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實驗技術

基礎醫學實驗技術

《基礎醫學實驗技術》是200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淳。主該書要介紹了現代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方法。該書可供醫學院校、綜合性大學學生和從事生物學、醫學研究人員使用。

內容簡介

《基礎醫學實驗技術》共三篇九章四十四個實驗。上篇為機能學技術篇,包括離體組織器官實驗等內容。中篇為形態學技術篇,包括組織切片染色技術、細胞培養等技術。下篇是生物技術篇,包括蛋白質、核酸、細胞工程技術等。

目錄

上篇 機能學技術篇

第一章 機能學實驗概述

第二章 機能學實驗技術

第一節 離體組織器官實驗技術

實驗一 離體小腸平滑肌灌流實驗

實驗二 促凝血藥及抗凝血藥實驗

實驗三 藥物及生物活性物質對豚鼠離體氣管條的作用實驗

第二節 在體動物實驗技術

實驗四 心血管活動的神經體液調節實驗

實驗五 呼吸運動的調節及藥物對呼吸運動的影響實驗

實驗六 尿生成的影響因素實驗

第三節 機能學綜合實驗技術

實驗七 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實驗

實驗八 家兔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實驗

實驗九 小鼠不同類型缺氧實驗

實驗十 家兔水腫模型的製備及利尿藥的套用實驗

第四節 中醫藥機能實驗基礎

實驗十一 柴胡注射液對發熱家兔的解熱作用實驗

實驗十二 魚腥草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實驗

實驗十三 紫菀對小白鼠的止咳作用實驗(二氧化硫引咳法)

實驗十四 遠志對小白鼠的化痰作用實驗(氣管段酚紅排泌法)

中篇 形態學技術篇

第三章 形態學實驗概述

第四章 組織形態學技術

第一節 石蠟切片製作技術

實驗十五 石蠟切片製作技術

實驗十六 冰凍切片製作技術

第二節 組織切片染色技術

實驗十七 組織學常規染色技術——HE染色技術

實驗十八 常用的特殊染色技術——瑞氏染色法

實驗十九 常用的特殊染色技術——過碘酸一雪夫反應

實驗二十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技術——親和免疫組織化學SABC染色方法

實驗二十一 免疫螢光組織化學染色技術——直接螢光法

實驗二十二 免疫螢光組織化學染色技術——間接免疫螢光法

第五章 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

第一節 細胞培養相關技術

實驗二十三 新生大鼠肝細胞的原代培養(消化法)

實驗二十四 貼壁細胞的傳代培養

實驗二十五 懸浮細胞的傳代培養

實驗二十六 細胞的凍存

實驗二十七 細胞的復甦

第二節 細胞生長狀況的分析技術

實驗二十八 細胞生長曲線的測定

實驗二十九 細胞同步化實驗(血清飢餓法)

實驗三十 MMT技術對貼壁細胞生長活性的檢測

第三節 細胞化學染色技術

實驗三十一 Giemsa染色實驗

第四節 細胞凋亡檢測技術

實驗三十二 螢光顯微鏡檢測細胞凋亡技術——EB與AO雙染色法

實驗三十三 透射電子顯微鏡檢測細胞凋亡

實驗三十四 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DNA梯狀條帶的檢測

實驗三十五 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技術

下篇 生物技術篇

第六章 生物技術實驗概論

第七章 細胞工程技術

第一節 細胞融合技術

實驗三十六 PEG誘導細胞融合

實驗三十七 病毒誘導細胞融合

第二節 DNA轉染技術

實驗三十八 磷酸鈣轉染法

實驗三十九 脂質體介導的轉染法

第八章 分子生物學技術

第一節 核酸技術

實驗四十 質粒DNA的提取與檢測技術

實驗四十一 PCR技術

實驗四十二 逆轉錄PCR(RT-PCR)技術

實驗四十三 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

第二節 蛋白質技術

實驗四十四 免疫印跡技術

第九章 現代醫學前沿技術

第一節 蛋白質組學技術

第二節 生物晶片技術

第三節 RNA干擾技術

前言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人們很難想像生命科學這輛飛速前行的列車其速度有多快。生物技術方法好比是列車的車輪,設計再好的列車,沒有車輪是不可能行進的。

現代醫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同樣離不開新技術新方法的建立與發展。現代醫學教育不僅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要有實踐能力,思維、創新能力,更重要的還要緊跟現代生物學、醫學的發展,以提高解決現代醫學新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主要介紹現代生物學、醫學研究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同時注重理論指導實踐。本書從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組、多學科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既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與科研工作和臨床實踐密切聯繫又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本書改良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鼓勵和探索多元化的實驗考核方法,以適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