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高位截癱

病因

1.外傷:以車禍、跌打傷多見,鈍器傷、火器傷,以及暴力閃挫、擠壓、震盪等皆可致癱。脊髓不同部位損傷,造成不同平面的截癱。
2.先天或早發性疾病:由於先天發育異常,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呈現脊髓的損害;或在外傷的誘發下而發生的急性脊髓損傷。
3.炎性和脫髓鞘性疾病
4.特殊感染:比如:脊柱結核;脊髓梅毒;真菌病變;寄生蟲病。
5.骨性壓迫
6.脊髓血管病
7.椎管內腫瘤

診斷表現

1. 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高熱、無汗、腸蠕動減慢、大便秘結等。
2. 脊髓休克。為脊髓受傷以後所表現的在損傷節段以下繼發的完全性弛緩性癱瘓,伴有各種反射、感覺、括約功能喪失的臨床現象。輕傷病例這一表現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不留後遺症。若損傷程度較重,這一表現可能持續時間較長,常需3-6周后才逐漸出現損傷節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動。
3. 膀胱功能。在不同時期的脊髓損傷中可出現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性膀胱。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現為無張力性膀胱,休克逐漸恢復時,表現為反射性膀胱和間歇性尿失禁。當脊髓恢復到出現反射時,刺激下肢皮膚即可產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則表現為孿縮性膀脫。
4. 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後癱瘓肢體的反射逐漸變得亢進,肌張力由弛緩轉為痙攣。
5. 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失後,損傷節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充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復後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於損害節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鬆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
6. 感覺障礙。在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復後,感覺才能逐漸出現。有時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門及會陰部可有部分感覺保留,表示脊髓損傷是不完全性的。

治療專家

姓名:侯樹勛
職位:北京304醫院全軍骨與關節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
專長:脊柱外科
擅長:脊柱外科和骨創傷骨科疾病的診治
侯樹勛教授,北京304醫院全軍骨與關節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侯教授1966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1978年作為我國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骨科教授陸裕朴,於1981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88年調入全軍創傷中心解放軍304醫院骨科。1990年赴加拿大留學,回國後任304醫院骨科主任。
第二屆脊柱畸形年會 侯樹勛教授發言
職業榮譽:
侯樹勛教授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國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骨科學會基礎學組主任委員,《中國脊柱脊髓雜誌》主編,《中華骨科雜誌》副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美國骨科、神經外科學會名譽會員,2008年被中央軍委胡錦濤主席授予二等功。
他在脊柱外科和骨創傷骨科方面也取得了多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他在國內首先報告了腰椎管側隱窩狹窄症,並提出了該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使腰痛的診斷和治療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的診治方法。採用局麻、小切口、早期下床活動的手術方法治療腰痛患者2000餘例,術後有效率在98%以上,且無一例發生神經損傷。並對腰椎管狹窄的分型和病理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神經根逃逸現象”,在美國骨科、神經外科學年會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讚揚。此項研究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借鑑國外先進技術研製的腰椎滑脫復位器使大量嚴重脊柱滑脫病人恢復了健康。
1996年,侯教授參加了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創傷與矯形會議,他將這項研究成果在大會上作了報告,得到了世界知名的脊柱外科專家Dick教授的高度評價,他對侯教授說:“祝賀你在脊柱滑脫治療上取得的非凡成績,你的設計是對DICK器械的創造性發展”。該研究先後獲得全軍醫療成果一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平時火器傷的研究,提出以“切開”法代替“切除”法的初期外科處理原則,並對火器傷骨折合併骨缺損的傷員行一期骨延長,取得了優良的治療效果。此項研究被評為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設計的成角度單臂外固定器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在全國近百家醫院推廣套用,救治了大批患者,此項目被列為“全軍九五高科技推廣項目”並榮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

預防措施

1、早期鍛鍊可保證肌肉正常代謝活動。截癱患者常發生血管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會影響血液循環、肢體浮腫、通過鍛鍊能促進肢體肌肉群血液循環增加、肌肉血液回流量有利於排出肌肉代謝產物,防止水腫。
2、早期鍛鍊可防止關節粘連韌帶攣縮,身體鍛鍊增加了關節的活動、促進了關節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減少肌肉韌帶的互相粘連和水腫,並能使關節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和生理韌性,防止關節囊攣縮。
3、早期鍛鍊有助於加強肌肉健康,增加腹壓和腹肌的力量,排尿時藉助於腹壓,而減少殘存尿量有利於避免泌尿道感染。
4、早期鍛鍊可防止肢體骨質疏鬆,有利於調整體內平衡,防止鈣質脫失保持骨的正常結構及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