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西廂保·石灣”。據《王氏譜》記載,清朝初年王氏建村,址在麻埠嶺之陽,故取名埠陽村。後村址南移,村旁有石灣,改稱石灣。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復稱埠陽村。
據《萊蕪市志》載,1939年至1941年,埠陽村(時稱石灣子村)隸屬城南區;1948年隸屬汶南區;1951年隸屬黃溝鄉;1958年隸屬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管轄;1985年10月撤處並鄉,全市分為28個鄉鎮辦事處,高莊與南冶分家各成立鎮,歸高莊鎮;2001年隸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村里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先後投資10多萬元,打了兩眼機井,修建大水池3個,修築防滲渠道3000多米,擴大水澆面積400多畝。同時村里成立了“農業生產資料服務室”,積極向村民提供良種、農藥和化肥,保證了糧食的穩產高產。糧食年年豐收,帶動了養豬業的發展。如今家家戶戶都養肥豬或母豬。去年全村生豬存欄量達到700多頭。僅此一項人均增加收入200多元。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立足本村石灰石資源特別豐富的實際,村里劃出30畝石料場,鼓勵村民發展採石加工業。現全村有300多人常年從事打料石,粉碎石子,雕刻門枕石,腰枕石等工作。僅這一項,每人年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可以說,埠陽村人立足“糧石”做文章,家家戶戶踏上小康路。
埠陽村地處萊蕪市南部山區。解放前由於村中交通不便,經濟條件差,生活貧窮落後,教育欠發達。村中沒有學校,人們只好到外村投親讀書。解放後,開始投資教育,興辦學校。1950年與魏家窪村合辦一處國小,解決了村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為了提高村中成人文化水平,1952年成立速成識字班,對青壯年進行“掃盲”教育。1963年,成立一處從國小到國中的綜合學校,即埠陽村綜合學校。1988年綜合學校撤銷,與魏家窪國小合為一處,更名為魏家窪聯小至今。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該村村民積極投身於鬥爭之中,湧現出不少愛國志士,張清友曾任過陳毅司令員的警衛員,任過八路軍某團團長。張宏曾任解放軍某部團長,有四位青年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埠陽村不但風景秀麗,而且經濟發展迅速,相信不久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地理位置
埠陽村原名石灣子,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西南4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南2公里處。地處丘嶺。東鄰魏家窪村,西鄰響水河,南隔山嶺與黃溝村、石棚村接壤。296戶,861口人,耕地面積940畝,荒山面積128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