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構造體系

大地構造體系

大地構造體系由李四光提出,指地球表層分布的各種“構造體系”;習慣上指地球表層那些大型或巨型的構造體系。

基本簡介

大地構造體系由李四光提出,指地球表層分布的各種“構造體系”;習慣上指地球表層那些大型或巨型的構造體系。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構造、演化及其運動變形和發展規律等問題的學科,是研究地球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不僅對深入認識地球發展史和地殼、岩石圈運動史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研究成礦條件、地表成因及預測礦產資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大地構造體系(圖)科學家繪製首個“裸露”地球淺黃色――沖積層;紅色――花崗岩或玄武岩;綠色――白堊;粉紅色――沙岩;紫色――板岩;藍色――泥岩和石灰岩。
科學家繪製首個“裸露”地球

中國大地構造資料庫

中國大地構造資料庫主要在全球或區域性資源環境評估、礦產資源開發、國土資源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為教學、科研、生產領域的用戶提供基礎性構造數據。目前網際網路查詢的資料庫包括:構造地質要素資料庫、地殼構造參數資料庫、大地構造邊界資料庫、構造地質圖件資料庫、湖南省大地構造信息平台等。

中國大地構造

中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和特提斯構造帶的丁字接合處,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地構造特徵。“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地質力學”、“多旋迴構造”、“地窪說”和“斷塊構造說”是老一輩地質學家對我國大地構造特徵的總結,被稱為“中國五大地質構造學派”。

相關文獻

中國大地構造學綱要》《地球的環境、自然災害和大地構造動力學
《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大辭典》
《大地構造與礦學》《地學前緣》《中國區域大地構造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