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外交勒索,就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利用中國大陸和台灣兩岸的矛盾心理,以滿足一方的外交需求而進行經濟敲詐。特別是一些貧窮小國,摸準了台灣急需“擴展國際空間”的軟肋,經常以“建交”方式牟取“經濟援助”,一旦台灣不能滿足他們的利慾,就以“斷交”脅迫,轉身投奔大陸重施伎倆。這些頻頻遊走於兩岸之間的小國,形如國際野雞,向來記吃不記打,卻每每讓兩岸煩惱不已。
歷史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些袖珍小國,他們在與扁政府謀求“邦交”的同時,仍企圖“爭取”大陸的援助。2005年諾魯總統斯考蒂訪問廣州,曾信誓旦旦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當他在中國大陸得到經濟項目援助後,又秘密飛赴台北,與當時的台灣當局簽署了“建交聯合公報”。這些小國號準了台灣某些政客的脈,每對台灣開一次“國際空間”的處方,都要索取巨額“藥費”,2006年,僅諾魯就一次性從台灣金庫提走了1300萬美元。這種手段顯然很拙劣,卻讓台灣當局甘心情願。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台灣長期受到巴拿馬當局的外交勒索。杜里荷斯總統2007年以斷交威脅取得1.2億美元的不樂之捐。
態度
接受
2007年陳水扁“出訪”南太平洋國家帛琉與諾魯,帛琉領導人要求台當局免除400萬美元的貸款債務。而諾魯總統史可迪之前秘密匿藏台灣4天,有訊息說是以“斷交”要脅台當局貸款200萬美元。台灣與帛琉“建交”以來,已經花費新台幣12億多元,台當局“外交部”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還貸給帛琉兩筆各100萬、300萬美元的貸款。
拒絕
巴拿馬新總統在2009年7月1日就職,新政府循例編就要求國際提供的合作項目,深受國際好評的台北捷運系統,也被巴拿馬列入“夢幻清單”之首。新政府將在馬英九到訪時,要求台灣提供貸款或以BOT方式承包,但台灣外長歐鴻鏈已排除該可能。
2009年6月14日上午飛抵巴拿馬安排馬英九參加馬丁內尼就職典禮的外交部長歐鴻鏈指出,台北捷運技術由外國提供,且牽涉的資金十分龐大,若巴國分段以BOT召開國際標或許會有台灣廠商願意參與,但政府沒有可能參與。巴國政界傳出,新政府將以台灣對總數10至15億美元捷運工程提供部分低利貸款或援助的意願,作為評估雙方今後關係的新指標;歐鴻鏈強調台灣會在尊嚴和利益中尋找平衡點。
對策
冷處理
一個與台灣有“邦交”的拉丁美洲國家表明希望跟大陸建交時,大陸曾予以婉拒。另據台灣媒體報導,2008年至少有三個“友邦”正在積極與北京接觸,表達建交意願。為避免破壞兩岸關係,北京對台灣“友邦”的熱情採取“冷處理”。這表明,中國大陸在促進兩岸和平的問題上走出了實質性一步。
“外交休兵”政策
馬英九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提出了與大陸“外交休兵”政策,主體內涵就是不跟大陸爭奪“邦交國”,大陸也要尊重台灣的“國際空間”訴求。儘管其中的因素源於對“外交勒索”的無奈,更多的是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也說明馬英九看透了一些小國的鬼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