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角兒苗(原變種)

地角兒苗(原變種),產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河南等省區。生於海拔18O-2500米的山坡、砂地、路旁及荒地上。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市郊區。蒙古東部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地角兒苗(原變種) 地角兒苗(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外傾,植株各部密被開展白色絹狀長柔毛,淡灰色。主根發達,直伸,暗褐色。莖縮短,簇生。輪生羽狀複葉長4-20厘米;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與葉柄貼生很高,彼此於基部合生,先端分離而漸尖,密被白色絹狀長柔毛;葉軸有時微具腺體;小葉7-17輪(對),對生或4片輪生,線形、線狀披針形、披針形,長3-23毫米,寬1.5-6.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常反卷,兩面密被絹狀長柔毛,上面毛較疏。10-15 (-23) 花組成或疏或密的總狀花序;花葶與葉等長或稍長,直立或平臥,被開展長硬毛;苞片披針形,長4-10毫米,寬1-2毫米,先端尖,疏被白色柔毛;花長約20毫米;花葶筒狀,長9-12毫米,寬2.5-4毫米,密被長柔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3-5毫米;花冠紫紅色、藍紫色,旗瓣菱狀卵形,長14-20毫米,寬7-9毫米,先端圓,或略微凹,中部黃色,乾後有黃綠色斑,翼瓣長圓形,長15-18毫米,先端斜寬,微凹,龍骨瓣長11-15毫米,喙長2-2.5毫米;子房被白色長柔毛或無毛,花柱下部有毛,上部無毛;胚珠26-28。莢果幾革質,稍堅硬,卵狀長圓形,膨脹,腹背稍扁,長17-22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具長喙,腹、背縫均有溝槽,密被長柔毛,隔膜寬約1.5毫米,不完全2室。種子寬腎形,長約2毫米,暗褐色。花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O-2500米的山坡、砂地、路旁及荒地上。

分布範圍

產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河南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市郊區。蒙古東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在冬季和春季,牛、綿羊、山羊採食其殘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