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本·拉丹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組織(又譯卡達或凱達)。成立之初,其目的是為了訓練和指揮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軍隊戰鬥的阿富汗義勇軍,但是從蘇軍撤退後的1991年前後開始,該組織將目標轉為打倒美國和伊斯蘭世界“腐敗政權”。
【訓練基地】
“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境內有10多處訓練基地,對從各國來到阿富汗的成員進行恐怖活動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學習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義,學習使用輕型武器、發射迫擊炮和火箭筒、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據估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基地”接受過訓練的人有3萬以上,他們被稱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據悉,“基地”組織核心成員約4000~5000人,主要由“阿富汗的阿拉伯人”組成。拉丹通過傳真、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或信使遙控指揮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
【與其他恐怖組織的聯繫】
基地和其它幾個恐怖組織有聯繫,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亞、葉門、敘利亞、菲律賓、衣索比亞和要脫離俄羅斯的車臣共和國內的組織。 一提到“基地”組織,人們立即聯想到的肯定是雲中霧裡的拉登(專題,圖庫),無處不在的恐怖分子,神出鬼沒的武裝人員。然而,這樣的印象多來自於跟“基地”組織毫無干係的媒體報導,來自於西方情治單位的猜測推斷,甚至來自於道聽途說。
“基地”組織究竟是什麼?“基地”組織到底是怎么創立的?英國《觀察家報》的記者雅松·伯克有真正的發言權,因為在9·11之前之後長達四年的時間裡,他一在“基地”組織內“隨軍”採訪,甚至在美軍對托拉博拉展開大清剿的時候,他仍跟“基地”組織在一起,所以在掌握“基地”第一手資料上,沒有誰超過這名英國記者。
7月13日至16日,英國媒體紛紛刊出了他撰寫的《“基地”到底是什麼?》的長篇報導,首度向人們披露了外界根本不知道的“基地”的秘密。
“基地”組織本不該叫“基地”,拉登其實不是“基地”的創始人正是由於我對拉登一行有著長達四年的跟蹤採訪經歷,所以可以說是西方媒介中真正掌握拉登及其“基地”組織第一手資料的人。
那么,人們一定會問一個最關心的問題:“基地”究竟是什麼?人們對“基地”這個辭的理解普遍是錯誤的,“基地”(al-qaeda)這個辭源於阿拉伯語qaf-ayn-dal,它的直意可以是“基地”、“營地”、“家”或者“根本”,更重要的是,它還有“組織”、“原則”、“方式”、“方法”和“普遍真理”的意思。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反抗蘇軍侵占阿富汗的時候,前往阿富汗作戰的宗教極端分子們就已經熟知“基地”這個詞的具體含義了。拉登的精神導師阿卜杜拉·阿扎姆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寫道:“每一條宗教原則都得有人去維護,每個人都應該扛起重任和作出犧牲,這就是我們的根本!”
阿扎姆這時候談的“基地”是“根本”的意思,並不特指某個組織。1988年年末至1989年初,阿拉姆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成立了一個名叫“根本”的準軍事團體,他們希望這個團體能成為捍衛原教旨主義的“衛道士”。成立之初的這個團體人員不超過12人,並且跟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其它世界的林林總總的沒啥兩樣。因此,“基地”組織真正的創始人根本不是拉登。
西方情報官員一直被批評說,他們對“基地”組織反應過慢。這不太公平,因為拉登在蘇丹的五年時間裡,所謂的“基地”組織僅僅是一個鬆散的團體,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更沒有襲擊西方具體目標的意思,拉登本人更是只醉心於承攬建築和道路工程。另外,直到這個時候,他的“基地”組織也不超過12個人。
1996年,拉登被迫逃離蘇丹前往阿富汗。直到這時,無路可走的拉登才決定應該有一個象模象樣的組織。
“基地”組織三層核心鮮為人知,邊緣團體跑到“基地”訓練營偷藝被逐到1999年和2000年的樣子,“基地”組織才真正地成熟起來。不過,就算“基地”組織成熟的時候,其核心機構其實也沒有多大,甚至於外界動不動就指某個組織是“基地”,那是不了解基地組織的真正結構情況。
拉登的基地組織
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伊斯蘭抵抗運動)
日本“赤軍”
西班牙“埃塔”(ETA)
菲律賓“阿布沙耶夫”組織(ABU)
阿爾及利亞“武裝伊斯蘭組織”
此外,當今世界還有許多恐怖組織。如秘魯的“光輝道路”、義大利的“紅色旅”、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埃及的“聖戰者組織”、伊朗的“人民聖戰者組織”、“法塔赫革命委員會”、巴基斯坦“伊斯蘭民兵組織”、日本的“奧姆真理教”、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泰國的“上帝教”、土耳其的“庫爾德工人黨”、孟加拉的“泰米爾猛虎組織”,以及在車臣境內活動的哈塔卜、拉杜耶夫的匪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