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建築

地域性建築

地域性建築--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為王育林。

圖書信息

作 者:王育林 著
出 版 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1
版 次:1
頁 數:206
字 數:335000
印刷時間:2008-1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1828304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圍繞不同地區現代建築文化發展之路展開,同時闡述了西方建築思潮對地域性建築發展的影響。我們不僅僅要向西方學習,而且要在東方當代地域建築創作中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現代的建築材料,結合悠久的歷史、文化等豐富的本土資源,並強調建築的節能性、環境性、地域性進行設計。這對於解決我國的資源、能源緊缺現狀更具現實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現代建築發源地之外各個地區的地域性建築的特點,分為大洋洲海洋主題建築、南亞次大陸的陽光主題和低技術主題建築、西亞的沙漠主題和新技術主題建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宗教主題建築、非洲建築的“神秘”魅力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主題建築等幾個部分展開深入探討。分析了如何看待及如何處理全球化中欠發達地區地域性建築的理論和實踐。

目錄

1 現代建築的拓展和地域性建築的崛起
1.1 現代主義建築的傳播
1.2 地域性建築與氣候
1.3 地域性建築與宗教
1.4 現代建築的地域性理論
1.5 地域建築回歸自然促進“可持續發展”
2 大洋洲海洋主題建築
2.1 大洋洲的地域背景
2.2 地域文脈的創新:地方技術與高技結合
小結
3 南亞次大陸的陽光主題和低技術主題建築
3.1 結合氣候的設計思路
3.2 西方建築師對南亞地域建築的推動
3.3 南亞建築師的傳統再造
3.4 技術推動現代地域建築發展

部分章節

1 現代建築的拓展和地域性建築的崛起
1.1 現代主義建築的傳播
現代主義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迅速向世界各地傳播,最終成為20世紀中葉現代建築的主導潮流。現代主義建築可以說是以“功能主義”為主要的設計原則,並且現代主義強調建築和工業的結合,強調建築必須走工業化的道路,這也就同時強調技術在建築中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建築的技術和藝術之間,技術決定藝術的表現。而材料本身的質感、結構本身所具有的大體量感和空間意識表現的特徵,也是現代主義建築很注重的方面。藝術表現側重建築造型的面和體的表現,崇尚功能和結構的美,是有意識地簡化建築的外觀造型。因此,可以說現代主義建築是根據功能、材料與藝術表現相結合的原則,創造出的一套與古典主義相對立的藝術表現手法。
首先,現代主義向拉丁美洲擴展。我們從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在20世紀30、40年代的建築作品中,可以明顯地覺察到現代主義對他的影響。另外,從建築創作和建築藝術的角度來看,戰後初期的建築格局和重心改變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築創作的重心在西歐;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西歐仍然不斷有新的建築動向,但是在20世紀50、60年代,美國的建築卻更加的引人注目。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與社會經濟條件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歐洲許多現代主義建築師都先後到了美國,這使得現代主義在美國迅速擴展,其中著名的有格羅皮烏斯、密斯、孟德爾松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末後的20世紀50、60年代,現代主義在全世界得到廣泛傳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