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背景線

城市背景線

中國崛起的事實改變了傳統的財富結構和社會格局,承載著商業、生活、文化和經濟重心的城市以及城鎮化的鄉村正變得異彩紛呈。但是這種表面的張力和華麗背後,卻是傳統視野中“本色中國”的逐漸消隱。

內容簡介

城市背景線 城市背景線

中國崛起的事實改變了傳統的財富結構和社會格局,承載著商業、生活、文化和經濟重心的城市以及城鎮化的鄉村正變得異彩紛呈。但是這種表面的張力和華麗背後,卻是傳統視野中“本色中國”的逐漸消隱。這本書以翔實的調查為基礎,通過對眾多權威專家的採訪,報導和反思這幾十年來中國城市發展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全景解讀中國社會和城市變革浪潮中一切變化背後的深度成因,同時也提供一些策略性的建議和建設性的批評 。

作者簡介

王傑:曾在鄭州、上海等地媒體從業,歷任上海《外灘畫報》資深記者,《鄭州晚報-深度周刊》執行主編,現任《中國國家地理》編輯。從事社會報導多年,亦愛在山嶽冰川之間追逐天地大美,近年開始關注城市建設和古建築保護領域。

2004年出版《水墨徽州》;同名作2005年被收入國小義務教育五年級語文課本;2008年出版《城市之旅》中、英文版;2009年出版《城市之旅》德文版;2009年出版《皇城古韻-透過建築看北京》;2010年出版《徽山煙雨-透過建築看徽州》;另著有散文集《平淡的秋天》、待出懷舊文集《皮孩子》(繪本)。出版時間:2012-06-01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市場價:¥35.00

目錄

第一部分

雄起的中國:中國城市“大躍進”

在從鄉土到城市的蛻變過程中,經濟高速運轉積聚的充足資本給諸多城市提供了一切博弈的可能。

中國城市的膨脹熱

偽城市化下的生存壓力

誰在主導新時期的“攻城掠地”?

第二部分

現實的中國:傳統在亂象中失守

許多城市拋棄自我,選擇了向國外城市“求經”和與國內其他城市攀比的建設過程,這種缺少文化根基的改變,容易出現東施效顰般的模仿和醜陋的城市面孔。但是那些常常讓人懷想的,卻是處於安靜淳樸時代的中國城市。

30年前的中國膚色

中國城市的幼年和成長

面孔雷同,城市建築的個性在哪裡?

追隨傳統還是集體媚外?

拆了舊的蓋新的,新的還是舊的?

中國城市是外國建築師試驗場

世博會是更大的先鋒建築試驗場

CBD:城市再造

以最佳化環境的名義圈地

土地是城市化的加速劑

重建與安置:財富與資本的考量

第三部分

酷性的中國:城市的特質是文化

迅速攀升的建築個頭,見證了中國城市在短短30年間的滄桑巨變。那些個個標新立異的摩天大廈,堆砌出讓人眼花繚亂的時尚和洋氣。

崑山之變

梳理中國城市的摩天大樓

深圳:中國城市的引擎

上海:十里洋場的風情流變

重慶:在山上“造山”的城市

銀川:誰的湖泊跟這個城市一樣多?

成都: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第四部分

迷惘的中國

改變的結果不應該是失去

城市的衍變和成長也是有規律的,對於規劃和開發者而言,沒有思想,則缺乏判斷,沒有主見,則陷入被動,容易被那些表面的光鮮牽著鼻子走。

開發區建築的悵惘

大學城:另類的開發

北京:故城漸遠

被現代建築壓垮的古城

城鎮化的先天性缺失:污染和經濟發展同時起步

治污避免了江南小城的淪陷

造城城市擁堵的是建築

交通優先和家長式管理

工程轉包惡果和中國式程式之害

房價和民生的糾集:政績工程、商業開發與百姓利益的矛盾

空置 空置

抽檢中國建築:在天災和人禍面前

地質災害背後

第五部分

沉思的中國: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

城市化進程中有許多我們只能意會,而不能言說的事實,但它又實實在在的擾亂著人們心理那份簡單純淨的期待。讓人慾語還休,欲罷不能。學會思考,把建設徹底交給自然,或許就更容易產生讓人樂見其成的城市生態。

城市讓人舒心才是硬道理

美好的生活不能缺少誠信

誰奪走了我們的黑夜?

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

戶籍思變

以綠地為主的城市規劃模式是否適合缺水城市?

奪取土地的“革命”:新農村建設是否會被綁架?

城市擴張需要堅守怎樣的生態底線?

向自然求解:讓城市成為田園

城市建設同樣面臨著生存藝術

大自然知道城市想要的是什麼

第六部分

成長的中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城市懷著暴發戶一樣的心理堆砌起體量巨大的建築,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因飽餐而迅速發福的巨人,當它意識到自己忽視了成長中必須的修身課程時,突然發現需要動手術來修正跑偏的體型和肚腩。

從城市到城市

只有空間沒有距離

幸福不止是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