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薄膜手冊

塑膠薄膜手冊

《塑膠薄膜手冊》是200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及)艾爾賽義德,M.阿卜杜勒-巴里。

基本信息

簡介

塑膠薄膜手冊塑膠薄膜手冊
握塑料薄膜的本質、生產技術、套用及其性能是生產新型薄膜的關鍵。全書內容包括聚烯烴薄膜生產技術、聚烯烴薄膜的加工、聚烯烴薄膜的加工工藝及其耐久性、助劑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等,圖文結合、通俗易懂,供相關專業的學生和工作者閱讀參考。

本書介紹了聚烯烴薄膜生產技術,聚烯烴薄膜的加工,聚丙烯薄膜的加工工藝及其耐久性,助劑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聚氯乙烯的分解與穩定,聚合物阻燃劑的生態環境問題,污染環境中聚合物與氧化氮的相互作用,塑膠薄膜的改性,塑膠薄膜在包裝中的套用,塑膠薄膜在農業上的套用,評價燒傷植皮效果的物理化學標準,塑膠薄膜的測試,塑膠廢棄物的回收等內容。

本書內容全面、實用,適用於從事塑膠薄膜加工、生產、科研的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聚烯烴薄膜生產技術1

1?1簡介1

1?2聚烯烴的結構2

1?2?1低密度聚乙烯2

1?2?2高密度聚乙烯3

1?2?3線型低密度聚乙烯3

1?2?4極低密度聚乙烯和超低密度聚乙烯4

1?2?5聚丙烯4

1?2?6聚丙烯共聚物4

1?3聚烯烴薄膜的形態4

1?4聚烯烴的流變性能5

1?4?1高密度聚乙烯5

1?4?2線型低密度聚乙烯6

1?4?3極低密度聚乙烯和超低密度聚乙烯6

1?4?4長支鏈低密度聚乙烯6

1?4?5聚丙烯7

1?5吹塑薄膜生產(管膜法)8

1?5?1擠出機的性能8

1?5?2螺桿設計9

1?5?3霜白線和吹脹比9

1?6流延薄膜生產10

1?6?1擠出工藝10

1?6?2軋光11

1?6?3擠出塗覆11

1?7薄膜的拉伸11

1?7?1吹脹過程中的拉伸11

1?7?2拉伸取向11

1?7?3雙向拉伸(雙向拉伸聚丙烯)12

1?8表面性能12

1?8?1光澤度12

1?8?2霧度13

1?8?3表面能13

1?8?4滑爽性14

1?8?5粘連14

1?9表面改性14

1?9?1電暈放電14

1?9?2防粘連15

1?9?3滑爽添加劑15

1?9?4潤滑劑16

1?9?5抗靜電劑16

1?10內添加劑16

1?10?1抗氧劑16

1?10?2紫外線吸收劑17

1?11力學性能17

1?11?1拉伸性能18

1?11?2衝擊性能19

1?11?3動態力學性能20

1?11?4介電性能20

1?12顯微分析21

1?12?1光學性能——應變時的偏光效果21

1?12?2掃描電子顯微鏡——蝕刻22

1?12?3原子力顯微鏡22

1?13熱分析23

1?13?1差示掃描量熱計23

1?13?2溫度調製DSC23

1?14紅外光譜24

1?14?1特性24

1?14?2共混物和複合層的組分分析24

1?14?3表面分析24

1?14?4其他性能25

1?15套用25

1?15?1包裝25

1?15?2複合薄膜26

1?15?3共擠出薄膜27

1?15?4熱封27

1?15?5農用28

1?16結論28

參考文獻28

第2章聚烯烴薄膜的加工31

2?1簡介31

2?2影響樹脂基本性能的參數32

2?2?1分子量(摩爾質量)和分布指數32

2?2?2熔體流動速率(流動性能)32

2?2?3密度33

2?2?4鏈支化34

2?2?5特性黏度35

2?2?6熔點和熔化熱36

2?2?7熔體性能——流變36

2?2?8拉伸黏度37

2?2?9彈性38

2?3吹塑薄膜擠出(管膜法)38

2?3?1簡介38

2?3?2吹塑薄膜工藝39

2?3?3不同的薄膜冷卻方法39

2?3?4擠出機規格41

2?3?5功率42

2?3?6擠出設備的選型42

2?4流延薄膜的擠出44

2?4?1流延薄膜生產工藝44

2?4?2擠出參數對薄膜性能的影響45

2?4?3吹脹比對薄膜性能的影響47

2?5加工中疑難問題解答47

2?6收縮薄膜51

2?6?1收縮膜的種類51

2?6?2收縮膜的性能51

2?6?3收縮膜的生產52

2?6?4收縮烘道和烘箱54

參考文獻55

第3章聚丙烯薄膜的加工工藝及其耐久性58

3?1簡介58

3?2PP的結構和合成61

3?3薄膜加工67

3?4添加劑67

3?5PP的UV降解性68

3?5?1UV降解機理68

3?5?2UV降解對PP分子結構和性能的影響69

3?5?3添加劑對PP的穩定作用70

3?6實例分析71

3?6?1材料和實驗步驟71

3?6?2耐久性?微觀結構間的關係72

3?6?3耐久性?加工條件間的關係74

3?6?4耐久性?添加劑性能間的關係77

3?7結論80

參考文獻81

第4章助劑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86

4?1簡介86

4?2非均勻聚合物結構86

4?3助劑吸附86

4?4助劑在聚合物中的溶解度的定量分析90

4?5助劑溶解度的影響因素94

4?5?1結晶度和超分子結構94

4?5?2聚合物取向的影響94

4?5?3聚合物極性基團的作用96

4?5?4第二種化合物的影響97

4?5?5高分子量助劑的溶解特性98

4?5?6聚合物氧化的影響99

4?6助劑的溶解度及其損失100

參考文獻101

第5章聚氯乙烯:分解與穩定105

5?1簡介105

5?2PVC穩定性差的影響因素106

5?3羰烯丙基的鑑別109

5?4穩定PVC的主要方法111

5?5PVC的光穩定115

5?6增塑劑對PVC在溶液中分解的影響116

5?7PVC的“反應echo”穩定性122

5?8今後的任務123

參考文獻124

第6章聚合物阻燃劑的生態環境問題128

6?1簡介128

6?2作用機理128

6?3鹵化二苯醚——二英130

6?4阻燃體系133

6?5膨脹型添加劑134

6?6聚合物有機成焦物140

6?7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143

參考文獻146

第7章污染環境中聚合物與氧化氮的相互作用149

7?1簡介149

7?2NO2與聚合物的相互作用150

7?2?1乙烯基聚合物:PE、PP、PS、PMMA、PAN、

PVC和PVF150

7?2?2不飽和聚合物152

7?2?3聚醯胺、聚氨酯和聚醯胺?醯亞胺156

7?3NO與聚合物的反應159

7?4結論164

參考文獻165

第8章塑膠薄膜的改性168

8?1簡介168

8?2力學性能的提高168

8?2?1拉伸168

8?2?2結晶169

8?2?3交聯169

8?3化學改性169

8?3?1氟化170

8?3?2氯化171

8?3?3溴化171

8?3?4硫化172

8?3?5化學蝕刻172

8?3?6接枝173

8?4表面改性的物理方法175

8?4?1電漿處理175

8?4?2電暈處理175

8?5表征176

8?5?1重量法176

8?5?2熱分析177

8?5?3掃描電子顯微鏡177

8?5?4溶脹測量177

8?5?5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177

8?5?6介電鬆弛178

8?5?7表面性能178

8?5?8光譜分析178

8?5?9化學分析用電子能譜法或X射線光電子能譜法179

8?6套用179

參考文獻180

第9章塑膠薄膜在包裝中的套用185

9?1簡介185

9?2包裝的作用185

9?3軟包裝的種類186

9?3?1纏繞包裝186

9?3?2袋、大袋和封合袋187

9?3?3封合袋的生產188

9?3?4開口與再封口性188

9?4熱封189

9?5包裝薄膜的其他套用190

9?6主要的包裝薄膜190

9?6?1低密度聚乙烯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190

9?6?2高密度聚乙烯192

9?6?3聚丙烯192

9?6?4聚氯乙烯192

9?6?5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93

9?6?6聚偏氯乙烯194

9?6?7聚三氟氯乙烯195

9?6?8聚乙烯醇195

9?6?9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96

9?6?10聚醯胺(尼龍)197

9?6?11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和酸類共聚物薄膜198

9?6?12離子聚合物198

9?6?13其他塑膠198

9?7多層塑膠薄膜199

9?7?1塗覆199

9?7?2複合199

9?7?3共擠出200

9?7?4鍍金屬200

9?7?5氧化矽塗覆200

9?7?6其他無機阻透塗覆201

9?8表面處理201

9?9靜電放電202

9?10印刷202

9?11阻透材料與滲透203

9?12環境問題205

參考文獻206

第10章塑膠薄膜在農業上的套用207

10?1簡介207

10?2塑膠薄膜的生產207

10?3農用塑膠薄膜的性能208

10?4大棚膜對陽光輻射的穩定性208

10?4?1紫外線穩定劑209

10?4?2穩定劑功效要求210

10?4?3實驗室和室外光氧化的評估213

10?5影響大棚膜穩定性的其他因素213

10?5?1溫度213

10?5?2濕度214

10?5?3風214

10?5?4霧的形成214

10?5?5環境污染215

10?5?6農藥的影響215

10?6大棚膜耐老化性215

10?6?1老化因素的評估215

10?6?2化學結構的變化216

10?7農用塑膠薄膜的回收217

10?7?1簡介217

10?7?2環境污染217

參考文獻219

第11章評估燒傷植皮效果的物理化學標準224

11?1簡介224

11?2現代外科燒傷植皮224

11?2?1動物原生材料基植皮226

11?2?2合成材料基植皮227

11?2?3植物原生材料基植皮227

11?3所測燒傷植皮性能的選用228

11?3?1吸收?擴散性能228

11?3?2黏結性能229

11?3?3力學性能229

11?4燒傷植皮的物理化學性能的研究方法229

11?4?1材料多孔性的測定229

11?4?2孔的尺寸和數目的測定229

11?4?3材料?介質界面表面能的估算230

11?4?4材料吸收性的測定230

11?4?5燒傷植皮空氣透過率的測定231

11?4?6燒傷植皮黏結性的測定232

11?4?7燒傷植皮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232

11?5結果和討論232

11?5?1燒傷植皮吸收性的測定232

11?5?2燒傷植皮對液體介質的吸收動力學236

11?5?3燒傷植皮的水蒸氣透過率測定238

11?5?4燒傷植皮的空氣透過率測定241

11?5?5燒傷植皮的黏結性測定246

11?6燒傷植皮的作用過程248

11?6?1從植皮表面蒸發水248

11?6?2植皮從含一定量水的肌體中吸收液體249

11?6?3水從傷口向周邊的傳質250

11?7急救用燒傷植皮效果的評估251

11?7?1急救用燒傷植皮的要求251

11?7?2急救用燒傷植皮的特性251

11?8結論252

參考文獻253

第12章塑膠薄膜的測試257

12?1簡介257

12?2對測試方法的要求257

12?2?1要求257

12?2?2測試結果的解釋258

12?3塑膠薄膜的性能259

12?3?1尺寸259

12?3?2試樣調控259

12?4力學性能測試260

12?4?1拉伸性能測試(靜態)260

12?4?2衝擊強度262

12?4?3抗撕裂性263

12?4?4彎曲剛性(撓曲模量)264

12?4?5動態力學性能264

12?5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和物理化學性能測試265

12?5?1塑膠的密度265

12?5?2折射率和黃度指數265

12?5?3透明度265

12?5?4耐化學品性265

12?5?5霧度和透光率266

12?5?6著火點、燃燒特徵速率和氧指數266

12?5?7靜態和動態摩擦係數266

12?5?8塑膠薄膜和固體塑膠的鏡面光澤267

12?5?9PE和PP薄膜的濕潤張力268

12?5?10塑膠薄膜的無約束線性熱收縮率268

12?5?11收縮張力和取向消除應力269

12?5?12剛性269

12?5?13平行板法測粘連力269

12?5?1413C?NMR鑑別LLDPE的組分269

12?5?15蠕變和蠕變破壞270

12?5?16室外天候老化270

12?5?17耐磨蝕性270

12?5?18耐劃痕性271

12?5?19環境應力開裂271

12?5?20水蒸氣透過率271

12?5?21氧氣透過率272

12?6塑膠薄膜的標準規範272

12?6?1PET薄膜的標準規範272

12?6?2LDPE薄膜的標準規範(通用和包裝用薄膜)272

12?6?3MDPE和通用級PE薄膜(通用和包裝用薄膜)的

標準規範273

12?6?4OPP薄膜的標準規範273

12?6?5交聯聚乙烯塑膠的標準規範273

參考文獻274

第13章塑膠廢棄物的回收279

13?1簡介279

13?2塑膠回收的主要方法279

13?2?1一次回收280

13?2?2二次回收280

13?2?3三次回收280

13?2?4四次回收281

13?2?5結論282

13?3收集和分類283

13?3?1樹脂的鑑別283

13?3?2樹脂分選總論284

13?3?3根據密度分選樹脂284

13?3?4根據顏色分選樹脂285

13?3?5根據物理化學性能分選樹脂285

13?4分選得到的PET廢棄物的再利用287

13?5分選得到的PVC廢棄物的再利用287

13?5?1混合塑膠廢棄物的化學回收288

13?5?2富含PVC的廢棄物的化學回收289

13?6分選過的PE廢棄物的回收290

13?6?1助劑對PE塑膠廢棄物的污染290

13?6?2再加工對PE廢棄物的污染291

13?7HDPE的回收291

13?7?1回收HDPE的套用291

13?7?2橡膠改性製品291

13?8輻射回收技術292

13?9生物降解聚合物292

參考文獻2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