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帕伊之戰

塔帕伊之戰

對一般讀史者而言,第二次塔帕伊之戰顯然不是一場能讓他們銘刻在心的史詩級會戰。然而,就重要性而論,它卻深刻地影響了達契亞戰爭乃至後續歷史的進程。因為這是圖拉真皇帝征服達契亞的開始。

北方強鄰

古典時代地圖上的達契亞 古典時代地圖上的達契亞

提到羅馬帝國,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起戰功赫赫的軍團。從共和國時的崛起擴張,到三世紀危機前的六個世紀內,軍團扮演了維持國家內部穩固和對外戰勝強敵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後一個方面,軍團在幫助羅馬發展成為世界帝國的過程,中居功甚偉。

我們能夠在軍團的獲勝名單中,找到一堆著名的失敗者。其中有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和迦太基軍神漢尼拔這樣的當世名將。也有馬其頓和塞琉古這樣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勢力。在東方,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和狡詐奸猾的帕提亞騎士,也都沒有在羅馬人身上討得便宜。至於悍不畏死的日耳曼蠻族,也一次次倒在軍團面前。

在那6個世紀中 羅馬軍團是讓所有人都畏懼的對手 在那6個世紀中 羅馬軍團是讓所有人都畏懼的對手

而作為當代羅馬尼亞人普通認同的民族前身,達契亞人更是其中的一個知名者。它依靠中南歐地區最具戰力的蠻勇武士,曾試圖與羅馬軍團爭奪地區霸主的寶座,最終被後者徹底擊敗征服。

面對羅馬人的巨大壓力 達契亞人的表現極其頑強 面對羅馬人的巨大壓力 達契亞人的表現極其頑強

雖然如此,達契亞戰士的武勇以及他們與羅馬人的激烈搏鬥,仍然讓所以人為之驚嘆。發生在公元101年夏季的第二次塔帕伊之戰,就是一場他們與羅馬軍團狹路爭鋒的強強對決。

強者相逢

以四處開拓疆土為重心的皇帝 圖拉真 以四處開拓疆土為重心的皇帝 圖拉真

圖拉真皇帝明白,他要征服的達契亞人不是非等閒之輩。後者是一支長期定居在當代特蘭西瓦尼亞和瓦拉幾亞的伊利里亞-色雷斯人山地部族。他們性格粗獷好鬥,富有尚武精神。

由於時常與周圍其它族裔發生衝突甚至戰爭,達契亞人的政治軍事體系發展相當迅速。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中前期,布勒比斯塔國王在位時,各部族被統一為強大的中央集權王國。按照羅馬地理學家斯特拉波的述稱,他們甚至能夠在一次遠征中出動20萬軍隊!

一名達契亞人的貴族武士 一名達契亞人的貴族武士

儘管布勒比斯塔死後,他一手創建的王國就因缺乏合適的繼承者而分崩離析。但直至斯特拉波生活的1世紀前期,這些蠻族仍然有實力徵集4萬人的軍隊。擁有以上規模軍隊的蠻族,其實力在帝國境外已然數一數二。

不僅如此,達契亞人還在長期與周邊鄰居的衝突中,發展出了比較完善的謀略規劃。羅馬軍事學者弗隆提努斯就曾記載了達西亞國王斯科里洛的一次趣事。

公元 69年,在得知羅馬人正深陷內戰事務後,有些臣僚慫恿當時的首領斯科里洛,乘機入侵羅馬領地。斯科里洛舉棋不定,於是他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找來兩隻爭鬥最凶的狗,在它們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再放進一頭狼。結果,兩隻狗立即放棄它們之間的鬥爭,聯合起來攻擊新來的狼。斯科里洛據此認為,介入強敵內部的爭鬥對己方而言並非福祉,從而放棄了予以干涉的政策。

今人復原的達契亞國王形象 今人復原的達契亞國王形象

雖然弗氏所述事件僅僅是一件無關緊要的趣聞,但卻表明達契亞人擁有克制自己衝動本能的理性思考能力。這在當時的蠻族世界中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比喜歡一味蠻幹的日耳曼人更加難以對付。因此,當積極謀取對外擴張的圖拉真正面碰上企圖復興達契亞的德西巴盧斯國王時,兩者之間必定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慘烈戰爭。

事實上,德西巴盧斯與羅馬人的衝突很早就已開始了。羅馬傳記作者蘇埃托尼烏斯就曾提到,還是多米提安皇帝統治羅馬的時代,這位斯科里洛的繼承者曾數次與羅馬人爆發激烈戰鬥。他們讓名震天下的羅馬軍團遭遇前所未見的羞辱。麥西亞總督薩比努斯和禁衛軍長官弗斯庫斯先後戰殞,甚至禁衛軍的鷹幟都被奪走。

羅馬人曾在面對達契亞人猛攻時 被奪走了鷹旗 羅馬人曾在面對達契亞人猛攻時 被奪走了鷹旗

儘管德西巴盧斯最後仍然為新任指揮官提提烏斯所敗,不得不簽訂和約。但除了讓羅馬人獲得若干多瑙河橋頭堡以外,達契亞人並未在談判桌上失去更多東西。相反,他們得到了來自多米提安給予的大筆錢財補助。羅馬皇帝甚至每年還需派遣工匠教導蠻族工程技術,在外交上可謂大獲全勝。

以上屈辱條件是心高氣傲的新任羅馬皇帝圖拉真所不能容忍的。對以軍事指揮官出身、正欲獲取無上榮耀的後者而言,達契亞顯然是其征服霸業中的極大障礙。因此,再次採取軍事對抗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圖拉真在繼位後,就停止了對德西巴盧斯的財政補貼和軍事援助,又在公元101年春天,以邊界糾紛為由向達契亞發動戰爭。

羅馬軍團的行軍隊形 羅馬軍團的行軍隊形

堅固的工事

圖拉真武功柱上 正準備走過圖拉真大橋的軍隊 圖拉真武功柱上 正準備走過圖拉真大橋的軍隊

由於蠻族實施誘敵深入的戰略,羅馬人的軍事行動一開始顯得相當順利。圖拉真記功柱上的圖片顯示,當年5或6月,羅馬軍隊從多瑙河與塞爾諾維奇河交匯處的里德拉塔架橋沿河北上。這種宏偉的大橋,被以圖拉的名字命名,成為羅馬帝國時代非常重要的工程學遺蹟。

除了某些被敵人砍倒的樹木所造成的障礙,羅馬人一開始在沿途並未遭遇頑強阻擋。皇帝自己也在回憶錄中興奮地寫道:我們抵達了貝佐比斯,正在向埃濟前進。

但隨後,遠征軍進入達西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的門戶,位於比斯特拉河谷頂點的小城塔帕伊。他們才發現蠻族早已占據了附近高地丘陵的所有通道,唯有擊敗占據地形優勢的敵人才有可能繼續前進。於是,圍繞塔帕伊的歸屬,雙方之間展開了一場慘烈的血肉之搏。

圖拉真大橋的石質基座 圖拉真大橋的石質基座

與蠻族不善防禦戰的傳統形象不同,塔帕伊地區的防禦工事實際上相當完備。圖拉真記功柱的圖片就顯示出塔帕伊城牆的構築十分堅固,不僅稜角鮮明,還擁有專供弓箭手射擊的塔樓。諷刺的是,它們正是多米提安時代被派往當地教導達契亞人的羅馬工匠所建造。

不止於此,德西巴盧斯還在塔帕伊城四周重要的戰略關隘和高地上布置了主力軍隊,以便隨時馳援遭到圍困的塔帕伊守軍。顯然,他吸取了公元88年時的第一次塔帕伊之戰中的教訓。那一次,提提烏斯以快速突襲的手段通過此無人防守的關隘、迫使自己戰敗求和。

正在集結備戰的達契亞軍隊 正在集結備戰的達契亞軍隊

因此,儘管他所徵召的士兵數量遠遠遜於圖拉真那8個軍團、90支輔助部隊、禁衛軍和蠻族同盟組成的11萬大軍 ,卻能依靠防禦體系和地形優勢彌補人數的不足。

羅馬人的失敗攻擊

圖拉真武功柱上 羅馬人仰攻達契亞人的一幕 圖拉真武功柱上 羅馬人仰攻達契亞人的一幕

我們從圖拉真記功柱的刻繪上得知,為了扭轉因地形劣勢導致的被動挨打,羅馬皇帝一方面下令輔助騎兵抄遠路迂迴到達契亞軍隊背後。在正面,則布置輔助步兵大隊去攀登蠻族占據的高地,企圖以此圍殲對手。

然而達契亞國王對此早有準備,高地上的蠻族步兵事先即已被告知可能遇到的情況。他們迅速向攀爬的羅馬士兵投擲槍矛,然後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

達契亞人的裝備相比羅馬軍團可謂粗鄙。普通士兵毫無甲冑保護身體,僅手持長矛和具備達西亞民族特色的弧形鐵鐮刀——法爾克西斯。即使其中的主力精銳,也只是簡單地裝備斯基泰式的鱗甲、弗里吉亞青銅盔、橢圓盾和短劍。但就是這樣一支裝備簡陋的蠻族軍隊,卻依靠高山密林的地形優勢成功地阻止了入侵者的突破。

占據高地的達契亞人 占據高地的達契亞人
面對達契亞人的嚴密布置 羅馬人打的非常艱苦 面對達契亞人的嚴密布置 羅馬人打的非常艱苦

雖然在圖拉真記功柱上為炫耀帝國武力,特意展示了羅馬士兵依託大盾、從空隙間用短劍刺入未得到甲冑保護的達契亞人腹部的畫面。還顯示了兩位輔助士兵向皇帝進獻敵人首級的大幅特寫。然而真實情況卻是,羅馬人的大盾重盔在狹窄的密林高地中完全起不到護具的作用,時不時就有冷箭或長矛射穿他們裸露的膝蓋或關節。整個軍團的衝鋒被阻止。與之相反,蠻族卻有效地守住了重要的戰略要地,白熱化的戰鬥頓時陷入僵持。

艱難的獲勝

圖拉真龐大的遠征軍 圖拉真龐大的遠征軍

羅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久攻不下,無疑激起了達契亞人獲勝的信心。他們當中的布里人及其盟友,向羅馬皇帝傳遞了要求後者撤退的議和條件。有趣的是,這些信息被謄寫在一根巨大的蘑菇上。

儘管遭受了沉重損失,性格堅毅的圖拉真仍然當即予以拒絕。確實,雙方之間的戰況是如此激烈,以至於連皇帝都注意到巨大傷亡所導致的醫療用品緊缺。當醫用繃帶消耗完以後,最高統帥甚至不吝惜自己的衣飾,將它們裁成小條以供包紮。這一看似煽情的故事足以證明羅馬軍隊受到敵人阻擊力度之大、傷亡之慘重。

羅馬騎兵的作戰隊形 羅馬騎兵的作戰隊形

圖拉真寄予希望的騎兵突襲,似乎也並未取得進展。德西巴盧斯雖然沒有精銳的山地騎兵,但卻早早爭取到了擁有強大的騎兵盟友幫助。他從東方的薩爾馬提亞聯盟中,聯絡到了羅珊尼亞人的支持。後者擁有當時東歐地區首屈一指的騎兵力量。其具裝精銳武士全身覆甲,即使相比帕提亞人也毫不遜色。當他們手持長矛、依託速度發動衝鋒時,沒有任何一支羅馬騎兵能夠抵擋。

擁有大量具裝騎兵的羅珊尼亞人 擁有大量具裝騎兵的羅珊尼亞人

實際上,後來揚名帝國的悍將盧西烏斯·昆圖斯及其麾下的摩爾騎兵們,似乎在此戰的記錄中完全中消失,絲毫沒有表現出名將風采。這一事實從側面間接承認了羅珊尼亞騎兵參戰後,羅馬騎兵任務失敗的事實。

倘若雙方勢均力敵的戰鬥模式仍然繼續下去,鹿死誰手仍然猶未可知。但就在此時,天氣突然發生了劇變。方才還陽光明媚的萬里晴空,遽然間被沉沉烏雲所覆蓋,閃電時不時劃破如夜色般黑沉的天際。隨著震耳欲聾的雷聲在山區間迴響咆哮,瓢潑大雨開始傾盆而下。

對現代的當地居民而言,這樣的天氣在盛夏時分的特蘭西瓦尼亞十分常見。因為後者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是其最容易發生雷暴的時候。然而,在德西巴盧斯及其麾下的達西亞將士看來,突然出現的雷雨天氣很可能是雷神扎摩爾克西斯發怒的前兆,是帶給他們放棄戰鬥的重要信息。再加上山丘因大雨而變得濕滑泥濘的糟糕環境,達契亞國王終於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一直因工事阻擋而裹足不前的羅馬士兵 一直因工事阻擋而裹足不前的羅馬士兵

此舉等於是放棄了如此險要位置的把守,將戰爭控制權主動讓予對手。鬆了一口氣的羅馬皇帝對此則欣然笑納。這場雙方都死傷慘重的大戰,就以如此戲劇性的結果落下了帷幕。

災難性結果

依靠天氣幫忙 羅馬人終於攻上了險要的山丘 依靠天氣幫忙 羅馬人終於攻上了險要的山丘

德西巴盧斯的主動放棄導致了極為嚴重的後果。因為它不僅意味著孤立無援的塔帕伊城最終淪陷的命運,也預示著羅馬人打通了前往達契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的門戶。

羅馬的國力優勢 讓他們能夠承受更大的損失 羅馬的國力優勢 讓他們能夠承受更大的損失

果不其然,第二次塔帕伊戰役結束不久,圖拉真即組織了對塔帕伊城的圍攻,並迅速將其拿下,其戰略態勢相比戰前大為改善。對達契亞人更為不利的是,帝國厚實的人力物力能夠源源不斷地補充此戰慘重的損失。但蠻族卻無可能彌補如此消耗。因此,當圖拉真占領與德西巴盧斯一樣的地理位置後,缺少地利的後者就再無能力與羅馬人繼續相持下去,達西亞戰爭的最終結局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單就塔帕伊戰鬥本身而論,德西巴盧斯在戰後所宣稱的勝利也並非他的信口開河。因為,蠻族能以兵力和裝備的極大劣勢,在正面取得與名震天下的羅馬軍團勢均力敵的戰鬥結果。儘管有依賴地形優勢的加成,其戰術成就也不容小覷。

對此後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的羅馬皇帝來說,以強大兵力裝備的雙重優勢,卻只能依靠天氣異變才突破僵局的戰鬥,也絕對稱不上是其一生征戰輝煌業績的亮點。

可以說,達契亞勇士在和羅馬軍團的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德西巴盧斯的最終失敗,是整個國家大戰略勢弱的現實反映,並不能掩蓋他在第二次塔帕伊之戰中的戰術榮耀。如果達契亞勇士能有帕提亞般的國力和體量,必將帶給羅馬軍團更多苦澀的回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