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夢想的力量:萬國人的口述歷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篇 召喚
萬國證券出生的背景故事
附:追求卓越——寫在公司成立兩周年之際
我心中永遠的萬國夢
附:萬國精神贊——寫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際
人職萬國之初
一篇舊文的回憶
附:追求卓越
第二篇 崛起
投行業務:我的夢想舞台
精神從那時開始,職業從這裡起步
我在投資銀行部那些年
“投行一野”的故事
我與“鳳凰”
第一次單獨拜訪客戶
十五年後的一次相聚
我的三次“背國庫券”經歷
轉戰南北一百天
難忘萬國黃浦營業部
恍如昨日萬國夢
公司營業網點由此走向全國——憶南京營業部的開設
人生轉折自萬國始
我在萬國的人事和培訓工作
職業之緣
附:萬國證券的法人股定向募集
第三篇 拓展
股市人生:金融新生代——管金生、王培君訪談錄
我的萬國幸福生活和寶鼎基金
我在交易部的日子
萬國的“野村綜研”之夢
從萬國律師事務所到國浩律師集團
萬國,夢開始的地方
在萬國財務部的二三事
我在萬國“搞”電腦
創業,在萬國東北
我在大連營業部的日子
老萬國的東北進行曲
萬國花絮
心在高處——不止是回憶
萬國在深圳
初入萬國的感念
我的第一次
萬國染就我風采
也許點滴依然親切
萬國的集體宿舍
我的三張萬國名片
遠見卓識引領夢想
第四篇 涅檠
超越自我——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際與員工共勉
一次難忘的對話
源於自我變革的“五大機制”
如果還有明天
我們仨的夏日回想
這些年,我的思考我的路
那年冬天
我的五個饅頭
我在萬國的點滴記憶
萬國之心催我奮進
“327事件”及其歷史意義
附:一份關於申銀萬國合併的協定
回憶莊東辰
懷念黃曉蔚
我對萬國的印象與思考
萬國香港行
印象中的萬國和管金生二三事
我的萬國緣
附錄:萬國證券公司大事記
後記:關於本書的緣起
後記
後記:關於本書的緣起
2013年7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上海萬國證券公司成立25周年紀念日。當年的“證券王國”已經漸漸成為塵封的記憶,然而很多當年的萬國人依然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風口浪尖。
是什麼讓這么一家證券公司在那個年代脫穎而出並迅速崛起?是什麼讓這么一家沒有資源背景、“沒有娘家”的證券公司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眾多第一?是什麼讓這么一家沒有銀行背景的證券公司志存高遠,要做“中國的美林、中國的野村”?是什麼讓這么一家白手起家的證券公司在短短五年間就聚集了近50億元資產?又是什麼讓這么一家不停地“追求卓越”的證券公司因為一個“327事件”而轟然崩塌?……萬國證券當年的市場環境和生存土壤是什麼?為什麼會誕生在上海這座城市,萬國人的血管里流淌著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血液,萬國證券曾經演繹過什麼樣的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為什麼作為法人主體的萬國早已遠去,卻依然還是萬國人揮之不去的記憶?萬國證券的公司文化里蘊含著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DNA?……
2012年4月,我和管金生先生有一次在浦東茶聚,管說,17歲之後,是夢想的力量推動著他,1995年入獄以後,是寬恕的力量在影響著他。再以後,有一次他認真地說,他的前半輩子是在拚命,後半輩子是在認命。聽到這話,我一時心緒翻騰,沉默許久。
2012年11月,北京正舉行中共十八大這一舉世矚目的會議,萬國的三十餘位老同事在淮海中路金鐘廣場的五樓聚餐。大家聊著聊著,說起了當年萬國的人和事,於是一幕幕往事便瞬間鮮活了起來,原本平靜之中的大家都激動了起來。呂紅兵大律師感慨地說,萬國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想想是啊,為什麼一旦說起萬國,大家會這樣的激動,似乎又回到了那難忘的過去。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說,我們應該記錄些什麼,作為我們共同的回憶,給我們自己,給我們的孩子,給我們的朋友,給所有關心中國資本市場成長的人。於是,大家開始了認真的籌劃,於是,有了現在的這本書。書名《夢想的力量——萬國人的口述歷史》就來自管的原話。我們以此作為一份對那個開創歷史的特殊時代的特別紀念,一份給所有萬國人和所有那個時代親歷者的特別禮物,一份中國資本市場和改革開放的特別記錄。
雖然在法律意義上,萬國已經消失,在1996年也就是它8歲的時候就和申銀合併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了。但是,萬國似乎就是萬國,作為一種精神的力量依然存在。25年,很短,僅僅是一個世紀的四分之一。時光的淘洗,留下了萬國人依舊的激情滿懷,那是何等深情的記憶。生命中的片段可以喚起的是永不泯滅的印記,語言文字只不過是記錄的九曲橋。萬國因為自身和歷史的各種局限,經歷過種種困難,犯過不同的錯,甚至把自己“埋葬”了。但是,對於長長的歷史來說,光明與幸福不就是苦難的涅檠嗎?
一群萬國人開始了本書的策劃。我們在半年中先後召開了17次討論會,其中有5次集中的專題座談會,參加的人數超過五十多人次,包括(以下排名按姓氏筆畫排列):馬宏、於建華、衛哲、王軍、王釗虎、王培君、王強、劉正軍、孫永康、朱先旭、呂紅兵、呂明方、李濟生、朱敏傑、邵永剛、宋鈺勤、張偉、應年康、楊懷旭、陳建中、張建華、嚴愛娥、李振法、張夏倩、張斌、陳躍華、金文忠、周杰、趙正芳、洪濤、顧旭、郭怡峰、倪新賢、顧翠華、秦曦、曹楊、董麗、謝榮興、滕偉、管金生、蔡曉雲、樊炳清等。名字也許有疏漏,但他們每一個人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沒有他們,這本書無從談起。雖然一些同事因為實在太忙,未能抽出時間寫下一些記憶文字,但是,他們心中的記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此外,還有很多當年的同事雖然沒有趕上參加座談會,但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了本書的回憶與記錄,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有價值資料。
這是一部萬國人的口述歷史,一部萬國人的集體回憶。她以一段段當事人心靈中最深刻的人和事,以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感人細節,表現那激情燃燒、全心投入的歲月,追尋那曾經洋溢的“萬國精神”;這是一次萬國人的歷史跨越,一部萬國人的集體反思。萬國是一個奇蹟,就是超越了常態;萬國是一個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別人看”(魯迅語)。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審視我們自己,歷史只有在不斷的深刻反思中才更顯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萬國是我們共同的經歷,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烙印,更是共同的精神家園。因為那一群人、一個時代、一個曾經的“證券王國”。
我們希望這部萬國人的口述歷史儘量不帶有任何的偏見,儘量不因為個人的某種敘述有意無意地對他人帶來不應該有的傷害,儘量不因為由於對於歷史片段的回顧而陷入莫名其妙的自娛自樂。但是,我們無法迴避,每一位敘述者不帶有任何的激情。一個萬國人在談起他曾經經歷過的萬國,想起他曾經經歷過的萬國的人和事,他們是沒有辦法做到無動於衷的。這種激情,至今還在深刻地影響著萬國人自己以及他周圍的人。
為了讓更多的萬國人參與,馬宏等在微信上註冊了一個群:萬國人,沒幾天已經超過了騰訊的群限40人,莊啟飛等又立即增加註冊突破上限。上海上創信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王培君、秦曦等提供辦公場地,為本書的編輯和會議提供了周到的服務。高莉莉細心地整理每一次的會議記錄,聯繫和協調書稿進程。馬宏為收集整理相關歷史照片,多方奔走,精心挑選。為了編寫萬國證券大事記,馬宏、方從友、王垃紅、應年康、張偉等人不辭辛勞,尋找史料,還原真實,貢獻良多。為了尋覓當年“五大機制”的設計方案原稿,張鵬軍居然在老房子中幾經折騰,從老舊的資料中找出。在這裡,編委會成員對大家的付出拜謝了。
特別感謝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為松先生,他聽到萬國人的口述歷史這個選題,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出版事宜,並且當即請出版社資深編輯曹楊先生具體負責跟進。曹楊先生一聽是關於萬國的,也興奮地全力以赴。
也要特別謝謝所有幫助過、支持過、批評過萬國的方方面面的領導、前輩、同道,特別是令人十分尊敬的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原行長龔浩成先生欣然為本書作序,鼓勵良多。本書也特別收錄了范永進、任美貞、陳建中、李濟生等人的回憶文章,他們雖然不曾在萬國工作過,但字裡行間流露的是一份對於萬國的人和事的真實情感和期許。
由於時間的原因,本書還有不少的遺憾存留,雖然編委會有關人員做了一些把關,但仍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文責由各作者本人自負。也希望各方讀者能夠不吝賜教,補充完善,以便再版時修訂。
也許,歷史的回憶總會留下遺憾,因為我們自身的認知的局限,以及環境和史料的某種局限,但是,時間和空間會不斷地去自動修補和糾錯,歷史才一次次地展現出永久的價值,逼近其內在永恆的真實。
然而,萬國的精神永存,萬國的故事還在繼續,萬國人還在路上……
序言
2013年初,原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的副總經理王培君和原中國人民銀行所屬《金融時報》的記者李濟生來拜訪,我們一起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金融改革。王總告訴我,當年初出茅廬的萬國人,現在大多數依然活躍在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的風口浪尖上。今年是萬國證券公司成立25周年(萬國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他們正在籌備寫一本書,叫作《夢想的力量》,希望通過每個人的“口述歷史”,重新回顧那個開創性的年代,重新思考萬國留給他們的精神財富。包括啟示和教訓。
說起那段歷史,說起萬國證券,萬國人還是那么激情洋溢,這是時代留給我們的深刻記憶。最近我也在回憶上海金融改革的那些往事,很有些共鳴。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部分民營和鄉鎮企業開始嘗試發行股票,後來一部分國有企業也開始發股票了。這樣一來,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有了股票的發行和流通。就必須有正規的證券公司來總理其事。以便更好地規範和引導證券市場的發展,不能再僅僅採用由體改辦負責發行、銀行所屬證券櫃檯交易負責流通的簡單模式來解決問題。況且,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金融市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1988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推動,明確要求上海籌建證券公司。
當時,上海投資信託公司(現為上海國際集團)和剛開業還不到兩年的交通銀行。都表示願意組建證券公司,並開始積極地進行準備。我們把這一情況向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管理司作了匯報,要求在上海組建兩家證券公司。金融管理司明確表示支持,但要求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同時自行組建一家直接控制的證券公司。希望通過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控制的證券公司。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早在開始組建城市信用社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就制定了幾條原則,包括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監管者與經營者分開的原則。以及保護國家利益的原則。根據以上三條原則,我們認為:中國人民銀行作為證券市場的監管機構,不應當直接參與組建經辦具體業務的證券公司。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和總行進行了多次溝通,並且表示,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不參與組建證券公司,但可以加強對證券公司的監管。
在這種背景下,1988年夏天,上海就有了按照要求同時批准成立的三家證券公司:由上海投資信託公司組建的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總經理管金生)。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組建的上海申銀證券公司(總經理吳雅倫,後來調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以及由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組建的上海海通證券公司(總經理湯仁榮)。
萬國證券公司成立後,積極進取,不斷開拓,創造了中國證券和資本市場上很多的“第一”,尤其在活躍證券市場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那是一個金融創新集中噴發的年代,正是包括萬國證券在內的一大批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者開創性的積極探索,為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最初的雛形。
萬國證券公司後來因為“327事件”與申銀證券公司合併,成為新中國證券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標本。萬國的迅速崛起和成功之處,尤其是他們的拼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為現在創業的人們提供許多有益的參考;而萬國的教訓,也可以為現在證券市場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鑑。
轉眼25年過去了,這在歷史長河裡並不算什麼,可這25年對於新中國的證券業來說,卻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逐漸規範、從稚嫩到漸漸成熟的25年。無論如何,這段歷史是彌足珍貴的,記錄下這段歷史是很有意義的。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