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甲骨文字

夏朝甲骨文字

商朝有甲骨文,西周有甲骨文,夏朝有甲骨文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夏朝有沒有文字。

文字來源

[一]文字並非產生於商朝後期

就目前的情況看,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有,唐蘭在[中國文字

學]一書中,曾說:‘歷史是文字很發展以後才能產生的。中國的上古史,目前雖已沒有完整的記載遺留下來,但我們如果說距今四千年前已是有史時期,並不是過分的。卜辭里所記先公先王,一部分是在夏時;
《古本竹書紀年》,《世本》,《史記》對夏商兩代的世系,年數,和史事,都有過詳細的記載;春秋時銅器銘次辭積載禹的功績,孔子稱述堯,舜,禹;許多虞夏的文化,在春秋以後還保存著;這種種都可證明夏代已經是有史時期。同樣,我們可以說夏時代,文字一定已很發展。唐蘭分析

’唐蘭在這裡分析的很透徹,很中肯,夏朝有十四代十七王的世系傳下來,本身就說明夏朝已有完備的成體系的成熟的文字,夏朝已經進入了文明的時代。
而以郭沫若、徐中舒等人則持不同意見,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說:‘夏代論理只能在新石器時代,當時連文字的有無都還是疑問。

’徐中舒則在[夏史初曙]一文中,也作出了夏朝無文字的結論:他說中虞、夏文化分布之區,原與仰韶文化為近,古代虞、夏兩族從黃土高原逐漸發展到河西、河東以及伊、洛、汾、沁之間,乃受龍山文化影響而形成二里頭文化,當時應當還沒有文字。不然,為什麼他們的後裔,如匈奴,如越,都沒有文字保存下來呢?
文字濫觴於大汶口文化,後來為殷商所繼承,由巫卜這個集團的人,世代相續,沿襲使用,在使用中才逐漸發展起來。由於殷王每事都要一再占卜,無日不卜,無事不占,每次占卜都要把卜兆和所卜之
事記錄下來,以觀驗與不驗。
文字就是在這一班巫人手中,日趨純熟,以至完備。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已備六書條例,這是武丁以後二百七十餘年的卜辭。這已是殷代晚期,文字到這個時期才能達到成熟階段。
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沒有文字出現,也是夏代沒有文字的默證。”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一書中又強調了一次:‘我們根據周初的記載“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周
書。多士],可以知道夏代先人無冊無典。典冊就是記錄,夏代既無記錄,則夏民族是否已經發明文字,還是一個問題。
’ 我是贊成唐蘭的觀點的,夏朝已有文字,而且是成體系的成熟的文字。我不同意那種認為文字到商朝後期武丁時代才發展成熟、套用。
文字不是商人發明創造的,也不是夏人發明創造的,是黃帝時代的倉頡造的,有人可能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文字非一人一時所造,將造字的功勞歸於倉頡一人,是不公平的,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他不過是一個整理文字、推廣文字的人。
我認為這兩種觀點並沒有本質區別,倉頡造字也好,整理文字也好,推廣文字
也好,總之文字和他有關係,和黃帝有關係,他代表了一個時代,或被認為造字時代的一個代表。中國文字產生在黃帝時代和黃帝時代之前,是沒有疑義的,我們總不能說文字是勞民造的,或說是人民造字吧。
因為這樣說總有點彆拗,沒有時代感,還未照顧到傳統提法。說倉頡造字會讓人馬上想到,中國文字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經產生了,換句話說,中國在五千年前,就已進入了文明社會,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並非妄說。[二]卜辭不只商朝遷殷以後才興盛

祭祀占卜,作為一個民族宗教的主要內容,在先民的生活中,很早就有了,並占有相當重要位置。
《周易·繫辭下傳》“古者庖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犧(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遠在八千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就發現了先民用於占卜用的龜殼和石子,還有刻在龜甲上的文字元號。
在六千年至五千年的紅山文化中,1981年,牛河梁遺址被發現,隨著積石冢、女神廟、大型祭壇等的發掘,。祭壇、女神廟、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築、特點鮮明的積石冢群以及成組出土的玉質禮器,在赤峰市西郊海拔1083米的岱王山頂發現一處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祭祀遺

址。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遊牧民族祖先使用的祭祀遺址
在天水境內,人們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卜骨。天水考古發掘出的傅家門遺址,據測定距今5600-6000年左右,其所發掘出的罕見祭祀坑內,出土了六件珍貴的卜骨,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卜骨。祭祀往往與占卜活動同時進行,先民只要舉行祭祀活動,也要同時搞占卜,以測吉凶禍福。到了虞夏時代
祭祀與占卜活動已被記錄在象牙和龜甲上了。這種文化與宗教現象,在[禹王碑]上,已有明確記載:‘勞余神禋,鬯曼吉徙。’說的是平時治水之餘以煙祭祀神靈,用芬芳的美酒以享神,通過占卜,神靈昭示;遷徙大吉。下面讓我們看一看夏代人的占卜方式及內容情況。

占卜詞

[一]

有祟 若稱愨貞 天師去 鵲木
寢封寢小 旨兄有祟有室 伯令
有亡人 賜木方 陽豸 賜祟
五木卜 若稱愨貞 陽豸 賜木叔 史乃

馬是各周 天子萬年 王占俞
其徨 天子顯 易錄 鵲史[二]

祟人 稱若 木日帛
帝旦 木仁文 有六十鹿
唯燕簋 三與子 有女祖人
大貞 無今有豸 仁木
日帛卜 三與人 簋燕阜
吉作文 鵲木 女其人

[三]

祟 若仁稱愨貞 令方仁下上佑 祖令兄阜
災三女祖 兒卜 燕作三日子 七四吉貞
有亡 凍作三子兀 有又春兄帝 日
帛卜簋
公作受筆七於 吉候谷土上 唯舟上七七
鹿 鹿長

解析

從以上三版來看,都是古人所稱的尺二神龜,在商周時期,都很少見,被世人視為寶龜。可以說,夏朝王室

夏朝甲骨文_______夏朝文字夏朝甲骨文_______夏朝文字
的占卜活動,已很盛行。在商朝甲骨中,一般都在前辭內,先鍥刻占卜時間,貞人名稱,而在夏朝時期,則標明占卜的種類,如日帛卜、五木卜,幾乎每版都有。
日帛卜,是夏朝王室為祭祀日神,設重案重帛,先卜後祭的一種做法。日為日神,幣為帛,古有祭祀先卜的規定。[周禮。天宮。掌次]記載:‘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帛重案。
[周禮。春官]說:‘凡卜巫,既事,則系帛以比其命,歲終則計之,其占之中否。’系帛,是指將龜卜之頌詞,書寫在帛上,或書寫在竹簡上,然後用帛把龜甲與竹簡系在一起,以備到年終時,審看是否應驗,這種系帛的占卜方法,是夏朝的占卜方法,到周朝時,又被姬姒一家的周人恢復。
五木卜是指夏朝王室為祭祀天地神靈,降災避邪而進行的占卜活動。‘五’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五行也,古之聖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從二,象天地,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
[周禮。春官]載:‘凡卜巫,君占體,大夫占龜,只占墨,卜人占 圻。’體為兆象,君主以五兆言之。木為木星,又稱歲星,古有五星配五行之說,夏朝王室往往以五行[即卜有五兆]來解釋人間的吉凶禍福,祭拜木星神就是為了避邪驅災,祈福於天,永保天子長壽,江山萬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