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洞庭湖漲水為湖,落水為洲,漉湖蘆葦場被譽為“江南第一葦場”。上世紀90年代開始,當地政府將蘆葦地陸續承包給企業老闆。
2001年,由於蘆葦市場低迷,私營老闆夏順安發現其承包的蘆葦地不太掙錢,於是建堤圈地,在裡面種樹、養魚。
2014年,這個洞庭湖上的巨型矮圍被湖南省遙感中心通過衛星監測發現。公開報導顯示,這個矮圍呈封閉狀,據水利部門測量,矮圍圍堤周長達17公里,堤高33.5米至35.5米,頂寬8米至15米,底寬約80米。
2015年,因其違反防洪法,湖南省水利廳多次要求當地水利部門採取措施。
2016年,沅江市出台《沅江市拆除洞庭湖矮圍網圍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2017年5月7日,當地對“夏氏矮圍”位於沅江市漉湖蘆葦場境內一高約16米、長約70米的節制閘實施爆破拆除。
2018年9月12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訊息,洞庭湖區下塞湖非法矮圍問題曝光後,湖南省委高度重視,態度堅決,採取有力措施,督促案發地黨委和政府對下塞湖矮圍進行整治,截至6月20日已將矮圍全部清除。
規模
夏氏矮圍面積約2.8萬畝,周長約19公里。從2012年開始,夏氏矮圍業主長期違法建設,開展非法養殖。矮圍阻塞了洞庭湖魚類洄游通道,侵占麋鹿棲息地和白鸛、黑鶴等珍稀水禽遷徙路徑,圍內濕地植被逐漸被陸生植被替代,且投餌養魚,加之畜禽糞污排放,影響內湖水質,對洞庭湖局部區域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