了無限生機。這裡聚集的鳥類有240多種。如燕鷗、黑燕鷗、海鷗、鸌(音hù)、軍艦鳥、鰹鳥、大海雕等常在珊瑚礁面聒噪。
珊瑚礁群落內環境有異,其深度、溫度、清晰度、寧靜度及食物的種類隨位置而改變,因此成千上萬種生物都能找到所需的生存環境。估計有1400多種魚、甲殼和貝類動物、海葵、蠕蟲、海綿和鳥雀在大堡礁及四周安家;珊瑚只占其中10%。海參吐出的細碎貝殼和沙粒沉人海底,就會填補珊瑚底基的裂縫,對保護礁石起著關鍵作用。
珊瑚礁的生態壞境平衡得異常微妙,稍有改變就會受到破壞。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刺冠海星的數量激增。由於刺冠海星會把消化液吐在珊瑚上,令珊瑚死亡,大堡礁的生態因而受到威脅。導致海星數目暴增的原固是遊客撿光礁石上的海螺,而海螺這種食肉的軟體動物,經常吃掉刺冠海星,減少其數量。保護海螺,就能減少刺冠海星,但部分珊瑚礁的生態平衡必須花上幾十年的工夫才能恢復。
大堡礁也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海洋生物博物館。在遼闊澄碧的海面上,點綴著一個個色彩斑斕的島礁,大礁套小礁,環礁包著瀉湖,礁外波濤洶湧,礁內湖平如鏡。礁上海水淹不到的地方,已發育了較厚的土層,椰樹、棕櫚挺拔遒勁,藤葛密織,鬱鬱蔥蔥,一派絢麗的熱帶風光。透過溫暖清澈的海水,可看清400餘種珊瑚所構成的密密叢叢海底"森林",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珊瑚叢中游弋著1500種魚和4000種軟體動物,這裡也是儒艮和大綠龜等瀕臨絕滅動物的棲息之地。肥大的海參在蠕動,大紅大黃的海星在爬動,奇形怪狀的蝴蝶魚、厚唇魚穿梭如織,還有近1米的大龍蝦、上百千克重的硨磲、潛伏礁中的石頭魚¨這裡又是鳥類的樂園,成群的海鳥如雲遮空,更為大堡礁增添勃勃生機。
心形珊瑚島
心形島是澳大利亞的著名風景點大堡礁的一奇特景觀,也是在大堡礁我們應該必看的景點
之一,在空中俯瞰,它是一個天然的心形, 再加上大堡礁本身很好看的水色,景色更是美輪美奐。
心形島,位於澳大利亞,是大堡礁的一部分。形如其名,如果說這是上帝的作品,那么似乎可以說,原來上帝也是願意把這裡當作心靈的棲息之地的.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在一起,堆積成了一個個珊瑚礁體。這裡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園,也是人類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園。
景點提示
交通
大堡礁距離布里斯班1100多公里。
水域
大堡礁水域共約有大小島嶼630多個,其中以綠島、丹客島、磁石島、海倫島、哈米頓島、琳德曼島、蜥蜴島、芬瑟島等較為有名。
旅行建議
1、在大堡礁的海中暢遊。
2、踏上大堡礁海灘上的銀沙。
3、陪伴著星星和珊瑚,過一個難以忘懷的夜晚。
4、在世界上最好的潛水地學習潛水。
5、鳥瞰心形珊瑚礁。
6、觀看鯨魚。
7、搭乘海上飛機到WhitehavenBeach野餐,感覺會很好。
旅遊注意事項
1、去大堡礁前首先要準備好游泳衣褲,帶上防曬霜,太陽帽,墨鏡,浴巾等物品,身著體恤衫、短褲/裙,腳踏拖鞋就行了。
2、有條件的最好買個一次性的水下照相機(25澳元左右),這樣就能把這遊覽大堡礁難忘的精彩場面帶回去給親友們炫耀了。
3、不習慣乘船的客人最好帶上防止暈船的藥片,如果當日風浪在每秒15海里以上,在登船時吞服(等感到暈船再吃藥就晚了)。
4、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來大堡礁,大量的水母會出現於大堡礁水域之中,遊玩時一定注意安全。
5、 至大堡礁旅遊四時皆可,年平均氣溫在23℃,只有在夏季的1月才會出現30℃以上的高溫。
6、 在大堡礁旅遊注意保護生物。
最佳旅遊時間
從季節上講,澳大利亞凱恩斯地處熱帶,是全年都能進行觀光活動的 地方。如果要選最佳時間,以每年5-10月之間(即本地的深秋、冬季和初春)最為理想。此時氣候較為穩定、清爽宜人,多為藍天白雲。天氣晴朗則有足夠光線入水,各色絢麗的珊瑚和魚類的色彩就非常艷麗動人。大堡礁的海水溫度是從冬季最冷的23℃到夏季最熱的32℃之間。因此遊客任何時間都可以下海游泳觀光而不會感到寒冷。
環境保護
全球變暖影響
這些漂亮的圖片展現的是澳大利亞大堡礁。這種天然結構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其邊緣鑲嵌著綠色和深藍色綠松石,令人目不暇接並心生震撼, 可謂是大自然創造的一個奇蹟。然而,我們的孩子可能永遠也無法親眼見到這個奇蹟。專家們表示,我們能夠留給後代的可能就只有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圖片,提醒後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樣一種結局不得不讓人感到悲哀。 海洋學家查利·沃隆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在短短20年時間內讓大堡礁這一世界遺產蕩然無存。沃隆曾經是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他表示,“我們已經無能為力,大堡礁將在20年左右時間內消失殆盡。”
沃隆並不是一位作出這種可怕預測的海洋學家,他的預測也並不是其中最為極端的一個。在7月舉行的世界野生動植物專家會議上,大衛·艾登堡爵士就曾警告說,如果不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全世界所有熱帶珊瑚礁將在不久的將來遭受“毀滅”命運。
海洋學家表示,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挽救這些自然奇蹟的希望已經破滅。我們必須尋找到從大氣層中清除溫室氣體的途徑。 除了擁有吸引千萬遊客的美麗外表外,珊瑚礁也是海洋中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為超過100萬種物種提供安居之所。其豐富的生物居民是數百萬人的食物來源,同時也支撐著規模巨大的旅遊業,為數以千計的人提供就業崗位寶貴的珊瑚礁是由珊瑚蟲這種微型生物造就的,它們尤為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環境行為的波及對象。二氧化碳水平的不斷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過程中,珊瑚難逃被溶解的命運。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升溫同時讓珊瑚慘遭漂白,不得不與美麗的外表說再見。
保護意見
世界野生動植物專家會議於7月初在皇家學會舉行,由艾登堡爵士負責主持。他表示:“珊瑚礁就像是籠中的金絲雀。 它們是在提醒人們必須關注海洋世界的命運。珊瑚礁最容易遭受破壞,所受影響顯現出來的速度也可能是最快的。任何曾有幸潛入珊瑚礁的人無不為其壯麗的外表以及生物多樣性所深深震撼。對於這些人來說,珊瑚礁將走向死亡並最終被褐色污泥覆蓋淪為一個礫石坑的命運定會讓他們驚恐萬分。”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有高達20%的珊瑚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專家們表示,二氧化碳水平已經從工業革命前的280 ppm (1 ppm等於百萬分之一)提高到當前的387ppm。參加皇家學會會議的科學家指出,只有將二氧化碳水平降至350ppm以下,才能確保珊瑚礁長期存在。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制止棘冠海星的繁殖蔓延,是恢復大堡礁健康狀況的重要一環。為此,澳政府追加了更多資金來處理棘冠海星問題,以進一步保護大堡礁海域的生態環境。
2013年12月2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研究人員表示,為了保護大堡礁珊瑚,將使用精子冷凍方法。研究人員將用部分精子來幫助大堡礁的珊瑚恢復新生。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到了一份關於將大堡礁列入“危險”名單的建議草案。6月下旬在德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將給出草案的最終決定。在過去的30年裡,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並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衰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考慮將大堡礁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危險”名錄,拯救這一澳大利亞的“國寶級”景觀。
保護現狀
全球物種多樣性正面臨嚴重考驗,許多國家都在採取措施進行保護。在過去的30年中,大堡礁近一半的珊瑚已經絕跡,研究人員擔心,脆弱的生態系統將導致這一物種遭到滅頂之災。
Aronga動物園和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聯合史密森研究中心(Smithsonian Institute)將一起啟動保護工作,用人工繁育技術“冷凍珊瑚精子”。
在珊瑚繁育季節中,研究人員收集了數以億計的珊瑚精子,這些珊瑚精子可以冰凍保存數千年之久。研究人員將用部分精子來幫助大堡礁的珊瑚恢復新生。史密森研究所中心的教授哈格多恩(Mary Hagedorn)介紹稱,珊瑚精子被置於液氮,將以每分鐘20℃的冷凍速度被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環境中。然後這些冷凍精子將被存貯在乾燥的環境中保存。
哈格多恩說:“我們將建立一個珊瑚生育診所,把珊瑚精子存儲在精子銀行中以便未來使用。我們希望用這種冷凍技術來保護並延長大堡礁的壽命。”
堡礁萎縮
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這裡生活著1500種魚類和4000多類軟體動物。然而近些年過度開發、水質污染和氣候變化的不斷威脅,卻讓大堡礁陷入困境。在過去的30年裡,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並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不斷衰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考慮將大堡礁列入世界遺產保護“危險”名錄,拯救這一澳大利亞 的“國寶級”景觀。
大堡礁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旅遊點之一,其清澈見底的水質、造型各異的珊瑚礁和那五彩繽紛的海底生物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和潛水愛好者。但過度開發也給大堡礁帶來了一些“麻煩”。澳大利亞環保部門的負責人史蒂芬·邁爾斯(Steven Miles)表示,已經有近50%的大堡礁在30年內消失。其逐漸衰亡也讓海底生態系統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魚類死亡遍及整個海港,海龜、海牛和海豚的數量也在逐年減少。”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環境部已開始著手監控大堡礁水域的水質,以估量當地工農業和旅遊業對大堡礁造成的污染。該數據將作為之後教科文組織決定是否將大堡礁列為“瀕危”世界遺產的依據。施行水質監控的科學家們希望通過公眾的監督作用,改善大堡礁的管理水平。他們還呼籲澳大利亞政府要求當地工廠減少對大堡礁的污染,並適當地控制旅遊業的發展。水質污染已經讓大堡礁附近的部分海水不再如以前一般清澈,而是顯得有些渾濁。
除了過度開發,溫室效應也對大堡礁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二氧化碳水平的不斷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過程中,珊瑚難逃被溶解的命運。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升溫同時讓珊瑚慘遭漂白。
圍海造田
2013年年底,澳大利亞政府批准了一項計畫,旨在擴建昆士蘭地區艾博特角(Abbot Point)的煤炭碼頭,艾博特角港是大堡礁沿岸地區的五座主要港口之一。
該項目需要從海底疏浚約500萬噸泥沙以增加港口的深度。由此產生的廢棄泥沙將被傾倒在25公里外的海水中,恰恰在大堡礁海洋公園內。
大堡礁是世界自然遺產,但是近幾十年來卻每況愈下。許多物種和生態系統——珊瑚,海草,儒艮,海龜,還有包括鯊魚在內的魚類——的處境岌岌可危。
造成這些衰退的原因眾所周知:沿海開發的污染,農業徑流(從農田裡流走的水,攜帶大量化肥等物質),珊瑚疾病,海洋酸化,海洋變暖導致的珊瑚白化(共生的蟲黃藻因無法適應暖水而死去),和日益嚴重的風暴。
水體污染的威脅尤其嚴重。漂浮在水中的泥沙使海水變得渾濁,這樣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生物,比如珊瑚的共生藻和其它水草,便無法生存下去。同時,農業徑流還造成了以珊瑚為食的棘冠海星的數目增長。
截止2017年,實施了的減污策略就是控制農業徑流,這項措施儘管很成功但是效果畢竟還是有限的。而沒有任何條文專門管理港口建設產生的泥沙。
旅遊信息
吃:挪威三文魚刺身(晚市)、澳洲蜜餞原只火腿、鐵板燒牛肉、日式天婦羅、泰式咖喱海鮮、印度薄餅、北京片皮鴨、上海小籠包、鐵板牛扒、串燒雞肉、義大利芝士蛋糕、義大利PIZZA、木瓜燉雪蛤、酥皮海鮮湯、炭燒秋刀魚。
住:蜥蜴島度假村、艾爾利灘頂峰公寓酒店。
行:大堡礁距離布里斯班1100多公里,距離凱恩斯600公里。國內各大城市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都有航班到達大堡礁,另外,普羅瑟派恩鐵路經過大堡礁,沿布魯斯高速公路也可到達大堡礁。
娛:這裡可乘直升機空中拍攝、觀看淺海里的原始珊瑚群,也可穿上了潛水衣,海底漫步。
保護意見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已有高達20%的珊瑚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專家們表示,二氧化碳水平已經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1ppm等於百萬分之一)提高到當前的387ppm。參加皇家學會會議的科學家指出,只有將二氧化碳水平降至350ppm以下,才能確保珊瑚礁長期存在。
新聞事件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第7艦隊2013年7月20日發布聲明表示,因軍事演習行動取消,兩架戰機被迫於16日在世界文化遺產、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投下4枚炸彈,每個炸彈重約500磅(約合226公斤)。據法新社報導,美軍聲明稱,投下的炸彈落入50至60米深的海溝,不會威脅船隻和珊瑚礁。這些炸彈均不會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