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尾古厝

埭尾古厝

埭尾村坐落於漳州龍海市的東園鎮西部,南溪的下游,四面環水。這是一個一度被世人遺忘的閩南古村落,有著560多年的歷史。它由開漳聖王陳元光第25世孫陳均惠的第八世後裔開基,至今仍為陳氏族群的聚居地。 據統計,埭尾村共有古厝281座,而明清時期建造的古厝就有100多座。 “有埭尾厝無埭尾富,有埭尾富無埭尾厝。”這句話在埭尾村已經流傳了數百年, 說的是埭尾的富有。如今,走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穿行在小巷之間,仍然能感受到富有的遺存。 82歲村民林招娣的古厝始建於明代,整幢建築選材及手工極為考究。樑上的漆畫、貼金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妙的構造和裝飾上,仍能看出她家當年的生活富足充裕。林招娣回憶,她剛嫁到這裡時,發現不僅她家的房梁、家具有用金粉做的精美裝飾,鄰居家的房梁、家具裝飾也都是如此。 除了獨棟建築考究,埭尾古厝的看點還在於整體整齊劃一的風格。 “如果沒有村里人指點,外來者很難辨認門戶,甚至還會出現迷路現象。”埭尾村古厝不僅坐向、形態相同,就連大小也近乎一致,都在100平方米左右,村民陳志強稱,他們曾經拿尺子丈量過,無論是古厝的長和寬,還是高低,都可以說是不差分毫。 “埭尾村古村落是漳州目前發現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是閩南建築裝飾的一個縮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將成為研究閩南地區建築風格嬗變及村落發展史的重要實例。”談及這個曾被世人遺忘的典型閩南古村落,龍海市文史專家張日慶認為,“埭尾村特殊的格局,不僅體現了閩南建築的精巧構思,還蘊涵了閩南人特有的一種人文精神,即互相關照、守護相望、多樣和諧。” “無論新舊皆為陳姓聚居地,從不接受外姓人居住。”談及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埭尾村,現年已92歲高齡的村民陳思獅告訴記者,“數百年來,埭尾村村民都嚴守先人禁改建築格局的遺訓,古老與現代之間有著鮮明的界限,古老的一律向北,現代的一律向南。”

埭尾村坐落於漳州龍海市的東園鎮西部,南溪的下游,四面環水。這是一個一度被世人遺忘的閩南古村落,有著560多年的歷史。它由開漳聖王陳元光第25世孫陳均惠的第八世後裔開基,至今仍為陳氏族群的聚居地。 據統計,埭尾村共有古厝281座,而明清時期建造的古厝就有100多座。 “有埭尾厝無埭尾富,有埭尾富無埭尾厝。”這句話在埭尾村已經流傳了數百年, 說的是埭尾的富有。如今,走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穿行在小巷之間,仍然能感受到富有的遺存。 82歲村民林招娣的古厝始建於明代,整幢建築選材及手工極為考究。樑上的漆畫、貼金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妙的構造和裝飾上,仍能看出她家當年的生活富足充裕。林招娣回憶,她剛嫁到這裡時,發現不僅她家的房梁、家具有用金粉做的精美裝飾,鄰居家的房梁、家具裝飾也都是如此。 除了獨棟建築考究,埭尾古厝的看點還在於整體整齊劃一的風格。 “如果沒有村里人指點,外來者很難辨認門戶,甚至還會出現迷路現象。”埭尾村古厝不僅坐向、形態相同,就連大小也近乎一致,都在100平方米左右,村民陳志強稱,他們曾經拿尺子丈量過,無論是古厝的長和寬,還是高低,都可以說是不差分毫。 “埭尾村古村落是漳州目前發現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是閩南建築裝飾的一個縮影,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將成為研究閩南地區建築風格嬗變及村落發展史的重要實例。”談及這個曾被世人遺忘的典型閩南古村落,龍海市文史專家張日慶認為,“埭尾村特殊的格局,不僅體現了閩南建築的精巧構思,還蘊涵了閩南人特有的一種人文精神,即互相關照、守護相望、多樣和諧。” “無論新舊皆為陳姓聚居地,從不接受外姓人居住。”談及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埭尾村,現年已92歲高齡的村民陳思獅告訴記者,“數百年來,埭尾村村民都嚴守先人禁改建築格局的遺訓,古老與現代之間有著鮮明的界限,古老的一律向北,現代的一律向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