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

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

《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是作者對塔里木盆地古地磁研究的系統成果之一,側重於磁性構造學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 方大鈞,沈忠悅,談曉冬 等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046824

出版時間:2006-09-01 版 次:1 頁 數:364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地理學

內容簡介

《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是作者對塔里木盆地古地磁研究的系統成果之一,側重於磁性構造學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運用古地磁學的近代技術與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各時代岩石的剩磁特徵,獲得了塔里木盆地廣大區域自早奧陶世以來各地質時代的古地磁數據,編制了塔里木板塊顯生宙視極移曲線及板塊運動模式圖,總結了板塊構造運動和構造演化規律;通過與中國東部(華北、華南、松遼等)及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青藏等地塊古地磁數據與構造演化的對比分析,論述了塔里木與毗鄰板塊的相互關係,闡述了塔里木、華北、華南各板塊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及與全球構造演化的相互聯繫;反映了作者以古地磁數據為依據,從運動學觀點出發,對中國區域構造演化進行綜合探討的特色。《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還論述了中生代碎屑岩石中的攜磁礦物類型、成因及其對剩磁的影響,發現了喜山期重磁化對盆地的廣泛影響及重磁化與含烴構造流體活動成因上的聯繫,將古地磁學成果與油氣移聚、成藏的一些時空規律相互聯繫了起來。
《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進行了紅層壓實作用對磁傾角偏低影響的實驗研究,對磁傾角偏低形成的因素及其可能導致磁傾角數據的誤差進行了探討。
為了適應教學需要,《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還較系統地介紹了古地磁研究中採用的一些基本理論、前沿技術和方法。
《塔里木盆地顯生宙古地磁與板塊運動學》可供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石油地質勘探廣大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塔里木盆地地質簡況及古地磁採樣
1.1 地質簡況
1.2 古地磁樣品採集
1.2.1 塔東北地區
1.2.2 塔西北地區
1.2.3 塔西南地區
1.2.4 庫車地區
1.2.5 鑽孔岩芯樣品
第2章 岩石磁學基礎與工作方法
2.1 固體物質的磁學性質
2.1.1 逆磁性
2.1.2 順磁性
2.1.3 鐵磁性
2.2 鐵磁性礦物的礦物學
2.2.1 鈦磁鐵礦
2.2.2.鈦赤鐵礦
2.2.3 主要Fe-Ti氧化物
2.2.4 表生作用下赤鐵礦與磁鐵礦的相互轉化
2.3 岩石磁學的工作方法
2.3.1 野外工作方法
2.3.2 實驗室工作方法
2.4 新技術、新方法
2.4.1 非滯後剩磁各向異性
2.4.2 等溫剩磁各向異性
2.4.3 磁傾角校正
2.5 岩石剩磁的類型
第3章 古地磁研究方法
3.1 樣品的採集
3.1.1 手標本定向取樣
3.1.2 輕便鑽機定向取樣
3.2 古地磁剩磁測量
3.2.1 退磁技術
3.2.2 退磁數據處理
3.2.3 多磁成分的分離方法
3.3 剩磁野外穩定性檢驗
3.3.1 礫石檢驗
3.3.2 褶皺檢驗
3.3.3 倒轉檢驗
3.3.4 烘烤檢驗
3.3.5 一致性檢驗
3.3.6 組構檢驗
3.4 古地磁研究工作流程
第4章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岩石剩磁特徵
4.1 奧陶紀岩石剩磁特徵
4.1.1 雅爾當山剖面——突爾沙克塔格群上部(O1)
4.1.2 雅爾當山剖面其他各組樣品
4.2 塔東北志留紀岩石剩磁特徵
4.2.1 勝利村剖面
4.2.2 向陽村剖面
4.3 塔西北志留紀岩石剩磁特徵
4.3.1 音乾村西大沖溝剖面志留系依木乾他烏組剩磁特徵及剩磁烘烤檢驗
4.3.2 音乾村剖面志留系依木乾他烏組剩磁特徵
4.3.3 四石廠剖面-依木乾他烏組(S2)及克菲爾塔格組(S3—D)剩磁特徵
4.4 石炭系岩石剩磁特徵分析
4.4.1 早一中石炭世
4.4.2 晚石炭世
4.5 二疊紀岩石剩磁特徵
4.5.1 塔西北地區
4.5.2 塔西南炮江溝剖面
4.6 晚古生代剩磁組分時代分析
4.6.1 岩石的磁性組構特徵
4.6.2 剩磁組分時代分析
第5章 塔里木盆地中生代岩石剩磁特徵
5.1 三疊紀岩石剩磁特徵
5.1.1 岩石的磁化率和等溫剩磁特徵
5.1.2 三疊紀岩石剩磁分析
5.2 侏羅系岩石剩磁特徵
5.2.1 侏羅系黑色砂岩剩磁分析
5.2.2 侏羅系雜色砂岩剩磁分析
5.2.3 侏羅一白堊系紅色砂岩剩磁分析
5.3 白堊紀岩石剩磁特徵
5.3.1 庫車河剖面及牙哈北剖面
5.3.2 同由路克剖面
5.3.3 庫孜貢蘇剖面
5.3.4 塔里木北部與西南部白堊紀極位置的比較
5.3.5 塔西南海相白堊紀磁傾角與陸相白堊紀地層及火山岩磁傾角比較
第6章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岩石剩磁特徵
6.1 古近紀庫姆格列木組剩磁特徵
6.2 古近紀晚期蘇維依組剩磁特徵
6.3 新近紀吉迪克組、康村組剩磁特徵
6.4 新近紀庫車組剩磁特徵
6.5 塔里木盆地第三紀綜合古地磁數據
第7章 塔里木板塊視極移曲線、板塊運動學模式及與毗鄰板塊關係
7.1 塔里木板塊的古地磁結果
7.1.1 古生代
7.1.2 中生代
7.1.3 新生代
7.2 塔里木板塊各時代視磁極及板塊漂移
7.2.1 塔里木板塊古生代視磁極和板塊運動
7.2.2 塔里木板塊中生代視磁極和板塊運動
7.2.3 塔里木板塊新生代視磁極和板塊運動
7.2.4 白堊紀、古近紀紅層磁傾角“偏低”及喜山運動對塔里木板塊影響的探討
7.3 塔里木板塊與毗鄰板塊的關係
7.3.1 分析方法
7.3.2 塔里木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的關係
7.3.3 塔里木板塊與哈薩克斯坦板塊的關係
7.3.4 塔里木板塊與華北板塊的關係
7.3.5 塔里木板塊與揚子板塊的關係
7.3.6 塔里木板塊與西藏各地塊的關係
7.3.7 塔里木板塊與伊犁地塊的關係
7.3.8 松遼地塊中生代古地磁結果、地塊運動及與周邊地塊(西伯利亞、華北及塔里木板塊)相互關係的探討
7.3.9 華南地塊三疊紀古地磁結果的構造分析及揚子、華夏地塊碰撞拼合後統一的華南地塊與塔里木板塊的相互關係
7.3.10 江山一紹興碰撞帶的磁組構特徵及構造分析
7.3.11 統一的華南地塊與華北及東北松遼地塊與塔里木地塊的相互關係
7.4 塔里木板塊及毗鄰板塊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
7.4.1 全球古地理重建
7.4.2 塔里木板塊及毗鄰板塊構造演化及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
第8章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碎屑岩岩石磁學研究及喜山期重磁化
8.1 碎屑岩的攜磁礦物
8.1.1 白堊系
8.1.2 第三系
8.1.3 新近系康村組
8.2 磁性礦物及粒度估計
8.3 第三系砂岩中的磁性礦物XRD衍射分析
8.4 攜磁礦物特徵
8.5 各時代自然露頭岩石重磁化
8.5.1 早奧陶世突爾沙克塔格群上部白雲質灰岩的古地磁結果及喜山期重磁化
8.5.2 早奧陶世突爾沙克塔格群上部灰岩中的磁性礦物研究
8.5.3 侏羅系的喜山期重磁化
8.5.4 白堊系的喜山期重磁化
8.5.5 新生代岩石的喜山期重磁化
8.6 中、新生界岩芯古地磁及其重磁化
8.6.1 研究方法
8.6.2 剩磁特徵
8.7 喜山期重磁化與油氣移聚
8.8 喜山期重磁化成因探討
8.8.1 喜山期構造流體(包括含烴構造流體)是重磁化的重要原因
8.8.2 草莓狀黃鐵礦向磁鐵礦轉變導致重磁化
第9章 磁傾角校正技術及其在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剩磁校正中的套用
9.1 引言
9.2 技術與方法
9.3 在磁傾角校正中的原理
9.4 塔里木盆地古近紀蘇維依組磁傾角校正——壓實作用對磁傾角偏低影響的實驗結果
9.4.1 蘇維依組古地磁結果
9.4.2 壓實作用對磁傾角的影響的實驗
9.4.3 剩磁穩定性檢驗
9.4.4 蘇維依組紅層等溫剩磁各向異性測定和磁傾角校正
9.5 卡普沙良群紅層的磁傾角校正
9.5.1 傾角校正的方法原理
9.5.2 校正實例
參考文獻

前言

古地磁科學被譽為近代地球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板塊構造學說建立的三大支柱學科之一,其在全球各大板塊建立了磁極移動曲線和板塊運動軌跡,使地球科學從“固定論”進入到“活動論”時代。
方大鈞教授的科研集體通過對中國大陸板塊內的塔里木盆地進行了近二十年的艱苦工作,在橫亘塔里木盆地荒漠、山區,東起羅布泊、雅爾當山,西至庫車、拜城,直到阿克蘇、喀什,南到崑崙山前廣大區域長達幾千公里的20餘條地質剖面(各個時代)的野外考察及取樣和實驗室測試,獲得了從早奧陶世以來各個時代大量的古地磁數據。作者以這些數據為主體並結合其他專家的工作,系統編制了塔里木板塊自早奧陶世以來顯生宙視極移曲線(APWP)及塊體運動模型,以運動學和動力學觀點系統總結了塔里木板塊構造演化規律,其成果在國內外相關學術界及塔里木石油勘探部門已產生重要影響。本書還系統編制了與塔里木板塊毗鄰地塊的古地磁綜合數據表及塔里木板塊周邊各個塊體顯生宙視極移曲線對比圖,探討了塔里木板塊與周邊各塊體地質歷史時期在全球構造圖中的位置及構造演化進程中的相互關係及漂移與旋轉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