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土壤養分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評價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土壤養分進行調控利於作物達到高產,常見方法有調節土壤的供肥性、提高養分的有效性、合理施肥。
調節土壤的供肥性
(1)增施有機和無機肥,提高土壤供肥性能施用有機肥料可以保證土壤養分全面持續地供應,促進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和肥力的提高,是提高土壤供肥性能的基礎。
無機肥料具有養分含量高、肥效快的特點,所以施用無機肥料能迅速增加土壤中氮、磷、鉀和中量、微量元素的含量,能及時地供應作物的吸收利用,彌補有機肥料和土壤中某些速效養分供應上的不足和遲緩,迅速改善土壤養分物質的循環過程,建立新的平衡,提高土壤養分供應水平,滿足作物高產穩產對養分的需要。建立以有機肥為基礎,與無機肥相結合,並配合多種肥料的施肥體系,對土壤的保肥和供肥都是有利的。
(2)加強耕作和合理灌溉,促進養分的轉化供應各種農業技術措施中,以耕作和灌排對養分轉化的作用最為明顯。
精耕細作,疏鬆耕層,以耕促肥。早地深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孔隙的鬆緊狀況,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通氣性,促進微生物的活動,加速土壤礦物質成分的風化釋放和有機質的分解,從而使土壤有效養分顯著增加。中耕鬆土可以使土壤中保持一定的水分,通氣增溫也能提高速效養分的數量。但是如果耕作過於頻繁,也容易使有機質分解過快而損耗有效養分,應在滿足有效養分供應的前提下,減少頻繁的耕作,對於積累有機質和持續地供應養分也有一定的好處。
合理灌溉,調節土壤水、氣和熱,以水促肥。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可以改善土壤熱狀況和通氣性,加強礦質養分的溶解、水解和氧化作用,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一般要求水分含量不超過田間持水量的60%~80%,水、氣、熱狀況較為合適,對養分的釋放、供應和根系吸收較為有利。追施肥料,尤其是追施化肥,要在下雨前或結合灌溉施用,以便溶解而發揮作用,乾旱時施肥會增加孚害或影響肥效發揮。
在灌水過多或窪地有積水的情況下,由於通氣差,土溫低,養分的釋放、供應較慢,或發生養分流失,至產生還原性有害物質,影響植物的吸收能力,應採取排水措施,減少水分,便於透氣增溫,促進養分轉化。
提高養分的有效性
影響土壤養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土壤酸鹼度、土壤的氧化還原狀況、土壤質地、有機質和微生物的活動等。
土壤酸鹼性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礦物質和有機質的分解起重要作用,影響土壤養分元素的釋放、固定和遷移等。土壤中各種養分的有效度在不同pH條件下差異很大。酸性土施用石灰,鹼性土施用石膏,不僅能調節土壤的酸鹼度,而且還有改良土壤結構的效果,從而提高各種養分的有效性。
土壤的氧化還原狀況主要影響那些具有多種化合價的元素,如Fe、Mn.Cu。相同pH條件下,還原態離子(低價態)的溶解度較氧化態大,因此,在還原性土壤如水稻土中,隨著Eh的下降,還原態金屬離子濃度提高,莉時差至會產生毒害。消除的途徑是通過排水晾田以提高Eh,減輕其毒害作用。
土壤質地不同,對土壤的水、肥、氣、熱、紮根條件以及是否產生毒害物質的協調能力也不同,從而影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
有機質可以與一些微量元素絡合,或通過微生物活動而轉化成有機態。小分子質量的絡合態微量元素仍可被植物利用,而且避免了被土壤膠體或磷酸根離子所固定。大分子質量的有機絡合物溶解度大大降低,使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泥炭土中的銅、鋅幾乎都是複雜的有機絡合態,使該土壤往往產生缺銅、缺鋅的情況,影響作物產量。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機物,釋放微量元素,也可吸收微量元素到體內而暫時固定。微生物的活動還可改變局部土壤的pH和氧化還原狀況,也會影響到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可通過耕作和合理灌溉調節土壤水、氣、熱狀況,來提高各種養分的有效性。
合理施肥
由於土壤本身所含有的養分數量有限,當作物吸收養分後,就需要給土壤補充養分。
(1)有機肥和化肥配施實踐證明,有機肥和化肥配施比單施有機肥每公頃增產玉米157~1266 kg,增產率2%~17%;比單施化肥增產92~505 kg,增產率1%~6%;比不施肥增產950~1367 kg,增產率13%~19%。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勞動力工資的增加,農民收集有機肥的積極性未得到鼓勵,導致了有機肥的收集量和施用量減少。我們應採取措施充分利用有機肥,發揮其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
(2)改進肥料施用技術首先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套用不同的施肥方式:基肥、種肥和追肥。基肥是在作物播種前施用的肥料,主要是施用適量的有機肥、少量氮肥和全部磷、鉀肥,其目的是為作物整個生長期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由於基肥的施肥深度能達到根系密集的土層,對保證作物中後期大量需要的磷、鉀養分供給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