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水、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9通自來水。有2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 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27.59%和27.59%)。
該村到鄉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它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2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4畝,有效灌溉率為 46.3%。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51.85%;畜牧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4.8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頭,肉牛4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3.7%;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1.11%;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9.51%。農民人均純收入97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占勞動力的13.59%),在省內務工14人。
特色產業
該村 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產品主要在本鎮內銷售。2007年種植、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7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9.37%。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大樹楊梅種植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29戶,共鄉村人口145人,其中男 性80人,女性65人。其中農業人口145人,勞動力88人。該村以漢族、拉祜族為主(是傣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8人,拉祜族85人,其他民族1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人,參合率92.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無鄉衛生院。該村建有公廁4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銷塘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東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42公里。截止2008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70.9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45個(勞均1.5 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31人,其中男黨員 27人、女黨 員4人。 村委
會由支書、副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馬家田、小烏龍、大園子、二土城、菜籽地、麻栗坪、白泥塘、小坡頭、山林果地、李家梁子、劉家梁子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70人。
該村有村小組幹部共13人。
人文地理
土城村地處烏龍鎮西部山區,年平均氣溫14℃,年降雨量900毫米。村委會所在地海拔1860米,轄11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5.39平方公里,人口有333戶1253人,耕地面積1510畝,其中水田90畝,旱了1420畝。主產玉米、洋芋,該村有278畝核桃種植面積。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現已由市、區下派的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和村民意願整理編寫完成了整村及各村民小組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將進村公路硬化。