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曾侯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是戰國早期著名青銅樂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現存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的總音域達到...
概述 歷史考證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曾候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現藏湖北博物館,...
出土過程 結構特點 文物價值 文物交流 -
編鐘[古代樂器]
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
簡介 代表 象徵 評價 已知最早發明時間 -
戰國編鐘
編鐘是大型的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秦漢。
發現過程 特點 歷史概述 -
編鐘
中國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
簡介 歷史發展 形制特點 代表 象徵 -
曾侯乙編鐘[文物]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
出土過程 結構特點 文物價值 文物交流 -
隨州編鐘
隨州編鐘是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國寶編鐘。
-
銅編鐘
經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測試,音律準確。1957年7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播送了用這套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後又將這一樂曲裝入中國第一顆人造...
楚銅編鐘 春秋編鐘 -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是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一座戰國早期的大型木槨墓--曾侯乙墓中挖掘出土的,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極高的文化價值,其音色之優美,令人嘆為觀止。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 其它 -
先秦編鐘研究
《先秦編鐘研究》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友華。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