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地下水位調控是地下水含水層的管理方式之一。
研究目的
平原地區地下水和農業有密切關係。地下水位過高時可造成土壤鹽漬化,使農業減產,甚至絕產。在雨季地下水位很高時,會使土壤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擴大澇災。
在井灌區地下水埋深變化時,對井灌效益有巨大影響。故不同地區都存在一個最優的地下水埋深,可保證增大地下水開採量,對農作物生長適宜及經濟效益最高。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係數和潛水蒸發強度都隨水位深度變化而變化。根據其變化規律確定地下水合理開採的最優水位,即使降雨入滲補給增加,又使潛水蒸發最小,還能擴大包氣帶蓄水能力,有助於防漬防澇。
調控方法
調節控制最優地下水位的確定應從以下方面考慮:①考慮到年際間淺層地下水的正均衡量最大,即補給量最大;②有利於防治鹼澇災害。有了一定地下水埋深,就具有一定的土壤“庫容”,包氣帶蓄水能力增大,增加降水入滲量,有利於改造和防洽土壤鹽鹼化和減輕洪澇災害;③有利於加速改造淺層鹹水。通過抽鹹補淡,逐步擴大淡水層;④有利於發揮現有提水工具功效,維持地下水資源長期穩定開採。中國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最優水位在汛前最低埋深應為4~5米,汛後最高水位為2~3米。如地下水按此調控,生態環境最佳,經濟效益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