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雷戰紀念館:位於山東省海陽市區海陽博物館二樓。
抗日戰爭期間,海陽民兵在艱苦的條件下,在各村建立地雷加工廠,自己碾炸藥,製造石雷,創造了夾子雷、連環雷等10多種地雷和子母雷、頭髮雷等30多種埋雷方法,先後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897多人,沉重的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他們的突出代表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被評為“全國民兵英雄”,並多次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的接見。
歷史背景
1940年2月,日寇的鐵蹄踏入海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海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仇敵愾,奮起抗戰。1943年5月,瑞宇村首顆地雷炸響,拉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於是在艱苦的條件下,海陽民兵在各村建立地雷加工廠,自己碾炸藥,製造石雷,創造了夾子雷、連環雷等10多種地雷和子母雷、頭髮雷等30多種埋雷方法,使海陽大地處處布滿陷敵於滅頂之災的地雷陣,先後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897多人,繳獲武器600餘件,沉重的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湧現出趙疃、文山後、小灘三個膠東特級模範爆炸村,並湧現出於化虎、趙守福、孫玉敏3名全國民兵英雄和13名膠東民兵英雄、99名膠東模範、11名膠東爆炸大王,不僅在海陽人民的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他們的突出代表多次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的接見。1945年10月許世友將軍為讚揚海陽地雷戰曾揮毫寫下“英雄造地雷、雷鄉出英雄”10個大字;1989年8月遲浩田將軍題寫了“地雷戰倭寇喪膽、衛海防壯我國威”;1991年7月楊得志將軍題寫了“地雷戰”三個大字。1962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海陽地雷戰為背景,以三位全國民兵英雄為原型,在海陽實地成功拍攝了軍事教學故事片《地雷戰》,轟動全國,使海陽人民抗日地雷戰的英雄故事家喻戶曉,蜚聲海內外。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再現海陽軍民英勇抗日的光輝歷史和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廣泛蒐集、挖掘、系統整理和重新布展,海陽地雷戰大型紀念館於2005年5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
地雷戰紀念館的建築風格體現了中西交融的特點,注重了建築、環境與陳列相結合,四個錯落有致的金字塔頂,全部採用寶石藍玻璃鑲嵌,即美觀大方,又明亮通風;牆體委角飾以大紅柱子,與藍頂白牆互相映襯,整體設計美觀、典雅、凝重。紀念館在內容上以文物作為主要展覽語言,突出陳列內容的真實性、觀眾的參與性,生動逼真地展現了海陽歷史上那段英雄輩出、波瀾壯闊的歲月。
展館布局
展覽共分6個部分:第一,民族危急,共赴國難;第二,地雷戰日寇喪膽,衛海防壯我國威;第三,反掃蕩“105”天動魂魄,盆子山“60”余村響雷聲;第四,英雄造雷鄉,雷鄉出英雄;第五,光輝實際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後人;第六,實現新跨越,建設新海陽。整個展覽重點突出,把海陽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利用地雷村村布防,戶戶備戰,廣大民兵開展地雷戰、麻雀戰的史實,和艱苦奮鬥,打擊日寇,多年前海陽大地上發生的那場戰鬥場面展現出來。紀念館的主要珍藏品有當年民兵用過的土槍、土炮、大刀、長矛、鐵雷、石雷、埋雷工具、學習材料、瓦解偽軍的傳單及模範、英雄人物的遺物等。
地雷戰紀念館2005年被評為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地雷戰紀念館正在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紅色旅遊重點單位”的作用,所辦展覽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優秀展覽獎"。這些記錄著海陽人民英雄事跡的紀念館和遺址已經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讓更多的觀眾感知那段歷史,感受偉大的地雷戰精神,讓地雷戰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藏品
土炮:全國民兵英雄趙守福在地雷戰中用過的土炮。
地雷:民兵在地雷戰中用過的各種地雷。
石雷:民兵自造的石雷。
獎章、槍枝:全國民兵英雄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在地雷戰中用過的槍枝和獲得獎章等遺物
電影介紹
1962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此為原型,實地拍攝了《地雷戰》,從此海陽地雷戰的英雄事跡轟動全國、家喻戶曉;1945年10月許世友將軍為讚揚海陽地雷戰曾揮毫寫下“英雄造地雷、雷鄉出英雄”10個大字;1989年8月遲浩田將軍題寫了“地雷戰倭寇喪膽、衛海防壯我國威”;1991年7月楊得志將軍題寫了“地雷戰”三個大字.海陽地雷戰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英雄們的光榮事跡和埋雷作戰方式三十多種,共設3個展廳,展出圖片180餘幅、文物200餘件,展覽共分“地雷戰威力無窮”、“地雷戰故鄉新貌”等6個部分,於抗戰勝利60周年正式開放,2005年被評為全國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同時被列為山東省紅色旅遊重點單位。
趙疃村為地雷戰主戰場,現存有主戰場遺址及紀念碑。趙疃村地雷戰遺址:海陽地雷戰主戰場,1995年8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海陽召開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大會,並在海陽趙疃村立碑以示紀念;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題“地雷戰精神永存”的碑文。鎮妖石:海陽地雷戰遺址之一,當年抗日軍民在此埋設地雷伏擊日寇,令敵人聞風喪膽。革命故事影片《地雷戰》曾在此拍攝外景。
歷史介紹
地雷戰興起的客觀條件。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枝,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套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雷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蕩”,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掃蕩”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蕩”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于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覆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蕩”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民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裡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蕩”。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鬥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蕩”,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于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民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臥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臥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蕩”均遭殺傷。當時在民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民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民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民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莊、南泊子等村,發動民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裡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于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鬥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
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里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裡,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莊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村、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民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莊、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日偽軍在多次挨炸後,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這倒是使鬼子減少了挨炸的機會,但這條經驗很快就失效,民兵們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樣挨炸。小灘村南有一條河,是行村日偽軍到萊陽穴坊莊據點的必經之地。敵人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灘村民兵孫藻訓、孫玉敏、孫春旭等,做了九顆水雷,瞅準敵人將到時,迅速將雷埋在河中里。日偽軍涉水過河,九顆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孫家夼據點300多日偽軍到行村搬運物資,行至趙疃村東集前埠嘴下,陷入趙疃民兵布下的“長蛇雷陣”,在長達二里的路上,地雷連續轟鳴,敵人左躲右閃,也未能躲開雷陣,被斃傷30多人。
6月的一天中午,日偽軍集中一個營的兵力襲擊了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隊報告,一面指揮民兵用土槍土炮把敵人誘進河套的地雷區,炸得敵人矇頭轉向,扭頭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沒想到被埋伏在那裡的我軍主力十六團所狙擊,敵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縣獨立營的襲擊,向東北逃竄,被埋伏在那裡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來。當敵人第二次被擠進河套時,地雷接連不斷地開了花,日偽軍死傷70多人,俘虜30多人。
在盆子山區人民開展反“掃蕩”的105天中,海陽民兵共配合部隊埋雷2500多顆,炸死炸傷日偽軍200多人。7月,膠東武委會在海陽縣高家召開反“掃蕩”鬥爭經驗總結大會。大會總結推廣了海陽縣“五虎村”、盆子山區人民聯防抗敵的鬥爭經驗。同時,授予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於晉江、趙同倫、紀常勝、紀中勝、陳桂香、紀彥、紀洪福、欒恆悅、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為膠東民兵英雄。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膠東地區的抗戰,為膠東地區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3年冬,趙守福、于化虎、趙同倫、欒恆月等60餘人,組成膠東爆炸隊,開赴萊陽,在萊陽城外布下地雷,日偽軍被封鎖的不敢出動。同年,縣武委會主任欒晉階等在小紀區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萊陽五尺渡,襲擊了趙保原的聯絡點,俘敵6人。撤離時布下地雷,被敵人全部踏響。1945年5月6日,各路日偽軍集結萊陽城,趙守福奉命帶領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城及東漩河一帶,埋設地雷20顆,斃傷敵人20餘名。
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調文山後村民兵隊長、爆炸大王于化虎5名爆炸隊員,到煙濰線開展地雷戰,歷時四個多月。他們在黃縣(今龍口市)、蓬萊一帶,教給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術。一次,于化虎等在蓬萊城附近埋雷20多顆,斃傷日偽軍28人。1945年1月,膠東區武委會派於鳳鳴帶領4人爆炸組,再赴蓬萊執行任務。在十餘天中,於鳳鳴等教部隊民兵600多人學習爆炸技術,並布雷封鎖大辛店據點,斃傷敵人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的通令嘉獎。
1945年5月初,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帶領趙炳昆等5名爆炸隊員,扛著膠東軍區授予的“膠東遠征爆炸隊”的大旗,到膠濟鐵路沿線的藍村一帶,配合西海獨立團作戰,並向部隊幹部、戰士傳授爆炸技術。同部隊一起實驗用地雷加炸藥,爆破敵人鐵路3次,炸毀鐵路50多米,致使敵人的鐵路運輸長期中斷。
由於海陽民兵工作突出,特別是地雷戰戰果輝煌,因而獲得了不少殊榮。1943年冬,山東省軍區政治部授予海陽“民兵工作模範縣”光榮稱號。1945年6月,膠東區武委會授予海陽縣“戰鬥模範縣”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