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垤上村在很早以前,就包容了侯馬鎮的東堡(又稱名秀堡)和小堡。
人口信息
全村共有599戶,2730餘口人,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真同志的故鄉。
經濟狀況
2000年以來,依託地理交通資源優勢,先後組建了果蔬批發市場、橋頭服裝市場、燈飾機電城,有效推動了全村經濟發展。2007年,全村社會總產值超過2.6億元,人均純收入7207元。3次被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評為“小康建設先進村”、“模範基層黨組織”、“紅旗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最早時期的垤上村址,是在現今垤上村的南部。人們在澮河北部灘地崖邊,隨著高低不一地勢,在自然形成的較高的小土堆(稱垤上)上居住生息,垤上因此而得名。這些居住點後逐漸形成村落,並逐步向北岸高處推移發展,與侯馬鎮的東堡、小堡相接相間,以至後來東堡、小堡歸屬垤上村,六十年代以後,村子沿澮河北岸、鐵路以南,又向東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垤上村從單一的農業經濟向農工商多種經營發展,一直是侯馬市富裕程度較高的農村。
清光緒六年,垤上村屬於曲沃下馬里;民國十七年垤上屬曲沃縣三區,垤上時有80戶,男260丁,女205口;2000年,垤上村有562戶,1255口人,耕地面積46.2公頃,人均收入3371元。
垤上村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彭真的故鄉。彭真同志於1902年10月12日出生於垤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取名傅懋恭,由於革命的需要,1937年改名彭真。建國以後,彭真視察工作之際,曾1961年12月4日,1964年4月27日,1986年5月31日三次回鄉探親。他十分關心侯馬的建設與發展。第三次回鄉時,為侯馬人民親筆題詞:“團結奮鬥,把侯馬建設得更好”;1986年署名“傅彭真”為侯馬火車站題詞:“侯馬站”;1990年4月16日為垤上學校題寫校名,並題詞:“養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風尚”;1990年7月30日市醫院題名“侯馬市人民醫院”;1991年彭真同志贈送中共侯馬市委五套《彭真文選》。1997年4月26日彭真因病在北京逝世。訊息傳來,侯馬人民無比沉痛。市委、市政府和垤上村黨支部、村委會在彭真同志的故居設了靈堂,前來弔唁的幹部民眾絡繹不絕,彭真同志英名不朽,他永遠活在故鄉人民的心中。
垤上村是侯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傅遵師同志的故鄉。
垤上村,以彭天水同志為支書的黨支部和村委會,在深化農村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多年來,結合本村耕地逐年減少的實際,發揮地處市區的優勢,逐步調整產業結構,由種植業,向商業、第三產業為主導產業過渡。他們在市區建立了蔬菜批發市場和橋頭綜合批發市場,不僅滿足了村民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同時還向社會出售、租賃商業用房,使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廣。現今,垤上村是該市富裕程度較高的農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