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全村以歐陽姓為主。史料記載,寧代文學家歐陽修十世裔孫大富,為避兵亂於寧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由江西吉泰和徙遷桂陽泗洲寨歐家洞定居,經二度易遷,其玄孫國寶、國卿於元代初期從梘溪遷至壇邊卜宅定居。
地處壇山之邊,故名壇邊。1956年成立初級社,後轉高級社;1958年成立壇邊大隊(包括梘溪、東莊)。1961年梘溪、東莊從壇邊大隊分離另組建兩個大隊後,仍沿名壇邊大隊。1984年更名為壇邊村委會。
行政區劃
壇邊村轄1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32戶,總人口2230人,,村域位於流峰鎮西部,東與東莊村交界,南與梘溪村、四里鎮源頭、龍源、排摟相連,西面與謝家、麻布接壤,北與泮塘村毗鄰;距鎮政府8公里;有耕地面積1131.3畝。轄壇邊、白燕、鴨得水、王下、帶下、石培嶺6個自然村共14個村民小組,村擁有平家、橋下江、大嶺上一戶三莊土地、山林的經營權與管理權。村域位於流峰鎮西部,東與東莊村交界,南與梘溪村、四里鎮源頭、龍源、排摟相連,西面與謝家、麻布接壤,北與泮塘村毗鄰;距鎮政府8公里;2011年底,全村618戶,共2089口人,總面積16.5平方公里。該村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資源貧乏。村民主要以種植烤菸、水稻以及外出務工及經商發展經濟。
經濟概況
境域經濟為農業和勞務輸出。耕地面積1389.39畝,其中水田987.35畝,人均0.44畝,林地面積4360畝;農業總產值250.8萬,人均純收入5604元;種植業以水稻為主,年產稻穀395噸,人均產糧176千克,年產烤菸4.5噸;種蔬菜262畝,年產值96.8萬元;種西瓜306畝,年產值107.1萬元;畜牧業以養豬養禽為主,村年出欄牲豬255頭、家禽2300羽;水庫、山塘年放養魚2300尾;累計造林面積3147畝,活立木蓄積量1870立方米。
有一所三層六個教室的國小,在校學生86人,專職教師2人;村衛生室1所,私人診所1家,衛生員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新農保參保率9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6人,五保待遇12人,雙定待遇7人。板橋至王下自然村組的6.5公里水泥公路貫穿村境西北;有白燕水庫小二型水庫一座,梓頭沖、栗山北小型水庫二座;供電可靠率達93%,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觀音橋(明隆慶五年即1571年建)、水口庵(明崇禎八年即1635年建)、528平方米大祠堂(清代中期建)、惜字爐(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建)。境內壇山,原名九鼎山,與九疑山齊名,為湘南名山之一,相傳舜帝南巡在此留下足跡,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下詔書開戒壇於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