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籌款13萬餘元
塗亞常住在成都體院家屬區,這套60平方米的福利房顯得有點擁擠。開間不大的客廳、臥室,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家具和箱子,凳子也是五花八門,沒有一件新的。彩電和冰櫃是僅有的兩樣電器,“衣櫃是人家不要的,桌子和凳子是買的舊的,10元錢。”塗亞常估算了一下,屋內擺設加起來不超過500元錢。

踐行紅十字精神的集郵者
2008年5月8日,為紀念第60個世界紅十字日,四川省紅十字會在成都備災中心舉辦的紀念活動現場,為7支紅十字志願服務隊授旗。在授旗現場,78歲的志願者塗亞常老人展出了他的紅十字郵集。展集包括2000多張郵票,100多枚首日封\實寄封。這些郵票來自139個國家,是塗老用半個世紀的時間一點一點收

1950年他所在的部隊在浙江守海防,盤居在大陳島、披山島上的國民黨殘餘部隊經常來大陸偷襲、騷擾,經我軍反擊後逃跑時丟下一些傷兵,看著他們痛苦呻吟的樣子,他總是首先為他們止血、包紮傷口,給他們食品飲水,心中想到的是讓這些已經放下武器,而且都是被抓壯丁的一般士兵,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他回憶說“我的紅十字精神恐怕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資助學生
近些年以來,除了集紅十字郵票,塗老還把愛心延續到行動中。他組織了50多個單位長期捐助350名山區學生,前後捐款達13萬元。“每到春節,我總是無心去看天坑地縫(風景),而

受到讚譽
塗老參加的這些公益活動 ,獲得了孩子、家長和學校的高度讚譽 。他 先後被評為省市先進個人和《十佳文明市民》;中國 青基金授予了他“老有所為”奉獻

塗老呼籲
談到自己踐行紅十字精神的體會時,塗老呼籲道:在我們集郵票隊伍里,需要有更多的人用紅十字這快金字招牌來宣揚讓?享利?杜南的人道主義精神,扛著扶貧濟困的標誌,扛著抗災救人的旗號,把遍布全球的國際紅十字運動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免受戰爭之苦,自然災害之難。我們不僅收集、交換、整理、研究美麗感人的紅十字郵票和相關郵品,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精神實質,把我們的思想境界溶匯到國際紅十字運動信守的七項基本原則里去,發揚光大,學習杜南一心投入紅十字工作中去,奉獻我們的才智和力量。
臥身病榻仍不忘捐助
1980年,塗亞常因冠心病退休,由於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他的床頭多了一罐氧氣瓶。即便這樣,塗亞常仍三天兩頭朝貧困山區跑,探望他資助的失學娃。1994年,四川省青基會收到岳

愛心在晚輩心中發芽
知道塗亞常老人的實際情況後,四川省青基會曾要求他不要再捐了,可塗亞常聽不進去。“吃了又怎樣?穿了又能怎樣?還不如捐給‘希望工程’,這可能會改變好多娃娃的人生。”受塗亞常資助的11個孩子如今都已長大成人,每當收到孩子家長寄來的鞋墊、自製的蜂糖,哪怕只是一封簡訊,一句問候,塗亞常也會特別高興。每當這時,老人家總會翻出65張獎狀、證書(其中有40多張來自“希望工程”),一張張仔細地看,他說:“我不看重生活要求,只看重這些榮譽。” 而最讓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和老伴的言傳身教下,愛心已在晚輩的心中生根發芽。聽從奉節縣回來的老人說當地的娃娃很苦時,上國小的孫女立馬說:“我和爺爺奶奶‘搭夥’資助!”小孫女每年從壓歲錢中拿出40元給失學娃娃當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