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原文
夜立階下
清 袁 枚
半明半昧星,三點兩點雨。
梧桐知秋來,葉葉自相語。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做官,先後於江蘇歷任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名聲,奈仕途不順,無意吏祿;於乾隆十四年(1749)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與紀曉嵐素有“北紀南袁”之稱,袁枚倡導“性靈說”,為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及《補遺》,《子不語》、《續子不語》等著作傳世。
詩歌翻譯
天上閃爍著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飄落三點兩點小雨。 梧桐樹兒已經感受到了秋意,葉葉間有說不完的話語。
詩歌賞析
夜幕籠罩,群星閃爍,時明時暗,一片幽靜。空中偶爾飄落幾縷雨絲,若有若無。這是一個清冷的夜,涼風颼颼,帶來些許秋的氣息,被敏感的梧桐嗅到了。雨打梧桐葉,發出些許聲音,像是葉子在低聲互語。他們好像知道,秋天到來了,分別的日子不遠了,一個個親切地訴著衷腸,到了夜裡,還不知道休息。
文化常識
梧桐,在古典詩詞中,幾乎都是用來表示寂寞、憂愁的形象。秋天是個容易使人感到蕭條悲涼的季節,再加上秋雨梧桐更易使人愁悶。但這首詩,用“葉葉自相語”打破了這種孤獨,反而給幽靜的秋夜帶來了幾絲生氣。 梧桐出現在詩詞中,也表示喪偶的意思。如白居易《長恨歌》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賀鑄有“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