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流理論

atives,an Stream)、政策源流(Policy )和政治源流(Political

在借鑑科恩(Cohen )、馬奇(March )和奧爾森(Olsen )的垃圾桶模型(Garbage Can Model )的基礎上,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學家金登(Kingdon)建立了多源流理論,該理論最早出現於1984年金登出版的《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Agendas ,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 )一書中。多源流理論問世以來,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並被套用於對醫療、運輸、電信與財政等領域內政策的分析,近年來,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將多源流理論套用於分析我國從強制收容遣送制度向無償救助制度的轉變,用於探討如何使成人教育成為一個更受關注的政策領域,以及用於分析江浙兩省在跨行政區水污染防治合作中的政策過程。作為一種重要的和主流的政策變遷理論,多源流理論是我們在研究政策變遷問題時所不能不予以重視的。
金登認為,“一個項目被提上議程是由於在特定時刻匯合在一起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並非它們中的一種或另一種因素單獨作用的結果。”這種共同作用也就是多源流理論所講的問題源流(Problem Stream)、政策源流(Policy Stream )和政治源流(Political Stream)三者的連線與交匯。
問題源流內包括的是種種有待政府加以解決的問題;政策源流內包括的是各種各樣的政策建議、政策主張與政策方案;政治源流內包括的則是國民情緒、公眾輿論、權力分配格局、利益集團實力對比等因素,這些因素反映著政治形勢與政治背景等方面的狀況。因此,三條源流的交匯便意味著特定的問題、政策方案與政治形勢之間的有機結合。而這種有機結合又意味著問題、政策方案與政治形勢之間具有共容性,而不具有互斥性。
三條源流交匯的原因首先在於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s)的打開,政策之窗的打開為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或政策變遷提供了機會,因此政策之窗又被稱為機會之窗(Windows of Opportunity)。
政策之窗的關閉意味著政策變遷的條件還不成熟,人們要想推動政策變遷的實現,就必須等待政策之窗的開啟。政策之窗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7]:一種是以問題為基礎的,也被稱為“問題之窗”;另一種是以政治為基礎的,也被稱為“政治之窗”。問題之窗的打開是由於問題源流內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大體上又有三種:(1)受到廣泛關注的指標發生了變化,比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的猛增、土地沙漠化面積的擴大、生產安全事件的頻發等。
這種指標的變化很容易使人們意識到非常態現象的存在及相應問題的產生。(2)出現了惹人注目的事件,比如焦點事件的發生或者外部事件的衝擊。(3)負面政策效果的反饋,也就是現實的情況表明既有的政策效果不夠理想,這種不理想的政策效果不僅沒能使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反而還可能使問題有所加重。
政治之窗的打開是由於政治源流內發生了變化或政治形勢發生了轉變,比如政治輿論發生了不同於以往的明顯轉變,又比如新政府的當選並由此帶來了新的政治理念,再比如國家的政治穩定程度產生了明顯波動,等等。
三條源流的交匯離不開問題之窗或政治之窗的打開,不過,在多源流理論看來,問題之窗或政治之窗打開後,三條源流要實現交匯,還需要政策企業家(PolicyEntrepreneurs )的大力推動作用(或者說政策企業家有效利用政策之窗打開的機會)。
多源流理論對政策變遷的解釋邏輯可以表示如下:問題源流或政治源流內發生變化→政策之窗打開→政策企業家有效利用機會→三條源流實現交匯→政策變遷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