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村[山西省陵川縣附城鎮下轄村]

城東村(Chéng dōng cūn)位於陵川縣附城鎮東南2.5公里處,地理位置在東經113°15′~18′,北緯35°47′~48′之間,東與寨嶺村嶺東置隔,南與窯嶺村相鄰,西與莊裡村隔河相望,北與蓋城村毗鄰。總面積7平方公里,總戶數300戶,總人口1252人。

地理歷史

全村地理條件比較平坦,呈“盆”形。南有龍王山,村居住在龍的懷抱,現建房在龍的脊樑上,一條河流,三條支流。城東村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無霜期約135-175天,年均降水量605毫米,年平均氣溫約9.5℃,風沙侵蝕不大,加之土地肥沃,具有農作物生長的優越條件,農村作物主要是玉米。

城東村歷史悠久,唐高祖九年,蓋城設縣,故因城東在蓋州縣城東面,叫城東村。坐落位置龍的胸脊、四面松柏懷抱,大地較為肥沃,城東村居住相對集中,解放後歸大斛樹鄉管轄,後歸附城公社附城鎮管轄,稱城東大隊。附城鎮管轄統稱城東村委會是獨立的行政村。

本村管轄的土地較為肥沃,地下有石灰石、礦石,有比較豐富的耐火材料,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新建耐火材料廠4座,產品原銷到南京、蕪湖、河南等地,由於近幾年來煤炭價格猛漲,市場疲軟,耐火材料產品萎縮,耐火材料幾乎沒有市場

城東村有一條大河流,三條支流,常年乾涸,東南西水池各一口水井,5眼均為活水。2003年全村投資了10萬餘元,接通了自來水,告別了池水、井水,用上了安全飲用水,舊水池基本用於生活用水。

清末民國,村有上黨戲,統稱“東字二班”曾風蜚一時。有老藝人常到邊村傳藝,“老湫湫”音樂隊被陵川縣政府批准為“陵川縣第三批非文化遺產”,每年過節“老湫湫”為節日助興。解放後,村有上黨戲班,共有10個劇本,經常外出演出,曾受當地村民的喜愛,文革中村有文化室出演樣板戲5個劇本,隨著時間的流逝已不存在。

交通道路

2003年修通了附丈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硬化主街道,2011年達到“戶戶通”工程。機械設備1972年購進了躍進牌拖拉機,村中有磨麵機、推谷機、鍘草機,1978年購進了東—28拖拉機一台,隨著農業耕作改造全村現有三輪車 15 台,大型汽車 3輛 。

廟宇及革命遺址

大廟(Da miao)坐落在村南,結構嚴謹,是生兒育女、保佑全村大人、小孩的地方,修建於清朝年間。

小廟(Xiao miao)坐落在村北,建築年間不詳,年久失修,僅剩舞台存在。

東寺上(Dong si shang)坐落在村東,建築年間不詳,年久失修,經翻修其規模原在。

張家祠堂(Zhang jia ci tang)建築年間不詳,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由於影響新農村建設規劃,經研究搬遷為新農村建設規劃之中。

太行第八地委專署第八軍分區革命紀念地(Tai hang di ba di wei zhuan shu di ba jun fen qu ge ming ji nian di),1944年6月為了戰局需要從河南小底撤出北上進駐城東村近一年,舊址依然存在。中共太行第八地委書記江明、專員杜毓雲、司令員黃新友、參謀長熊新木等領導在那裡領導指揮陵川、晉城、修武、溫縣、孟縣、沁陽、博愛、武涉等縣開闢以焦作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中共陵高縣委革命紀念地(Zhong gong ling gao xian wei ge ming ji nian di),1943年中共陵高縣委為了指揮陵高縣的對敵鬥爭工作,進駐城東村,縣委書記李步雲、縣長路憲文在此領導開展了革命鬥爭工作,雖經60年風雨侵蝕,舊址依然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