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困愁城

《舊五代史·趙思綰傳》一O九1443:(牽肅與程讓能同言于思綰曰)今朝廷三處用兵,一城未下,太尉若翻然效順,率先歸命,以功補過,庶幾無患;若坐守窮城,端然待斃,則阿貴於智也。晚清·劉坤一《書牘一三·復張香濤》(《遺集》2290):未呵徒糜巨款,轉令坐困窮城。 又作[日坐愁城],日:每日;天天,清·王韜《淞隱漫錄·三·鵑紅女史》:惟生家素無積蓄,一‘時為生謀者,準予措置。生幽於羈所,背負芒刺,日坐愁城,一籌莫展。 又作[愁城兀坐],兀坐(wu-):獨自端坐。 清·梁紹王《兩般秋雨隨筆·三·致趙秋舲書》:當局者既費運籌,旁觀者亦難借箸,愁城兀坐,樂境全非。

zuò kùn chóu chéng

坐困:守在一地找不到出路。 宋·王應鹺《困學紀聞·易》:梁武帝不守採石,而台城坐豳。 愁城:憂愁困苦的境地。 宋·陸游《劍南詩稿·一一·山園》:狃吟爛醉君無笑,十丈愁城要解圍。 後來四字成文,形容處任沒仃出路、令人煩悶苦惱的境地而無力擺脫。困也作“守”、愁城也作“窮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