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古城

城川古城

城川古城位於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東約1公里處古城平面形制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坐北朝南。

城川古城概述

城川古城北牆長724米,南牆長760米,東牆長600米,西牆長602米,面積44萬平方米。城牆由灰白色沙土夯築而成,結構堅實緊密。東、南、北牆保存較好,牆上角樓、馬面、瓮城歷歷可見,城垣現存平均高約8米。城外四周修有護城河,護城河痕跡仍然明顯可辨,部分地帶至今仍可積水。城內現已闢為耕地,早年地表遍布陶、瓦殘片遺物。考古鑽探判定城址為焚毀建築。據文獻記載,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宥洲,治所在延恩,寶應(公元762年)後廢。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於舊宥洲東北300里新置宥洲,以安置歸附的党項民眾。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再次將新宥洲移治長澤縣。宋時屬西夏。蒙古廢。據北京大學侯仁之教授和陝西師範大學朱士光教授等考證,城川古城即為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前的長澤縣城和唐元和十五年移治長澤縣的宥洲城故址。新宥洲是唐王朝專門為內徒的党項族兒設。另外,城川古城遺址所在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和內蒙古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交接地帶,城川古城的興廢,除去戰爭等認為的因素的干預外,與奢延澤、毛烏素沙地等自然環境的變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城川古城遺址在研究奢延澤、毛烏素沙地歷史時期環境變遷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川遊記

聽說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境內有個古城遺址,屬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沒有機會去看.最近,應城川鎮領導邀請,去了城川,有幸目睹了古城風貌. 出城川鎮,沿著一條坑坑窪窪的公路東行10公里左右,在一片綠汕油的草地上,看見一道黑色的城牆斷垣殘留在地面;登高望去,古城牆輪廓清晰可見.古城外,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當地人稱之為川,既有古城又有川地,這就是城川地名的由來。古城就是當年的長澤縣一農州。 我們邊走邊看,邊聽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介紹.這座古城經歷T西魏、北周、隋、店、五代、宋、金七個朝代,歷11寸700多年.據記載,長澤縣建於西魏,公元721年,居住在這一帶的胡人康待賓起兵反唐失敗後,朝廷將參加起義的民眾疏散到河南和江淮諸州.這些以遊牧為生的民眾被迫遷移後,不習慣中原地區的農耕生活,強烈要求返回原籍.公元738年,朝廷命宰相牛仙客在鹽、夏兩州之間新設一州,為右州,以安笠從江淮回來的胡人.此州取名宕州,是表示朝廷寬農之意.公元820年,長澤縣由夏州歸屬宵州。當時府州有居民3萬多人,是一座繁華的縣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