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崖縫中成長:昨天第1卷

《在崖縫中成長:昨天第1卷》一書是由夏家駿編著,作家出版社於2011年5月出版,本書寫的是作者自四歲至調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時的經歷。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裝: 29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6358675
條形碼: 9787506358675
尺寸: 23.8 x 16.6 x 2.4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夏家駿,1937年生於桂林,幼失怙恃,四歲入兩江兒童教養院,六歲返祖籍湖南省龍山縣。十歲考人湖北來風中學,解放後入龍山國中,1955年高中吉首民族中學,1961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1963年南開大學歷史系明清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鄭天挺先生。
研究生畢業後,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任中學教師十三年後,後調省社會科學院,1986年調入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任研究員、教授,享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紙老虎現形記》、《清代中葉的白蓮教起義》、《清朝史話》、《中國人與酒》、《早期中俄關係史話》、《廉海勾沉》等書。譯著有《石勒苗去華沙》。學術論文有《乾隆懲貪述評》等百餘篇。合著有《近百年東北史話》等數書,個人整理編輯有《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二本。另有書法作品集五本。
1987-2007年兼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聯合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副會長、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會長、國務院人權基金會理事。

內容簡介

《在崖縫中成長:第1卷》寫的是作者自四歲至調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時的經歷。童年的苦難,解放後的幸福,研究生畢業後在齊齊哈爾市15年的磨難,1978年調入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的埋頭著述的艱辛。從中可看出作者在崖縫中成長的堅韌不拔精神。

媒體評論

昨天留給每一個人的都是不可再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昨天的夢、昨天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對於今天的現實、今天的榮辱興衰、生死存亡、進退取捨,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昨天的風雨泥濘、羊腸曲徑,也許恰是磨鍊人們踏上晴和景明的康莊大道的意志需要。
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明天又是後天的昨天。人的生命,除了臨終之日,全部由昨天組成。因此,重視昨天,即是重視生命、重視今天、重視個人生命中的未來。
——作者 夏家駿
《我不是包公》、《在崖縫中成長》兩部書,拓夏公《昨天》之腳印——印出回憶之經緯,印出歲月之艱辛;印出有為之不悔,印出品質之清純;印出事業之精進,印出成就之繽紛,印出人性之善美,印出理想之追尋,印出生命之真諦,印出征程之延伸……這“腳印”是“崖縫”高聳的老樹之落葉,與土地相吻;這“腳印”是“包公”的慧眼之凝聚,與人民相親。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藝術院院長 楊楓《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

目錄

傲雪青松崖縫中長成
前言
第一章 最初的記憶
一、桂林的雨夜
二、姥姥的偏愛
三、秘密武器
四、躲岩洞
五、兩江兒童教養院
六、久別重逢
七、回龍山
八、寄爺和太公
九、小灣咳血
十、萬花筒
第二章 母親之死
一、洗洛寒夜
二、老家第一個年
三、故事與讀書
四、石牌洞國小
五、仁甫大哥
六、“牛為什麼反芻?”
七、師父
八、“媽媽,我們給您打傘啦!”
九、“死也不出嫁!”
第三章 相依為命
一、鎮完小第一課
二、“文白不通請另作”
三、來鳳國中
四、“寧可餓死,也不偷不搶!”
五、“又臭又硬”
六、“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七、“算你撿了條命!”
八、“姐姐,您在哪裡?”
九、“滿門‘生’無底,一家‘午’出頭”
十、龍脈和風水”
十一、雪夜奇逢
第四章 重返校園
一、小鬼
二、龍山一中
三、吃牙膏的人
四、停餐的風波
五、“再見吧,永順!”
六、“別了,龍山!”
七、“偏臉伢!”
八、難得的鴻雁
九、愉快的星期天
十、嚴峻的考驗
……
第五章 “向科學進軍!”
第六章 遠走高飛
第七章 磨鍊
第八章 拼搏
第九章 遠走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