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我大坡村劉氏始祖子實爺,從山西洪洞遷往河北棗強,又接著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自河北棗強縣,攜眷遷至黃河南面的劉家灣、姜陳一帶,安下妻子和三個兒子,隻身帶著小兒子琰,來到大坡村落地生根,始建大坡村(山東省鄒平縣)。自建村定居,迄今已將近650年。我族人才輩出,三世族諱棠就官居朝里,歷次《族譜》都記在詳明。經考證,我族立譜是在清朝乾隆年間(1762年),由十三世稟軒爺把我族各支系的譜記系統,建立了合族的《總譜》,至光緒二十年(1895年)先後123年,修續了四次,迄今又將近120年未修。
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族的譜緒,合族有《總譜》,有精緻的“譜軸”:支系有《支譜》:家有“堂軸”。還建有祠堂,門匾為“劉氏宗祠”。迎門曾有聯曰:“水源木本承光澤,春露秋霜啟後昆”,橫批:“報本追遠”。
祠堂松柏掩映,肅穆莊重,兩邊矗立著宗族記事記事碑。每年除夕,清掃庭院,擺香設擺香設案,焚香祭拜。晨時儀式開始,族長主持,族人按輩排列,焚香叩拜。這一習俗,我族幾百年祖祖輩輩傳承,可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1966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文記、祀儀當成“四舊”,被迫取締、燒毀、砸爛,令人痛惜至極。
現狀
那場動亂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現已邁進盛世大治年代,百姓安居,“盛世續譜,構建和諧”,是人們精神文明的體現。《族譜》是我族文明之重載,是族魂。所以才有2009年第五次續修。
經傳續,我族十六世至二十七世輩分字為:法爾言為、紹祖傳宣、瑞隆昌起、,第五次修續再續四輩:浩澤昭祥。
到現在為止,子孫已傳至23世、24世。現在16歲上下,以23世孫居多。
子孫有考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石油大學、青島大學者,才子數不勝數。
文物價值
我劉氏有貢獻於各朝代者:永樂帝封棠爺為義官,洪武年間,在棠爺的帶領和感召下,劉氏多次賑濟災民。當時中原地區,多為新遷移民,深受戰亂、水患、蝗災、瘟疫、遷徙之苦,餓殍遍地,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明朝初立,社會極不穩定。棠爺義舉,起到了撫慰人心,穩定時局的作用,感動永樂帝,敕封棠爺為義官,以示嘉獎。
應文爺,字蔚堂,任安塞縣知縣,敕封文林郎,夫人俱封孺人。
應瑞爺(劉應瑞),字元龍,陝西平涼府淨寧州知州
撫魯爺,字近孔,號愷東,又號惠齋,拔貢,順義縣及安塞縣知縣,江西建昌府知府,王氏封孺人,並有明朝益王爺贈詩。
劉懷謙,字牧之。山東省省立一師本科班,在校期間多次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24年畢業後,參加了馮玉祥將軍的北伐軍,並加入國民黨。深受馮玉祥將軍愛國思想的薰陶。積極回響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
書田公,為保鄉里安定。曾受時任山東省省長張宗昌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