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曼尼亞虎

塔斯曼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布於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在中發育,為夜行性。塔斯馬尼亞虎已於1936年滅絕

基本信息

塔斯曼尼亞虎 塔斯曼尼亞虎

資料:

又稱:袋狼 

拉丁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

分類地位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科: 袋狼科 Thylacinidae

屬: 袋狼屬 Thylacinus

Temminck, 1827

種: 袋狼 T. cynocephalus

主要特徵:

袋狼體型苗條,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度,經常潛伏樹上,突然跳到獵物背上,一口可以將獵物的頸咬斷。

澳大利亞科學家稱其在複製早已絕種的動物———塔斯馬尼亞虎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表示,希望能利用儲存在該國實驗室內的雌雄塔斯馬尼亞虎標本的遺傳基因,在十年內讓這種當地獨有的物種復活。

所謂的“塔斯馬尼亞虎”屬於食肉類動物,它們除了身上有斑駁的條紋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地方長得像老虎,相反,它們看上去倒更像野狗。早期的澳大利亞居民討厭這些禍害羊群的傢伙,於是用射殺、毒殺和誘殺等方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將其全部“消滅乾淨”。

雖然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已經死了將近70年,但從實驗室保存的樣本中抽取其基因樣本的科學家表示,這些基因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仍然“活著”,因此完全可能進行成功的“老虎複製”工作。這項研究工作由澳大利亞博物館具體負責。

主持“克隆老虎”工作的博物館館長阿徹教授指出,從前被認為純粹是“痴人說夢”的事,現在已經漸漸成為生物學上的事實。他說,自己不想僅僅重新製造出一頭能在實驗室內走動的“奇怪動物”來,而是要複製出足夠數量的塔斯曼尼亞虎 種群,並讓它們重返叢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