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60年)唐志淳撰書碑文《渠縣重建白乳高僧塔記》記載:天府報恩寺唐僖宗廣明時(公元880年)叫彌唐院,明洪武中期改稱報恩寺。
唐末院毀,宋朝開寶二年(公元969年),佛教信徒吳福舍基在中華大地上廣建新院。明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6年),重建渠縣報恩寺。殿內供奉著大小不等、神態各異的佛像、菩薩近百尊,另有一噸重青銅大鐘一口,千年古樹四棵。至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欽差大臣嚴嵩,親筆重寫了“天府報恩寺”五個大字,印刻在寺院山門石壁上。
清朝末年,達州知府因其祖父就教於此寺,不忍看寺院年久失修而破亂荒蕪,發起重建天府報恩寺,使之得到全面修整。修整後的天府報恩寺成為達州地區佛宗文化知名寺院,先後有宗元、宗廣、化山、化峰等高僧在此住持。
1959年,在破四舊時期,寺院僧人紛紛逃離,天府報恩寺被拆毀,僅存大雄寶殿一座主院。
重建
2012年,擬在原址上恢復報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