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平靜期

地震平靜期

地震平靜期被打破可能再發5-6級地震.平靜被打破後的結果是,5級以上地震頻度和地震活動水平升高,並且這種地震活動狀態可能仍將持續。

專家稱地震平靜期被打破可能再發5-6級地震
近期不排除再發生5到6級地震“坦白說,目前專家對此有分歧。一種認為屬於汶川地震的餘震,是特大地震引發的較大區域內地應力場調整所致,與之前雲南盈江發生的5.9級地震一樣,都是汶川地震引發的川滇地區的地應力調整活動;還有一種則認為是另一次地震前的異常表現。究竟是震後效應,還是震前異常,我們還在密切跟蹤觀察。但我認為調整因素確實存在,因為根據‘5·12’以來的觀察,當汶川一帶地震活動水平較低時,外圍的活躍度就相對較高。”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首席預報員孫士宏昨晚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傑表示:在未來半月內,攀枝花—會理震區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較小,但近期不排除再發生5級到6級地震的可能性。

今年地震似乎特別多。對此,孫士宏說:“我國大陸確實進入相對活躍的狀態。”他認為,今年太陽黑子活動正處於低值年內,而歷史證明,我國大陸許多強震都在太陽黑子活動低值年內發生。“天體運行已經進入以往統計中的我國大陸多發強震的狀態。當然,學術界也有不同意見,認為天體環境因子並非主要因素。但有一點不可否認,自從2001年崑崙山口西發生8.1級地震以來,直至去年,這幾年我國大陸一直相對平靜,5級以上地震活動頻度低於正常平均活動水平,但今年開始,平靜被打破了……”

平靜被打破後的結果是,5級以上地震頻度和地震活動水平升高,並且這種地震活動狀態可能仍將持續。“但若要就此判斷,我國大陸進入地震活躍期,卻還有待觀測。”為何不能憑經驗判斷?“很簡單,因為經驗太少。”孫士宏說,“在20世紀,地震活動一般10年平靜10年活躍,也就是有個20年左右的周期。但進入21世紀以來,地震活動的規律性卻和20世紀有些不一樣。所以學術界在考慮,是不是可能有種百年周期在裡頭呢?然而,我們積累的經驗太短,只有40年左右,因此只能試探性地探討地震活動的周期性。”

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新震或是餘震,今年多次地震都處於一個很大範圍的中國南北地震帶上,存在相互牽動的情況。孫士宏說,地震聯動是我國地震活動的一大特點。因此,類似此次攀枝花地震的調整還將持續到何時,地域範圍是否還會擴大,專家表示還有待跟蹤。

地震解析

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人們對地震發生的原因,常常藉助於神靈的力量來解釋。在我國,民間普遍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他們說地底下住著一條大鰲魚,時間長了,大鰲魚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鰲魚一翻身,大地便會顫動起來。用現代人的眼光分析這種傳說,簡直是荒誕不徑。但持這種說法的國家,並不只有中國。

地震平靜期地震烈度Ⅶ度區
例如,在古希臘神話中,海神普舍頓就是地震的神。南美還流傳著支撐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動,引起地震的說法。古代日本認為,日本島下面住著大鯰魚,一旦鯰魚不高興了,只要將尾巴一掃,於是日本就要發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關於地下住著動物在作怪的傳說。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誰也不會相信這類迷信的說法了。其實,地震就是地動,是地球表面的振動。 引起地球表面振動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開炮、機械振動等;同樣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劃分為五類:
1. 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 水庫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

同地震震級的區別

地震平靜期地震烈度Ⅺ度區的唐山
從概念上講,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級有嚴格的區別,不可互相混淆。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對於同一次地震只應有一個數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異的,它受著當地各種自然和人為條件的影響。對震級相同的地震來說,如果震源越淺,震中距越短,則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樣,當地的地質構造是否穩定,土壤結構是否堅實,房屋和其他構築物是否堅固耐震,對於當地的烈度高或低有著直接的關係。(影響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建築物)。一次地震中,人們往往強調震中(或稱極震區)的烈度。

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評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訂一個統一的評定標準。這個規定的標準稱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I度到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