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上村[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塘上村]

塘上村[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塘上村]

塘上村位於官橋鎮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村委會設塘上,東與晉江市交界。聚落在沿南官公路兩側分布,有塘上、益高店、後山、長安、大舍衙5個自然村,有8個村民小組,村民720戶、3385人。村轄區內有知名企業鑫山廠,鷹山廠,樂普廠,彩詩廠,塘藝廠,伊詩漫數控廠等。

歷史沿革

塘上村以駐地得名。元、明、清統於三十四都,民國年間屬五保,1949年解放初稱蓮塘鄉,1958年成立塘上大隊,1984年改稱為官橋鎮塘上村委會。

自然資源

塘上村有耕地1720畝,山地1500畝,主種水稻、甘薯等;林果有龍眼、松木、雜木等。域內有塘上國小、衛生所、石料開採坊。村道連線南官公路。

歷史文化

塘上村有久負盛名的五項寶石。此乃祖先精通地理,借採藥濟世之機,三探五復地堪察,精選地利,擇里開發的緣故。向東一望,有那龜石蛇石相會,栩栩如生鎮守村口,圍護守財第一寶。西有臥牛嶺、牛心石,屹立高峰,頂尖拔萃第二寶。南有鸚哥繞林,人勤春早的第三寶鸚哥石。北有活生生的龍驤虎踞的龍虎巨石,以安北煞的第四寶。中乃峴山巨石如雕善佛坐鎮於中,吉祥如意的第五寶。又四方小山坡圍繞峴山宛如一朵蓮花。現在添綴了塘上國小樓閣,又有蒼松涼亭,鳥鳴花香,更是錦上添花。因為有“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天然奇景組合峴山,所以塘上才有以景命名的“景山宗祠”。可惜那第一和第三寶石已遭開採石材而被破壞了,留下的美名和傳說,提醒我們要注意保護富有歷史價值的自然文化遺產。

貫穿村子南北的南官水泥大道,原是一條古道。村子曾經是聞名一時的“塘上鹽埠”。無產鹽而能經營鹽埠,每日人山人海,真是非同一般。當時又開辦了數家典當鋪,如義成典當、信記典當、合順典當等等配套生意。活躍了整個村莊。當年的古道穿過巍巍屹立的兩座石碑坊,那是體現“陝右官聲德及民”及婦道貞節的兩座碑坊。兩座碑坊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拆毀了。

先人拓荒重教,開創了“西一學堂”,禮聘賢士,嚴耕苦讀,曾培養出“塘上十八頂”之稱的人才。“十八頂”指當年先後考上進士與舉人的達十八名之多,其中有官至陝西延安府正堂、順昌縣正堂的。

先人不辭勞苦,開墾良田,造林種果,曾留下翠綠參天的松林,還培植出珍稀名貴可供藥用的荔枝良種,名為“桂林”。它根浮盤結周圍數丈,其果奇異,有異香、甜如蜜,為治婦女血崩及吐瀉之良藥。傳說乾隆游江南時品嘗此果稱讚不絕,賜封“南門外第一正桂林”。由正桂林接種移植的荔枝,如麻丙、烏葉仔、酸甘母等品種,其果雖不如正桂林,然品質也優良。每年六月,荔枝樹掛滿紅果,子孫按輩份輪流採摘,採摘前還要舉行祭祀“荔枝公”儀式。遺憾的是這些荔枝樹上世紀60年代已盡砍去賣給沿海漁魚浸梁魚網了。

村子裡有座舊“大廳”(開發古居),坐東北朝西南,以往每年元宵節,這裡就張燈結彩,五寶宗親凡新結婚或當年添丁發財的,都會到此點燈放炮。鄉親們聚集一堂,共慶元宵,同時商議族中各種事宜。村裡的“普明堂”,佛道合一,香火旺盛。

南安官橋塘上村 南安官橋塘上村

楊肅(樵)是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在史書或方誌上都曾記載他與塘上的關係,如“楊樵名肅,原名朴兜高尾方,徒居塘上,為塘上始祖”等。現存的文物勝跡,足證文獻。古老的家鄉,代 代承傳,現有村民二千多人,還有許多同胞播遷於省內外、港、澳、台等地區,乃至於世界各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