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塞加羚羊身高1米,體重約35公斤,眼大鼻子大。它們生活在中亞到俄羅斯的半乾旱草原。雄羊長著一雙長而彎曲的角,是名貴中藥。大量獵殺雄羊使羊群性別嚴重失衡,雄雌比例現為1∶100。2002年航空調查發現,全世界塞加羚羊的數量比30年前下降了95%,現僅存5萬隻。
物種特徵
塞加羚羊最顯著的特徵是腫脹的鼻口和向下開著的鼻孔。它的作用可能是溫暖吸入的空氣,或者是和它那靈敏的嗅覺有關。成年的塞加羚羊肩高約76厘米,它的體毛夏天很短,呈淡褐色,冬天較厚,呈白色。雄性塞加羚羊的角像山脊,呈虎珀色,有點像豎琴,在中醫藥上很有它遭到捕殺的原因之一。
種群分布
現在塞加羚羊中亞的多草平原,如蒙古草原上。
生態習性
塞加羚羊在它們主要繁殖季節,即交配和繁殖季節中各類行為的晝間時間分配和活動的時間模式在第四章中加以闡述,並且比較了兩性之間和不同年齡個體之間的差異。所有的行為被劃分為六大類,包括行走、覓食、站立、臥躺、社會行為、以及其他行為。在產仔季節, 還加入了哺乳行為作為第七類。
從時間分配上而言,臥躺和覓食是占用時間最長的兩類行為, 合討時間超過自晝的一半,而且早_現早晚兩個高峰段。雌雄個體在交配和產仔季竹的時間分 配在上述兒類行為仁都有明顯的差別。兩性間不同的繁殖策略可能是產生這種差別的主要原 因。在交配季節,年長的塞加羚羊花費在社會行為(爭鬥、趕群、交配等)上的時間顯著多 於年幼的個體。本研究推測,在交配季節,處於中間年齡段的塞加羚羊(雄性:2一3年齡;雌 性:2年齡以上)可能是他們所在群體中最活躍,同時也最具優勢的個體。
母幼關係在哺乳時期的建立和發展對於幼仔的存活和生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也是本研究在繁殖行為觀察中的重點部分。通過分析哺乳行為、聲音聯繫和母幼間的距離 變化,探討塞加羚羊母幼關係建立和變化。在幼仔出生後的12周內,一次哺乳過程的持續時間逐漸減短。在第3一4周間,平均哺乳時間首先出現了顯著差異。與之相反,其後兩次連續的哺乳過程之間的時間間隔則逐漸拉長,兩周之間的顯著差異首先出現在第4一5周間。
幼仔在第3周開始有主動要求哺乳的行為, 至第11周,其啟動哺乳過程的比率開始大於母獸。這表明第4一6周以及,1一12周可能是塞 加羚羊幼仔獨立性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段。同時,對於哺乳過程的啟動者和結束者的分析表明,母獸在決定哺乳時間和時間間隔上起主導作用。這可能與母乳的分泌變化有關。聲音信號可能是塞加羚羊母幼聯繫的重要途徑。
在產仔後的4周內,有多於95%的哺 乳是由母獸發出聲音信號後開始的。在幼仔躲藏期,當母獸接近幼仔躲藏地的時候,它們不是直接走到幼仔臥躺處,而是發出叫聲,待幼仔站起後,彼此接近。在此基礎上,建議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比較在不同的環境壓力(比如捕食壓力)下母幼間的聲音交流行為是否會有 區別 那么 ,從而有助於了解聲音信號在塞加羚羊育幼行為中的作用。
在產仔之後,塞加羚羊幼仔會有一段躲藏期,這可能是由捕食壓力導致的反捕食策略。 ,在半散養條件下,沒有這樣的壓力存在,塞加羚羊的產仔地是否會具隨意性,或者說 躲藏行為是否會出現變化?第6章闡述了塞加羚羊的躲藏行為,並分析了除捕食以外可能影響該行為的環境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塞加羚羊在半散養條件下的產仔地並不具有隨意性。躲藏地主要出現在低矮的灌叢中,而不是高大的灌木和樹下,雖然後者植被區的覆蓋度也大 於前者。此外,躲藏地處其他塞加羚羊個體的出現率少,而且遠離圍欄外的人類活動區。由此可見,其他同類個體,尤其是雄性個體,以及人類的干擾,也是影響塞加羚羊躲藏地的因素。
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在躲藏期,母獸可能是躲藏地之間移動路線的主要決定者,而非幼仔。 最後一個章節所涉及的是對雌性塞加羚羊在哺乳季節的警戒行為的研究。這種行為也是主要的反捕食行為。結果表明:
①雌性塞加羚羊在交配期結束後,躺臥時間減少,進食時間增加;從前期到後期,站立時間連續遞減;母羊分娩後2周內離群單獨活動,往返於覓食地和幼仔隱藏地之間;第3周起,母仔合群。
②雄性在交配期的移動多於交配前,交配後躺臥時間增加。
③塞加羚羊時間分配的性別差異始於交配期;這時,雄性個體忙於追逐圈趕雌性,導致移動時間增加,躺臥減少;交配期後,雌性覓食時間突增,而雄性不變;雌性進入哺乳期後,各月覓食時間均多於雄性。以上時間分配的性別差異反映了它們的繁殖投資差異。
上述結果暗示,對此類散養動物,應在其能量需求高峰期增加投食量,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物種研究
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因擁有一對通透豎直的雙角,一直是中國傳統中醫藥中著名的物種。它曾廣泛地分布在中亞半乾旱草原上,數量超過100萬頭。但是,在過去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中,由於沒有節制的獵殺,這種動物的數量下降了95%以上,並且破壞了種群的自然性比。
而在中國,由於捕殺,早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沒有了該種動物的野外紀錄。 考慮到物種多樣性保護和國藥發展的需求,從1987年開始,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甘肅武威野生動物繁殖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個針對塞加羚羊的重引入項目。自1993年起,中心所飼養的塞加羚羊放入一個面積為27公頃的圍欄里。
該圍欄內的環境取自自然,類似於塞加羚羊的野外生境,為該種動物提供了一個半自然狀態的活動空間。這種環境是連線飼養和野外自然環境的中間環節。對生活於其中的塞加羚羊進行行為觀察,對於重引入保護項目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過渡環節。這也是促使本研究實施的初衷。
同時,動物的繁殖行為對於個體和種群的生存和延續至關重要。而且測量個體在繁殖行為上的差異,較之於其他行為,更有助於理解環境變化對於行為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重點放在塞加羚羊,尤其是雌性個體在主要繁殖季節中的行為表現上。希望通過本研究,從行為學角度初窺塞加羚羊的繁殖策略,了解塞加羚羊在半自然環境中的行為適應。
以下將按照本論文各章節的先後次序,對主要研究結果進行概述。 本研究為塞加羚羊建立了一個系統的行為譜(第三章),共包括了46種行為模式。對於每種行為,描述了組成動作,動物所表現的姿勢,可能的行為功能,並加入了可能相關的其他行為模式。每個行為都有一組中英文對照名稱。此外,在描述社會行為的過程中,加入可能的發起者或接受者的性別。這個行為譜的建立為比較不同環境中塞加羚羊行為的差異建立了一個系統框架。
重要價值
在中國,塞加羚羊曾經分布於新疆西北部準噶爾盆地和準噶爾西部山地一帶,但是在1960年之後,就再也未見野外的記錄報導。但是中國對羚羊角的需求一直沒有停止過,主要由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卡爾梅克地區提供,蒙古也會有少量的供應。
在中成藥中,有羚羊角成分組成的藥品不少於30種。在《新編國家中成藥》中,收入的由羚羊角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有18種,以解毒、治療感冒、清肺為主。生產這些藥物的廠家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湖南、上海、河南、浙江等地。在2003年上半年“非典”流行期間,中醫藥界推出了針對非典各期的藥方,其中在針對晚期病人的藥方中加入了羚羊角粉。除了中成藥使用以外,也有個人購買羚羊角,自行刮粉沖泡或煎藥。在食補譜上,有一道芙蓉羊腎粥,原料之一便是羚羊角屑。藥茶中也有使用羚羊角粉沖泡的茶。
1994年Traffic對東南亞地區的塞加羚羊角貿易進行了調查,走訪地區包括4個國家14個城市的中醫藥店和市場。調查顯示出中國(或是華人聚居的地方)是羚羊角的主要消費者。其中,香港1994年8月一個月中的塞加羚羊角供貨量估計可達30720隻,那就是15360頭雄性塞加羚羊。1994年調查期間羚羊角的平均價格為每克人民幣2.52元(22.16 ~0.48元)。
1996年5~6月間,中國物種委員會的研究人員對國內的藥用動物市場進行了調查,在6個主要藥市中,有羚羊角出售的有51~62家(西安、成都、廣州、禹州、安國、亳州)。在調查到的中藥廠中,有4家消耗羚羊角,年平均用量達800kg(相當於2400頭雄性塞加羚羊,1kg=3對羚羊角)。羚羊角的藥店售價在人民幣6~20元間。而在網上,可以查到的生產以羚羊角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生產廠家或公司有11家。
除此以外,在西藏一些地區也有著較多的羚羊角貿易。2002年,在西藏林芝八一鎮的集貿市場中,12家經營藥材的商店,他們都有羚羊角出售。角的長度從9~25cm不等,重量最輕的為25克。許多是沒有棱或只有1條棱的角。在拉薩,走訪了兩家藥材店,平均價格3.5~5元/克。其中,小角的價格處於高端。一天的進貨量不定,在走訪當天問及的三家店中,進貨量分別為69根、30根和40根。店主表示,買主傾向於購買小的羚羊角。這些小角一般應為一齡以內的雄性羚羊所有。到這裡來的買主多為外地遊客,他們常常會帶上一兩對羚羊角回去。在甘肅武威,羚羊角以粉末形式出售,價格在4.5元/克。
近年來由於人們對天然製品的需求正在逐步上升,而中草藥和中成藥屬於天然藥物,所以許多中藥材的需求量趨於上揚。如安徽亳州藥材市場的人士認為,如動物類藥材如羚羊角俏銷價揚。又如在新加坡,羚羊角和其他如人參和冬蟲夏草等在近年來都非常走俏。
醫療功效
在我國,牛科羚羊亞科主要有:藏羚羊、藏原羚、普氏原羚、鵝喉羚和塞加羚羊。在《中國藥典》中,指明中藥中所使用的羚羊角是來自塞加羚羊。它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上,以高高隆起的鼻子而又被稱作高鼻羚羊。它的體長在1.04~1.46m,肩高0.57~0.79m。只有雄性個體有角,成年個體的角長可達280~300mm。現有的這種動物分布在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卡爾梅克和蒙古的幾個區域內。
羚羊角和麝香、鹿茸、犀角一起被合稱為四大動物名藥。在我們國家的中醫藥史中,羚羊角的使用可能已有2000多年。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對羚羊角的功效進行了描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
它在方劑中被用於高熱驚癇、神昏痙厥、子癇抽搐、癲癇發狂、頭痛眩暈、目赤翳障、溫毒發斑、癰腫瘡毒等症狀。從病症上而言,用於治療肝陽上亢及瘀血阻滯性頭痛,流行性感冒、傷風咳嗽、頭暈發熱、咽喉腫痛等。中藥配方多用羚羊角片或絲,或用羚羊角粉。
生存現狀
塞加羚羊的種群數量在歷史上有過很大的波動。塞加羚羊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地區,曾一直是一種狩獵物種。在20世紀初期,由於食用和貿易狩獵的壓力,使得塞加羚羊的數量下降到幾千頭。蘇聯政府為此頒布了嚴格的狩獵禁令,使得塞加羚羊的數量得以回升。進入50年代後,以食用主要目的的計畫性狩獵開始實施,然而此後管理不當以及當地經濟需求的上升導致了沒有控制的大規模偷獵的出現,大量羚羊角被運往其他國家用於傳統醫藥業。從1998年起,塞加羚羊四個主要的種群都出現了嚴重下滑趨勢。
塞加羚羊數量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偷獵,而引發偷獵的始作俑者則是當地的食用和羚羊角的對外貿易。就食用而言,在塞加羚羊現有分布區中(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卡爾梅克和蒙古),無論是雌性或雄性羚羊都是狩獵的目標。但是,如果兼顧食用和貿易,雄性個體便會成為首要捕捉目標。選擇性的捕獵導致塞加羚羊的雄雌比下降。雖然,塞加羚羊是屬於集群性動物,在交配期雄性會有自己的配偶群,在這樣的群體內雌雄性比為1:5~15頭。
但是與之相比,2000~2002年間,研究人員發現在偷獵嚴重的地區,雄性和雌性的比例達到了1:30~106。這樣巨大的性比偏差,對種群的繁殖率、個體的繁殖行為、以及後代的遺傳狀況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仍需要實際的研究。就現有的觀察結果來看,由於雄性數量的稀少,已經導致了雌性個體間競爭的增加。大部分當年成熟的和一齡左右的雌性都無法和雄性交配,這勢必影響後一年的幼仔數量,同時對種群的遺傳狀況也會產生影響。
對於塞加羚羊角而言,貿易可能比食用更具吸引力。在哈薩克斯坦,1公斤羚羊角(3對)的市場價是100美元,就當地的生活水平而言,這是相當可觀的收入。狩獵獲得的羚羊角被鋸下後,就會向中國等國家輸出,用於傳統中藥。輸出的途徑包括正常途徑和走私兩種。
鑒於塞加羚羊所受到的偷獵和貿易威脅,1995年塞加羚羊被列入CITES附錄II。對於塞加羚羊角的進出口必須得到申報和審批,嚴格監控和限制羚羊角的貿易,以減緩貿易對塞加羚羊所造成的威脅。但是,這並沒有有效地抑制貿易和偷獵活動。從1998年至2002年間,塞加羚羊的數量從62萬頭急速下降到5萬頭左右。在2002年,IUCN紅色名錄將塞加羚羊從易瀕危物種升級為高度瀕危物種。
保護措施
中醫藥界應參與塞加羚羊的保護工作,從短期來看,中成藥對於塞加羚羊的需求是不可能馬上消失的。臨床研究也正在證明羚羊角的藥理功效。同時,正常的需求供應並不會導致塞加羚羊的絕滅。這在蘇聯實施國家嚴控狩獵的時候已經得到了證實。無限制的選擇性狩獵是導致塞加羚羊現有野外數量下降的關鍵原因。而狩獵出現選擇性則主要是由於中醫藥對羚羊角的需求所致。
如果能夠使用羚羊角代用品,那么就可以在不減少相關產品的供應量的同時,間接地抑制羚羊角的走私。因為,需求的減少會降低供應量,走私也就無利可圖了。這樣,也就減少了對野生種群,特別是雄性個體的狩獵壓力。同時,中醫藥界人士也可以幫助執法人員和保護工作者,一同加強對羚羊角貿易市場的監控,調節羚羊角的市場需求量,從而減少對野外種群的壓力。
與此同時,由於塞加羚羊的人工飼養還未成形,即使在動物園裡,高鼻羚羊的飼養至今存在問題,這和塞加羚羊有集群性,並有大範圍遷徙行為不無聯繫。在我國,塞加羚羊的人工飼養從1987年開始,但是最大數量仍只達到30頭。這樣的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量。再則,塞加羚羊具有較高的繁殖率,在沒有人為壓力的情況下,種群數量可以得到較快的增長。所以人工飼養遠遠不及野外種群的自我增長有效。
作為一味有悠久使用歷史,並且仍在許多中藥製劑製品中需要的原料,羚羊角並不需要完全退出中藥材舞台。但是,現在提供羚羊角的主角,塞加羚羊正在面臨嚴重的威脅,數量在短短几年內下降超過50%,雄性羚羊由於羚羊角需求的存在而遭到大量的針對性地捕殺。如果這樣的情況不能得到及時的遏制,那么羚羊角就有可能真的被迫退出中藥材目錄——因為滅絕。
飼養
對散養在 30hm2 場地內的塞加羚羊 (Saigatatarica)一個繁殖群體在 2 0 0 0年 12月 (交配期及其前、後 )和 2 0 0 1年 5~ 7月 (哺乳期 )的晝間時間分配做了觀察研究。數據用個體掃描 -瞬時取樣法收集。結果表明 :①雌性塞加羚羊在交配期結束後 ,躺臥時間減少 ,進食時間增加 ;從前期到後期 ,站立時間連續遞減 ;母羊分娩後 2周內離群單獨活動 ,往返於覓食地和幼仔隱藏地之間 ;第 3周起 ,母仔合群。②雄性在交配期的移動多於交配前 ,交配後躺臥時間增加。③塞加羚羊時間分配的性別差異始於交配期 ;這時 ,雄性個體忙於追逐圈趕雌性 ,導致移動時間增加 ,躺臥減少 ;交配期後 ,雌性覓食時間突增 ,而雄性不變 ;雌性進入哺乳期後 ,各月覓食時間均多於雄性。以上時間分配的性別差異反映了它們的繁殖投資差異。上述結果暗示 ,對此類散養動物 ,應在其能量需求高峰期增加投食量 ,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
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因擁有一對通透豎直的雙角,一直是我國傳統中醫藥中著名的物種。它曾廣泛地分布在中亞半乾旱草原上,數量超過100萬頭。但是,在過去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中,由於沒有節制的獵殺,這種動物的數量下降了95%以上,並且破壞了種群的自然性比。而在我國,由於捕殺,早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沒有了該種動物的野外紀錄。 考慮到物種多樣性保護和國藥發展的需求,從1987年開始,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甘肅武威野生動物繁殖研究中心啟動了一個針對塞加羚羊的重引入項目。自1993年起,中心所飼養的塞加羚羊放入一個面積為27公頃的圍欄里。該圍欄內的環境取自自然,類似於塞加羚羊的野外生境,為該種動物提供了一個半自然狀態的活動空間。這種環境是連線飼養和野外自然環境的中間環節。對生活於其中的塞加羚羊進行行為觀察,對於重引入保護項目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過渡環節。這也是促使本研究實施的初衷。 同時,動物的繁殖行為對於個體和種群的生存和延續至關重要。而且測量個體在繁殖行為上的差異,較之於其他行為,更有助於理解環境變化對於行為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重點放在塞加羚羊,尤其是雌性個體在主要繁殖季節中的行為表現上。希望通過本研究,從行為學角度初窺塞加羚羊的繁殖策略,了解塞加羚羊在半自然環境中的行為適應。 以下將按照本論文各章節的先後次序,對主要研究結果進行概述。 本研究為塞加羚羊建立了一個系統的行為譜(第三章),共包括了46種行為模式。對於每種行為,描述了組成動作,動物所表現的姿勢,可能的行為功能,並加入了可能相關的其他行為模式。每個行為都有一組中英文對照名稱。此外,在描述社會行為的過程中,加入可能的發起者或接受者的性別。這個行為譜的建立為比較不同環境中塞加羚羊行為的差異建立了一個系統框架。 塞加羚羊在它們主要繁殖季節,即交配和繁殖季節中各類行為的晝間時間分配和活動的時間模式在第四章中加以闡述,並且比較了兩性之間和不同年齡個體之間的差異。所有的行為被劃分為六大類,包括行走、覓食、站立、臥躺、社會行為、以及其他行為。在產仔季節,還加入了哺乳行為作為第七類。從時間分配上而言,臥躺和覓食是占用時間最長的兩類行為,合討時間超過自晝的一半,而且早_現早晚兩個高峰段。雌雄個體在交配和產仔季竹的時間分配在上述兒類行為仁都有明顯的差別。兩性間不同的繁殖策略可能是產生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交配季節,年長的塞加羚羊花費在社會行為(爭鬥、趕群、交配等)上的時間顯著多於年幼的個體。本研究推測,在交配季節,處於中間年齡段的塞加羚羊(雄性:2一3年齡;雌性:2年齡以上)可能是他們所在群體中最活躍,同時也最具優勢的個體。 母幼關係在哺乳時期的建立和發展對於幼仔的存活和生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也是本研究在繁殖行為觀察中的重點部分。第五章中,通過分析哺乳行為、聲音聯繫和母幼間的距離變化,探討塞加羚羊母幼關係建立和變化。 在幼仔出生後的12周內,一次哺乳過程的持續時間逐漸減短。在第3一4周間,平均哺乳時間首先出現了顯著差異。與之相反,其後兩次連續的哺乳過程之間的時間間隔則逐漸拉長,兩周之間的顯著差異首先出現在第4一5周間。幼仔在第3周開始有主動要求哺乳的行為,至第11周,其啟動哺乳過程的比率開始大於母獸。這表明第4一6周以及,1一12周可能是塞加羚羊幼仔獨立性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段。同時,對於哺乳過程的啟動者和結束者的分析表明,母獸在決定哺乳時間和時間間隔上起主導作用。這可能與母乳的分泌變化有關。 聲音信號可能是塞加羚羊母幼聯繫的重要途徑。在產仔後的4周內,有多於95%的哺乳是由母獸發出聲音信號後開始的。在幼仔躲藏期,當母獸接近幼仔躲藏地的時候,它們不是直接走到幼仔臥躺處,而是發出叫聲,待幼仔站起後,彼此接近。在此基礎上,建議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比較在不同的環境壓力(比如捕食壓力)下母幼間的聲音交流行為是否會有區別那么,從而有助於了解聲音信號在塞加羚羊育幼行為中的作用。在產仔之後,塞加羚羊幼仔會有一段躲藏期,這可能是由捕食壓力導致的反捕食策略。,在半散養條件下,沒有這樣的壓力存在,塞加羚羊的產仔地是否會具隨意性,或者說躲藏行為是否會出現變化?第6章闡述了塞加羚羊的躲藏行為,並分析了除捕食以外可能影響該行為的環境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塞加羚羊在半散養條件下的產仔地並不具有隨意性。躲藏地主要出現在低矮的灌叢中,而不是高大的灌木和樹下,雖然後者植被區的覆蓋度也大於前者。此外,躲藏地處其他塞加羚羊個體的出現率少,而且遠離圍欄外的人類活動區。由此可見,其他同類個體,尤其是雄性個體,以及人類的干擾,也是影響塞加羚羊躲藏地的因素。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在躲藏期,母獸可能是躲藏地之間移動路線的主要決定者,而非幼仔。 最後一個章節所涉及的是對雌性塞加羚羊在哺乳季節的警戒行為的研究。這種行為也是主要的反捕食行為 。
世界上外形古怪的動物
自然界中有很多物種的形狀非常奇特怪異。這些樣子奇特的動物,保證讓你過目難望。比如長著兩隻超大耳朵的長耳跳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