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新

夏南新

夏南新,男,1961年11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數量經濟學專業金融與經濟預測與決策方向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夏南新 夏南新

1997年9月——2000年6月 廈門大學統計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承我國當代著名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錢伯海教授

於2000年6月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投資學、投資項目估價與評估、實證金融與投資、統計學、時間序列、地下經濟

工作經歷

1994年9月—2000年5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財政稅務系助教和講師

經濟管理系副教授(2000年6月—2008年11月)

經濟系教授(2008年12月至今)

海外進修

2002年8月——2003年1月 美國春田大學

學術團體

1998年6月——2001年12月 廣東省統計學會理事

2000年5月—2012年,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理事(每屆3年,連續當選4屆理事)

任教課程

本科

1994年9月——2000年6月 投資學

1994年9月——1999年6月 資產評估

1994年9月—2013年 商業與經濟統計(英文教材)

2000年9月——2013年, 投資項目評估(英文教材)

研究生

2000年2月——2004年7月 經濟預測與決策及SAS軟體(英文教材)

2004年2月——2006年7月 金融時間序列及Matlab軟體(英文教材)

2001年9月——2013年,多元統計分析與SAS軟體(英文教材)

2002年3月——2013年, 分形投資市場及Gauss軟體(英文教材)

獲獎

1.夏南新獨立承擔的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項目“地下經濟核算研究”,獲國家統計局優秀結項證書,並於2000年8月榮獲第五屆全國統計優秀成果三等獎。(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統計學會頒發)

2.夏南新獨立發表在《統計研究》上的論文《走私對我國經濟危害性分析》,於2000年4月,被評為1997-1999年度經濟類優秀論文優秀獎。(由廣東國際綜觀經濟研究會頒發)

3.夏南新獨立發表在《統計研究》上的論文《CD生產函式套用於估測隱形就業規模》,於2002年7月,榮獲廣東省第四次優秀統計科研成果評選優秀論文二等獎。(由廣東省統計局頒發)

4.夏南新獨立發表在《學術研究》上的論文《洗錢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研究》,於2009年7月,在廣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改革開放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優秀論文獎。(由廣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頒發)

其他

1.夏南新獨立發表在2000年第4期《學術研究》上的《談我國按資分配的三個理論觀點》論文,分別於2000年5月30日被“光明日報”(理論周刊版)和2000年5月29日被“山西日報”(理論法規版)幾乎同時轉摘。

2.夏南新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實證研究》,以題為《關於防範和遏制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形式,被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編入2009年第12期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要報》,上報給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等領導以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有關機構參閱。所呈送的報告就防範和遏制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是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內部參閱件,專門摘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中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套用研究、對策研究成果,作為黨和國家重要決策的參考。(引自中山大學新聞網,2009年05月18日)。

2009年12月,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向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共中山大學黨委發來《關於中山大學夏南新同志研究成果受到有關領導和部門重視的通報》。該《通報》表示,《關於防範和遏制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對策建議》文中提出的觀點和建議已受到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重視。

《通報》指出,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夏南新教授帶領課題組堅持正確導向,自覺關注現實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推出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成果,體現了較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社科基金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出了貢獻。(引自中山大學新聞網,2009年12月21日)

個人獨立撰寫的著作

1.夏南新,《新概念統計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3月。

2.夏南新,《地下經濟估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3月。

個人獨立撰寫的論文

1.夏南新,《匯率結構突變的誘因及給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警示——來自人民幣和日元兌換美元匯率的證據》,《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2.夏南新,《中國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的桿槓效應和雙長記憶性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第9期。

3.夏南新,《基於ARFIMA-FIGARCH模型的我國黑市匯率統計特性研究》,《經濟管理評論》(半年刊),2009年第2期。

4.夏南新,《中國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的結構平穩性和聯動性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

5.夏南新,《黑市匯率與官方匯率的結構平穩性、因果性和脈衝回響研究》,《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7年4月,第7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

6.夏南新,《基於ARFIMA-APARCH模型的中國黑市匯率非對稱性和槓桿效應研究》,《管理科學與統計決策》(季刊)(台灣),2007年3月,第4卷,第1期。

7.夏南新,《我國股市長記憶性研究》,《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6年4月,第6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

8.夏南新,《洗錢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研究》,《學術研究》,2006年第4期。

9.夏南新,《基於分形R/S技術的中國股市非規則周期性研究》,《統計研究》,2006年第2期。

10.夏南新,《單位根的DF、ADF檢驗與PP檢驗比較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第9期。

11.夏南新,《單整的迪基—福勒檢驗與菲利普斯—配榮檢驗比較》,《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5年4月,第5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

12.夏南新,《稅收誘致性現金持有量模型因果性檢驗及估測》,《統計研究》,2004年第3期。

13.夏南新,《我國資本外逃及規模估測研究》,《中山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4.夏南新,《灰色系統模型在估測地下經濟規模中的套用》,《學術研究》,2004年第1期。

15.夏南新,《隨機化回答技術在地下經濟估測中的套用》,《探索與創新》(第八次全國中青年統計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8月。

16.夏南新,《制假售假與打假的經濟學分析》,《信用與中國經濟發展》(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公司出版,2002年6月。

17.夏南新,《用C-D生產函式估測隱形就業》,《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2年4月,第2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

18.夏南新,《從全社會貨運量角度估測我國地下經濟規模》,《統計研究》,2002年第2期。

19.夏南新,《“矽谷定律”對中國新經濟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啟示》,《新經濟及兩岸四地經貿合作》(論文集),商務印書館(香港),2002年1月。

20.夏南新,《地下經濟估測模型及敏感度分析》,《統計研究》,2001年第8期。

21.夏南新,《地下經濟規模的估測》,《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1年5月,第1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

22.夏南新,《CD生產函式在估測隱形就業規模中的套用》,《統計研究》,2000年第8期。

23.夏南新,《談我國按資分配的三個理論觀點》,《學術研究》,2000年第4期。

24.夏南新,《從核算角度解析社會形態中的分配方式》,《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25.夏南新,《地下經濟核算研究》,《第五屆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獲獎成果集粹》,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26.夏南新,《中國物價總指數走勢與通貨緊縮》,《統計與決策》,2000年第2期。

27.夏南新,《走私對我國經濟危害性分析》,《統計研究》,1999年第5期。

28.夏南新,《統計學史論》,《統計與預測》,1999年第2期。

29.夏南新,《地下經濟核算探討》,《統計研究》,1999年第S1期。

30.夏南新,《論股價指數》,《統計與預測》,1996年第3期。

31.夏南新,《我國股價指數不具有國民經濟晴雨表功能的探析》,《統計與預測》,1996年第2期。

32.夏南新,《世界上各種股價指數計算公式的對比分析》,《南方經濟》,1996年第1期。

33.夏南新,《道·瓊斯股價指數修正技術的重構──兼剖析該股價指數為何能從基期100點升至現今3900點左右》,《統計與預測》,1995年第6期。

主持的課題

1.夏南新主持2008年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畫重點項目“廣東科技與金融結合的路徑和對策研究”,項目編號為2008B070800022,正在進行中。

2.夏南新主持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一般項目“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為05BJL062,2007年6月按期結項。

3.夏南新主持(第二主持人)2004年廣東省地方稅務局資助的橫向課題“廣東地稅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2005年12月按期結項。

4.夏南新主持2002年廣東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規劃項目“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數量分析”,項目編號為02SS910001,2004年6月按期結項。

5.夏南新主持1999年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廣東省地下經濟分析”,2000年7月按期結項。

6.夏南新主持1998全國統計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地下經濟核算研究”,1999年7月按期結項。

相關報導

夏南新:堅守在學科邊緣的獨立學者

【人物介紹】夏南新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師承我國當代著名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錢伯海教授。2000年5月至今連續四屆擔任中國數量經濟學會理事,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在美國春田大學進修。研究領域涉及統計學、地下經濟、時間序列、分形與混沌、金融與投資、勞動價值論。僅在《統計研究》和《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雜誌上獨立發表論文10篇,至今總共獨立發表論文30篇。在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新概念統計學》(2000年)、《地下經濟估測》(2002年)兩部個人專著。主持校級、省級和國家級項目共6項。獨立發表在2000年第4期《學術研究》上的《談我國按資分配的三個理論觀點》論文,分別於2000年5月30日被“光明日報”(理論周刊版)和2000年5月29日被“山西日報”(理論法規版)幾乎同時轉摘,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地下經濟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實證研究》,被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編入2009年第12期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要報》,上報給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等領導以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有關機構參閱。

提起“地下經濟”,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特別熟悉,小到步行街上的“走鬼”商販,大到新聞媒體上的貪污腐敗走私犯罪,暗地裡可能還對此懷有一種“不務正業”的反感。的確,在正規的經濟學研究中,“地下經濟研究一直是不入流的,難登大雅之堂,不僅研究的人少,有關的文獻也少,數據更是少之又少”。
提起“夏南新老師”,不少人也知道,“廣東有個夏南新,專門研究地下經濟的”,於是,有同行跑到夏老師家裡問他拿數據,有媒體跑來採訪夏老師關於腐敗的一些話題,還曾做了封面人物(《Macau Business》2007.August,《中國日報》記者特邀撰稿),學生們也知道“嶺院有個夏老師,專門研究地下經濟的”。
就這樣,夏南新老師和他的“地下經濟”一起被民眾和媒體“關注著”,儘管學術上“地下經濟”依然是一個邊緣學科,但是媒體關於“地下經濟”的報導,近年來卻有愈演愈烈之勢。直到不久前,夏老師和他的“地下經濟”再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懷著一顆好奇和敬重的心,記者敲開了夏老師的門,尋找他和他的“地下經濟”背後,少為人知的故事和心情。

十年磨一劍

早在十年前,夏老師就主持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廣東省地下經濟分析”,從那以後又獨立開展了其它關於地下經濟的項目研究。2005年,他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2007年按期結項;之後他根據中宣部的建議要求,修改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收集資料,核對數據,幾易其稿,最後才有了今年的入編《成果要報》。
十年磨一劍,夏老師自己也坦誠,這么多年來,參加什麼會議他都要提地下經濟的研究,項目也陸續做了幾個,積累下來,年輕的,老一輩的學者也多少知道了這么一個人,有了這些積累和經驗,這才有了今天的一點成績。而修改文稿的過程也花了他很多的精力和心血,儘管壓力很大,但最終還是圓滿完成。
其實,早在研究生的時候,夏老師就確定了地下經濟的研究方向,“當時,在跟我的導師錢教授的交流中,我發現地下經濟是很重要的一塊,而國內真正去研究它的人又很少。”最後,是專業上的優勢和導師的支持給了他很大的鼓舞。本科數學出身,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是統計專業,所以他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實證工具,擺脫純粹的文字敘述和單純的報導,從而有別於前期國內學者的研究;而導師可以說是中國統計泰斗級人物,地下經濟剛好就是經濟核算的一部分。這一選擇,就是十年時間的迎難而上和艱難探索。

迎難而直上

“困難不是沒有的”,關鍵是要堅持下來,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最直接的困難是數據,沒有數據,什麼都談不上。”怎么解決這個難題呢?官方數據沒有相關統計,現有數據也早有人做了研究。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夏老師養成了一個至今都令他津津樂道的習慣——剪報——“不管是報刊還是雜誌,親身經歷的還是報紙報導的,或者是調查的,能過我眼的,我都保留下來,而且還要找到它的最原始出處。”就這樣,十幾年如一日,夏老師收集著他的“地下經濟”材料,一點一滴,一分一秒,每份報紙都是從頭掃到尾,合適的剪下來,有空的時候再整理歸類,編纂成冊,這才有了那些充實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不要被數據所困住,很多東西都可以靠自己去挖掘提煉。”夏老師辦公室的柜子里至今還保留著厚厚的一疊報紙,他說家中的報紙還堆了好高,需要去整理。這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思考之餘多了一份樂趣,既了解時事,又收集數據。當別人在為數據匱乏而苦惱的時候,他在浩瀚的材料中如痴如醉,於是,當別人都轉身離開的時候,他一個人開始了十年的堅守。箇中滋味,更有幾人知?

孤獨的堅守

作為邊緣學科的研究者,夏老師坦言有時也很苦惱。除了要面對研究上的困難,“沒數據,再高深的模型也用不上”,還要面對心理上的壓力,“這么多年來,作為茶餘飯後調侃的話語多了一些,真正入行的研究少了一些;每每有文章投出去,編輯部再三斟酌,最後還是被拒了,沒有相應對話的人,沒有共同語言”,更有來自外界的誘惑,“經常出現股票熱基金熱,一下就都跑過去發文章,或者是鏖戰獲利……堅守還是動搖呢”?
堅守是不容易的,有可能無功而返,碌碌無為;然而只有有了當初的堅守,才會有今天的可能。當然,堅守不是空守,作為一個開拓者,沒有任何借鑑和模仿,既需要有實證的技術手段,也需要有理論的支撐。對此,夏老師頗有心得,他說,“我比較注意兩條道路並駕齊驅。我是實證背景的,也關注時事,也看實證理論的文章,也開經濟的課程。”——在困惑彷徨的時候,夏老師選擇了堅守,並大膽去涉及,終於有了今天的成果。回首之際,他說道,“要敢於坐冷板凳,敢於去嘗試;當然困難是有的,但不管是哪一個領域,只要國家需要的,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有貢獻的,何樂而不為嘛。”
作為曾經的孤獨的堅守者,在面對今天的標誌性成績時,他感慨道“再也沒有像這樣激動人心的事情了”;同時,他也寄言,“地下經濟與公開經濟的共存由來已久,而且還將繼續共存下去,希望能有更多人在這個領域開展研究。”

學者的責任

夏老師為人比較謙卑,說話比較平穩慎重,頗符合他統計學博士的背景。辦公室收拾得井井有條,儼然一副嚴謹有序的“統計規範”。他對待學生也同樣謙和,對於同學的請求只要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來者不拒”。有同學找他推薦出國,他認真對待,說“這是栽樹啊,以後好乘涼呢”;有同學找他當調研指導,他欣然答應,說“不能扼殺同學的求知心啊”;以前學生的那些點名錄和一些優秀的考卷,他也保存著,還裝訂成冊,一直到93屆的同學有的他都記得。
作為一名學者,除了在為人處事和為人師表上要有自己的表率之外,在自身的學術操守上也應有所思考。在這方面,夏老師有自己的一些體會。他說,有的同學幫他歸納了兩句話,他覺得歸納得很好:一是“我的圓圓不圓”,夏老師在他的每個班講課時都要表演徒手畫圓,故有此一說;二是“堅持獨立思考,獨立人格”,夏老師的每篇文章,每本書,每個課題,都是自己親手撰寫。他反對搭便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百分之幾的問題,也不追求數量多。對此,他甚至跟他學生調侃道:“我講的知識你們都懂,你們以後也可以超過我,但是有一條,你們很難學到我的——堅決不搭便車。”
而作為這樣一個領域的學者,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學者的社會責任。當你的研究成果成為某種決策參考的時候,社會責任的問題是難以迴避的。對此,夏老師也有所體會。三年前,南方都市報就曾整版報導了“一個老師引發的‘中大現象’”(2006.06.02D02版),作為祈樂苑住房小組組長,夏老師謝絕了中間商的回扣,規範了團購市場。作為一個研究地下經濟的學者,他深知此中道理,但是他說“204名住戶的尊重比其它一切都來得更珍貴”。他的立場是鮮明的。
而今天,當有一個機會可以離開校園的時候,留守還是堅持?他的選擇是:站在校園裡面,保持一定的距離,觀察社會,進行獨立思考,適當時候提出一些建議,期望能有利於社會進步和發展,成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和關懷的象牙塔人。

師恩永難忘

從科研項目的成果,到一路的努力堅守,再到一名學者的社會責任,夏老師的話語中總有意無意提到他的導師,錢伯海教授。在記者一進門的時候,他就指著書架上的一排書說,那是我導師的著作,然後才介紹自己的書籍。在回顧自己的學術選擇的時候,他深情地回憶著,和導師晚飯之後在足球場散步、請教的情形,地下經濟的研究方向也是在那時得到導師的指導教誨的。他說,“我的導師對我的影響太大了!他晚年的時候因為支持了‘物化勞動創造價值’,而放棄了自己的領域,幾乎導致‘晚節不保’,但是他還是堅持過來了,今天也證明了他的堅持是有市場的”。我想,這一點,在今天夏老師對“地下經濟”的堅守過程中也同樣有他導師當年的影子。
導師的榜樣力量是巨大的,十年堅守過程中,無論是科研能力上,還是精神動力上,那個黃昏時候相伴暢談的畫面一直激勵著這位學者,一個邊緣的學科領域孤獨的開拓者,十幾年如一日,點點滴滴,鍥而不捨。
“今天的成績也是對導師的一種緬懷和紀念,謹以此紀念我的導師。”

【背景說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要報》是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內部參閱件,專門摘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中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套用研究、對策研究成果,作為黨和國家重要決策的參考。

【專業名詞】“地下經濟”是一種國民經濟中未向政府申報登記,經濟活動脫離政府法律法規約束,且不向政府納稅的經濟成分。從表現形態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被稱為“灰色經濟”或“影子經濟”,如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商小販、家居裝修、私房建築等;第二類被稱為“黑色經濟”,包括走私、販毒、洗錢、賭博、制假、色情業、販賣人口等;第三類是新型的網路犯罪,指在網上搞假公司和假投資騙取錢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